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日行一善,周去一惡

日行一善,周去一惡

時間:2019-06-25 09:00:27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付出是獲得的前提,在想要獲得的時候,必須要先付出一些代價。幸福的代價就是日行一善,周去一惡。

有人說日行一善很難,難在什麼地方呢?他說:我傢收入有限,沒有多餘的錢做好事。《六祖壇經》講:功德不在施錢。有錢佈施固然很好,沒有錢照樣可以做功德。

大傢知道,我們太對不起天地瞭!地球在過去五千年來,還沒有現在五年污染得厲害,再污染下去,我們就沒有生存的空間瞭。我們是在自掘墳墓。如大傢平時用的這塑膠袋是小事,可是它埋在地下多少年都不會腐爛,植物因此而不能紮根,土地也變成瞭廢土;如果再加以高溫,它會釋放出毒素。如果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用塑料袋,這就是一善。所以善事隨時可做,日行一善,人人都能做得到。

最近在電視上看到兩則報道:有一位老先生,原先身體很不好,他的兒女事業都有成就,他也不需要工作,閑得無聊,於是每天修補登山的道路。修補瞭一年以後,身體變得很健康,過去的慢性病都好瞭;而且跟一些老年人在山上搭瞭個棚子,沒事就用山泉水泡“老人茶”喝,既健康又享受。他每天都在修,愈修愈健康。如果他換個方式,吃飽沒事幹,隻想睡覺,或許老早就死瞭。人若是不動,早晚會懶出毛病來。這位老先生他付出瞭心力,他獲得瞭健康,獲得瞭喜悅,獲得瞭友誼,獲得的還真不少。

我們要日行一善,尤其在環保方面非常重要。大傢看看今天的環境,快要變成垃圾國瞭,到處都是垃圾。

另一則報道說,有位老先生每天到山上去撿垃圾,因為登山烤肉的人留下瞭很多垃圾,罐頭盒、鋁箔包等等,把山區都破壞瞭,這位老先生就拿個袋子去撿;他並不是求人知道,而是感覺人應該為社會、為大眾做點有益的事,像這種都是不需要花錢,而能夠日行一善的。

周去一惡,即一個禮拜去掉一點毛病。也許你會說我沒有毛病,那你是聖人。人若沒有缺點,那就是佛瞭。我們做一些善事,起碼每天做一件,做兩件功德更大,做三件那是多多益善,如能吻合“為而不有,善而不居”,那就更是功德無量瞭,但我們要去惡很不容易啊!

我們要修正自己,必須先訂個計劃,逐步把這些壞毛病都改掉,我們才會活得幸福,如果不肯付出代價,也就得不到任何東西。好比你到超級市場拿點東西回來,你必須先付出代價,你若是不付出代價而拿瞭東西,那你就是犯法。所以要付出日行一善、周去一惡的代價,我們才會健康,才會喜樂,因為為善最樂。那修登山步道及撿拾山上垃圾的兩位老先生,都是我們學習的對象,他們的所作所為就是菩薩行。

摘自《幸福之道》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