凈土法門:學佛不能放下,白學瞭
有人有這個問題,臨終阿彌陀佛來迎接,這個佛,是真的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還是我們自己妄想當中現的阿彌陀佛?這個問題在凈土來說,是大問題,不是小問題,他的解答說得妙。
“答:‘自佛他佛,總成戲論。人我兩忘,自他不異。諸佛法身,湛然常寂。’”
“戲論”就是開玩笑的話,不是真的,總成戲論,為什麼?大乘佛法裡面,契入境界之後瞭,“自他兩忘”。還有“人”、還有“我”,你的分別、執著沒放下。分別、執著沒放下,你的佛是白學瞭,你依然是六道凡夫。大乘經典裡面講得太多瞭,放下執著,就是阿羅漢;放下分別,就是菩薩;放下妄想就成佛。佛跟眾生沒有兩樣,就是這個人把妄想、分別、執著都放下瞭,他叫佛;這個人妄想、分別、執著完全具足,他就叫六道凡夫。六道凡夫跟佛無二無別,這個道理一定要懂。
學佛不能放下,白學瞭,你原地踏步,一步的進展都沒有。從哪裡放起?從“我”放起。“我”是假的,不是真的。
所以學佛這個概念,第一個概念要建立的就是身不是“我”,為什麼?“我”不生不滅,這個身有生有滅。“我”跟“佛”是劃等號的,跟“佛”平等的,那“真我”。現在“我”迷瞭,墮落在六道輪回當凡夫,怎麼墮落?妄想、分別、執著全有。這個東西自性裡頭本來沒有,自性是真心,真心裡頭沒有妄想,真心裡頭沒有分別、執著,這個一定要明瞭,一定要清楚,把身見慢慢淡薄,愈淡愈好,最後把它放下。
放下我執,往生到極樂世界,不是凡聖同居土,是方便有餘土,品位、等級大幅度的提升瞭。念佛念瞭一輩子,分別、執著沒放下,臨命終時最後那一念念的是阿彌陀佛,沒有想到這些事情,這決定可以往生。這個往生叫“帶業往生”,什麼“業”?沒有放下的都叫“業”,帶著這個往生,行!阿彌陀佛許可我們“帶業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我們一般人叫“保佑”,把你的境界就向上提升一等。我們功夫沒有成片,提升到成片,成片是妄想、分別、執著雖然沒斷,伏住瞭、控制住瞭不起作用瞭,這是每一個往生的人,到達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都能得到這個境界。
那真正放下,都在極樂世界。在極樂世界,確實把執著放下瞭,那就是方便有餘土;確實把妄想放下瞭,實報莊嚴土。四土三輩九品,我們在前面學得很多瞭,在極樂世界有這個名詞沒錯,實際?實際沒有人有這個念頭,沒有人有這個分別。在西方極樂世界的一切人,不管是哪個級別的,心裡頭確實隻有阿彌陀佛,口裡頭隻有這個佛號,都入瞭這個境界。就像前面講愚夫婦的境界,跟愚夫婦不一樣的地方,就是他什麼都明瞭,愚夫婦是什麼都不明瞭,裝糊塗。極樂世界人什麼都明瞭,不糊塗,極樂世界的可貴我們要曉得,不是容易搞清楚、搞明白的。
這個集註,會集本,二戰之後才出爐的,集註在一九八零年代,八零年代黃念老才把它寫成,我們這一代的人有福報,看到瞭;我上一代沒這個福報,有多少人,修凈土的沒有見到這個會集本,沒有看到念老的集註,這就福報不如我們,我們生逢其時,遇到瞭。這本書是世間第一奇書,奇妙到極處,沒有一個法門能跟這個法門相比,遇到這個法門要空過瞭,叫真可惜!
真正遇到瞭,真正通達明瞭肯定跟我一樣,萬緣放下。每一天讀書讀什麼?就讀這一部;除這一部,什麼書都不看瞭。不讀書的時候就念阿彌陀佛。讀書幫助我們的堅定信心、堅固的願心,決定不退轉。這一句佛號,一切時一切處心裡頭不間斷,我決定求生凈土,沒有二話好說。極樂世界好處,全在這一部書裡頭,所以彭際清居士在此地說,你心裡頭還有自佛、還有他佛,還有“自、他”這個念頭,這都是“戲論”。
-
5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