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凈土法門:藏通別圓四教與四土

凈土法門:藏通別圓四教與四土

時間:2019-06-24 17:31:25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摘自凈空法師《阿彌陀經要解講記》

‘藏道品名半字法門,凈土濁輕,似不必用。為小種先熟者或暫用之。’半字法門是比喻,“半”是不圓滿。藏教並不圓滿,像前面所說,隻斷見思,塵沙、無明都沒有斷,所以它不是一個圓滿的法門。凈土本來沒有五濁,我們娑婆世界才有五濁的現象,西方凈土即使凡聖同居土裡面,也沒有五濁之相。濁的標準,是用我們這個世界來說的,所以凈土濁輕,凡聖同居土五濁現象非常的輕微,似不必用。在四種道品裡,可以不必用它。“為小種先熟者或暫用之”,小乘根性的人發心念佛求生凈土,高明的善知識可以用這個迎合他的根性,因為他見到能生歡喜心,暫時用一用。如果不是小乘根性,換句話說,可以不必用這個方法。

‘通道品名大乘初門,三乘共稟,同居凈土多說之。’通教,三乘是聲聞、緣覺、菩薩,都要修學的。可見得它是一個普通的課程,是個共修的科目。同居凈土的眾生,是帶業往生去的,也就是說我們的見思煩惱沒有斷,隻是念佛的功夫得力,把煩惱伏住,帶業往生的。因此通道品有修學的必要,能幫助我們瞭解這些理論與方法。

‘別道品名獨菩薩法,同居方便凈土多說之。’換句話說,大乘菩薩法就不是三乘共修。前面通道品是共同科目,這個是專修的,不是共同科目。同居土的菩薩,方便土的菩薩,他們學,有他們專修的學科。但是實報莊嚴土、常寂光土裡面,都不需要瞭,他們不需要別道品,那是圓教道品裡面才具足。

‘圓道品名無上佛法,有利根者,於四凈土皆得聞也。’大乘經論常說,“佛以一音而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所以佛說法的音聲叫圓音,圓滿之音。這四種不同根性的人,同時聽佛說法,小乘人得小乘利益,大乘人得大乘利益,別教人得別教利益,圓教人得圓教利益,這個實在說我們不難體會。為什麼?在我們學校教學當中,老師站在臺上上課,下面幾十個學生在聽講,各個學生領悟的也不相同。有些學生根性劣的,完全不能領悟,有些能領悟一半,有些能夠透徹領悟,就跟此地講的是一個道理。不過佛法裡面講的,比我們這個更深更廣就是瞭。所以我們看到好像很神奇的樣子,其實不難懂。

“圓道品無上佛法”,四種凈土是說同居土、方便土、實報土、寂光凈土,無論在哪一土都能夠聽到,這是說明西方凈土四土圓融。一切經論常常贊嘆西方極樂世界,就是為的這一條;因為一切諸佛也都有四土,但是四土不圓融。譬如,圓道品隻有在實報土跟寂光土可以聽到,這是說他方世界。在西方世界,圓教根性的人,往生極樂世界生凡聖同居土,他聽佛菩薩講經說法,說的就是無上佛法,就聽到圓教的道品,這是他方世界所沒有的。

釋迦牟尼佛在我們這個地方,也曾經講過圓教道品。大傢所知道的《華嚴經》,《華嚴經》在什麼地方講的?釋迦牟尼佛初成佛道,在菩提樹下講的。多少時間?有兩個說法:一個說二七日中,一個說三七日中,二七是十四天,三七是二十一天。為哪些人講的?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所講的。我們世間人看到釋迦牟尼佛在那個菩提樹底下,鋪著一些草在那個地方打坐,我們看到是動也沒動,誰知道釋迦牟尼佛在定中講《華嚴經》,熱鬧非凡,你看《華嚴經》多熱鬧!我們凡夫看都看不見,怎麼能參加他的法會?這個就是說四土不在一起。佛講《大方廣佛華嚴經》,我們這眾生沒分,聽不到。現在《華嚴經》從哪裡來的?現在有很多人不承認《華嚴經》是佛說的,不但不承認《華嚴》是佛說的,一切大乘都不承認,所謂大乘非佛說。這什麼人說的?小乘人說的,小乘人執著在事相上。……

佛說法那更善巧,經文上講得很清楚,佛能夠變現六塵說法。變現這些鳥鵲,那還叫有情,變化所作的。一切環境,乃至於流水的聲音,風吹樹的聲音,統統都說法,都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這個不可思議的境界,我們大乘經典讀多瞭,逐漸能體會、能明白,確實是有道理。有理當然就有事,我們今天科技的發明,要是跟五十年前的人、一百年前的人講,他們都說這是神話,哪有可能!同樣一個道理,我們今天看佛菩薩境界神奇莫測,實在講就是一百年前看我們今天這個世界,神奇莫測,真正是不可思議!

總而言之,四種凈土裡面,凡聖同居土裡面四教都有。我們這是釋迦牟尼佛的凡聖同居土,圓教的經典,別教的經典,我們統統都有。圓教經典,這是龍樹菩薩從龍宮裡面取出來的。龍宮裡面他老人傢所見到的《大方廣佛華嚴經》,那個分量真正不可思議!佛在十四天,或者說長一點,二十一天完成的,不可思議!那個分量,如果拿到我們這個地球上來,地球沒有方法容納,你就曉得有多少。大本太多瞭,再中本,中本還嫌多,再下本。下本等於是提要。像我們中國最大的一部叢書《四庫全書》,太大瞭。《四庫全書》有個提要,就是每一本書的題目,著作的人、內容是些什麼,有一個提要,這個提要這麼厚的精裝本有五本。

我們今天這個《華嚴經》,就是龍樹菩薩從龍宮裡面帶出來的,是《華嚴經》的提要。傳到中國,中國所翻譯的《華嚴經》隻有它原文的二分之一,一半,我們稱它作略本華嚴。它不是下本,龍樹菩薩帶回來的是下本,下本有十萬偈。印度人算書本不像我們中國,中國是算字數,印度人算句子,不管長短,四句叫一首偈。《華嚴經》有十萬偈;換句話說,四十萬句。這麼大的經典,我們今天中文翻譯的隻有原文的二分之一,所以稱略本。這是圓教經典,要知道它的來處。諸位要想知道詳細,看龍樹菩薩的傳記,這也是非常瞭不起的,我們佛教裡面的一位祖師大德,大乘佛法都是他傳下來的。大乘八個宗派都認為他是祖師,他是大乘八個宗共同的祖師。方便土裡面有別教、有圓教,藏教、通教沒有。實報莊嚴土,隻有圓教。常寂光土,那是圓滿的心性,教不教都談不上瞭。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