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為人父母、老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在影響孩子的人格

為人父母、老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在影響孩子的人格

時間:2019-06-24 12:05:51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蔡禮旭老師主講

  我們處世待人當中,重要的態度、心境都是父母的教導形成的。剛剛說到我們要時時懷著一個感恩的心,我就想起我的母親,她在小孩成長的過程當中,常常都是提到每個長輩對我們的愛護。母親提到爺爺,都會說到你們小的時候太吵瞭,晚上不睡覺。我的母親她是小學老師,隔天又要教學,我的爺爺就會叫我的母親先去休息。然後我的爺爺就搖著搖籃讓我們睡覺,而且我爺爺功夫很不錯,他能用腳搖搖籃,搖到自己睡著瞭還在搖,所以愛護孫子的心也能夠提升到這個境界。我們的記憶當中都是這些感動,都是長輩對我們的恩德。

我的爺爺也會對著我們說到,母親在我們三個孩子小時候非常的辛勞,在學校五、六十個學生要照顧。我之前還沒有從事小學老師以前,有個錯誤的觀念,就是小學老師真好,有寒假又有暑假。但是我真正去教學之後,深刻感覺到當小學老師,他時時要關註著幾十個學生的安全,要留心著幾十個學生人格的成長,那是要全神貫註的。所以寒假、暑假對一個小學老師來講,隻是喘息一下而已。沒有真正去體會過、去付出過的,很難瞭解到個中的辛勞。我自己當瞭幾年的小學老師之後,再回想起爺爺跟我們講的這些話,感觸更不一樣。母親在學校照顧這麼多學生,回來還要侍奉公婆,而且我母親嫁過來的時候,我的叔叔、姑姑都還在讀書,一傢的重擔壓在我母親的身上。但是我們整個成長的過程,從來沒有感覺到母親有說一個苦。

所以,父母他們的身教已經給我們演出來,所有人生應該盡的責任,他們都是無怨無悔去做,從來不喊苦。我的爺爺說到,我母親在學校教書,又要照顧三個孩子,很辛苦。有時候在學校下課,剛好課堂跟課堂之間那十分鐘、十五分鐘,累得一趴下去就好像昏過去一樣,往往都是學生把她搖醒,她才接著上下一堂課。記憶當中,都是母親提到爺爺對我們的照顧,都是提到叔叔,我們在生病的時候,他在病房外在那裡為我們祈禱、為我們流淚。以至於外公外婆,還有阿姨們對我們小時候的愛護,我們可能記憶都不深刻瞭,但是母親都會時時提醒我們。所以這分感恩的心,從小在父母的引導之下漸漸的形成。

現在很多年輕人,在修學的過程當中很難對人提起恭敬心、提起感恩心,我很想恭敬、想感恩別人,但是提不起來。我們細細去瞭解,就是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當中,沒有把長輩的恩德告訴他們,反而抱怨一些長輩,或者抱怨上司、抱怨同仁。孩子聽到瞭這些話語之後,他的心中無形當中對人會有一種怨氣,對人不容易信任。確實為人父母、老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在影響孩子的人格,甚至影響他這一輩子的修學。感受到這個真相之後,我們為人長輩者要謹言慎行。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