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淡棉帕奧禪師:無上的佈施5
佛陀接著解釋這十四種佈施的利益:「以清凈心佈施給一隻動物,預計可得到一百倍的回報。」這是說:它可在一百世中產生果報。這裡的「清凈心」指:不期望受施者任何回報或幫助而做的佈施。由於對業果法則有充分的信心,因此他的善舉隻是為瞭廣集善業而已。假如一個人喂狗時的意念是:「這是我的狗」,如此之心不是清凈心。然而,如果一個人喂鳥,如:鴿子,則他的佈施是清凈的,因為他並不期望鳥的任何回報。這同樣適用於稍後將講述到的例子。例如,假使一個人佈施日用品給比丘,希望那樣能促使自己的生意或其他商業活動成功,這不是以清凈心而做的佈施,這樣的佈施不能帶來殊勝的利益。
佛陀又解說:「以清凈心佈施給一個無道德的凡夫,預計可得到一千倍的回報;佈施給一位有道德的凡夫,預計可得到十萬倍的回報;佈施給一位不在佛陀的教法中,但由於禪定的成就而解脫欲樂貪染之人,預計可得到十萬乘十萬倍的回報;佈施給一位已進入證悟須陀洹果之道的人,其回報是無法計算、無法衡量的;更不必說佈施給須陀洹;或已進入證悟斯陀含果之道的人;或斯陀含;或已進入證悟阿那含果之道之人;或阿那含;或已進入證悟阿羅漢果之道的人;或阿羅漢;或辟支佛;或佛陀──圓滿覺悟者。」
這裡的佈施指:佈施足夠一餐食用的飲食。如果佈施者佈施許多次,如:多日或多月地如此佈施。其利益是無法以言語形容的。這些是對不同類個人的佈施(patipuggalika-dakkhina)。
對僧團的佈施(Savghika-Dana)
然後,佛陀對阿難尊者解說:「阿難,有七種對僧團的佈施:
佈施給以佛陀為首的比丘、比丘尼僧團,這是第一種對僧團的佈施;
佈施給佛陀般涅盤後的比丘、比丘尼僧團,這是第二種對僧團的佈施;
佈施給比丘僧團,這是第三種對僧團的佈施;
佈施給比丘尼僧團,這是第四種對僧團的佈施;
佈施時說:『請選派代表僧團的若幹人數比丘、比丘尼。』這是第五種對僧團的佈施;
佈施時說:『請選派代表僧團的若幹人數比丘。』這是第六種對僧團的佈施;
佈施時說:『請選派代表僧團的若幹人數比丘尼。』這是第七種對僧團的佈施。」
以上是七種對僧團的佈施。接著,佛陀拿對個人的佈施與對僧團的佈施來作比較:
「阿難,在未來的日子裡,將有一些無道德、惡性的僧人,人們以佈施給僧團的名義來佈施給這些無道德的僧人。雖然如此,我還是要說明,佈施給僧團的功德是不可計算、不可衡量的。佈施給個人的功德絕不可能大過佈施給僧團的功德。」
這說明佈施給僧團的功德大過佈施給個人的功德。如果摩訶波闍波提瞿曇彌將袈裟佈施給僧團,其果報是無法計算與衡量的,所以佛陀鼓勵她將袈裟佈施給僧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