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信願法師:第十八願是四十八願之根本願,是故此願亦稱本願王(二)

信願法師:第十八願是四十八願之根本願,是故此願亦稱本願王(二)

時間:2019-06-25 16:51:16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法事贊摘要】善導大師開示:第十八願是四十八願之根本願,是故此願亦稱本願王(二)

我經常跟大傢報告一件事實,我一個法友,跟我十多年來很親,我們兩個年紀相當,好像是兄弟一樣,因為就是法友太親瞭,彼此之間反而要跟他說阿彌陀佛的凈土教法,有時候我還沒開口,他就說好瞭你不要講瞭,我都知道瞭。因為他老是開口就跟我講這一句話,念佛如果沒有念到開智慧不能往生,我聽到這句話就問他,那你開智慧瞭沒有?還沒有。那你念佛能往生嗎?不能往生,那你要不要念?我還是要念。實在有夠莫名其妙的,他也知道他念佛沒有開智慧,可是他堅持認為念佛要念到開智慧才能往生。阿彌陀佛有沒有在念佛之外又加瞭念佛要念到清凈心現前才能往生,有沒有?沒有。有在因願文就會講的很清楚,沒有。阿彌陀佛有沒有說念佛要念到工夫成片才救度,有沒有?沒有。如果這是往生的要件之一,那因願文阿彌陀佛一定會講清楚,阿彌陀佛有沒有說念佛要念到開智慧我才接引,有沒有?沒有。如果有,因願文阿彌陀佛一定會講清楚,都沒有。但是很多人很喜歡當阿彌陀佛,很奇怪阿彌陀佛的救度。明明就隻有說:

十方眾生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把十八願講仔細一點: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

至心信樂欲生我國

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第十八願有沒有具足往生三法信、願、行?有沒有?當然有。至心信樂講信,欲生我國講願,乃至十念講行。而且次第就是信、願、行,怎麼沒有?很清楚。阿彌陀佛因地法藏菩薩古佛的智慧發願,一字一句我們都沒有能力更改。不要說你又雞婆,附帶瞭阿彌陀佛救度的條件,太多人就是聽瞭不真實的凈土教法,修的內心惶恐不已、忐忑不安。可是他要去聽不真實的凈土教法,內心也念佛害怕的要死,這不是抓一隻蟲在屁股癢嗎?所以阿彌陀佛的真實教法就是四十八願阿彌陀佛怎麼發願,我們就怎麼起行,對不對?

根據因願文來修學,剛才我們黃老師當維那,帶著大傢先念佛。念佛之後師父再升座講經,那一般在念佛堂裡面要開始念佛,都一定會先唱贊佛偈:

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無等倫

白毫宛轉五須彌紺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無數億化菩薩眾亦無邊

四十八願度眾生九品咸願登彼岸

四十八願度眾生,我們就是四十八願所度的眾生,那四十八願是能度之法,眾生是所度之機,這一句話就有機法一體。四十八願誰發的?阿彌陀佛因地法藏菩薩所發的,那我們眾生是被度的人,那我們當然要根據度我們的四十八願修行。那四十八願哪一願是阿彌陀佛絕對要度我們的信願?第十八願。為什麼?不是我們修十八願說十八願的話,不是老王賣瓜自賣自誇,不是。是因為第十八願有「若不生者不取正覺」誓言絕對的救度,其它的四十七願沒有這樣的誓言。阿彌陀佛怎麼發願,我們就怎麼信受,阿彌陀佛用什麼方法度我們,我們就用什麼方法修行,這就是對阿彌陀佛最真實的歸命,對不對?對。

阿彌陀佛怎麼發願?你去把四十八願因願文每一願讀一百遍,做早晚二課把四十八願讀一遍,讀一千遍你就懂得,阿彌陀佛用什麼方法度我們。那我們要怎麼修行?阿彌陀佛用佛號度我們,那還有比念佛更好的修行嗎?沒有瞭。因為這是阿彌陀佛最真實的心願,用這一句佛號絕對要度得瞭我,那就是第十八願的意思。那你不念佛要念什麼?「世出世間思惟遍,不念彌陀更念誰。」

所以當然一心念佛。所以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不能誤解。

後面講到執持名號,從《阿彌陀經》的說法次第,前面世尊講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那等於是問的意思。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那什麼叫做多善根福德因緣,如果世尊後面沒有說,那表示世尊說法不夠厲害。世尊的智慧究竟圓滿,怎麼可能說法會有頭無尾。我們凡夫說法才會有頭無尾,佛說法不會。前面有問後面一定有答,前面講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後面講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前面是問,後面是答,那就是執持阿彌陀佛的名號,就是多善根福德因緣。這是世尊說法的次第,你要詳細瞭解,你去看師父所講的《阿彌陀經》的DVD,我講的很仔細。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很多人跟以前的我一樣誤解瞭,我們來看這一段文的解說:

「許多人以為發菩提心、廣行六度、修諸萬行、積功累德,謂之多善根多福德,然以善導大師之意,隻要執持名號,即是多善根多福德。此外所有一切行門,若與持名相比,即是隨緣雜善之少善根少福德。」

你不要以為這三行的道理很淺,我把很深的道理講出來,那再五十分鐘都講不完,我隻用一句話來做結論,我們修行的跟法藏菩薩修行的做一比較,那我們修行的是多善根多福德還是法藏菩薩修行的是多善根多福德?當然是法藏菩薩修行的是多善根多福德。

你去把《無量壽經》法藏菩薩身口意三業修行好好的去讀一讀,你就能體會到阿彌陀佛因地的法藏菩薩修行,能夠做到空、無願、無作,我們的修行能做到空嗎?如果你已經空瞭,我告訴你:「凡夫是口口說空,步步行有。」

說不執著也執著瞭。以前有一在傢居士,他就是對口口說空,步步行有做瞭最好的示范,不過我對他還是很贊嘆。因為以前我親近某一個寺院,這個寺院道場年久失修瞭,住持法師想說跟信眾勸募一些善款把道場整修一下。有一位居士他想要拋磚引玉,他率先站瞭起來到前面來,對著大傢說:「我捐十萬塊錢給師父整修寺院,但是我不執著,我要用的名字叫做無名氏」。從他講瞭之後大傢知道,貼在墻壁上的功德芳名錄,無名氏出資十萬塊錢就是他,大傢都知道。請問這樣有沒有執著?有執著。這樣修行空瞭嗎?沒有空,跟空性不相應。我們修行是從意識心流露,佛菩薩的修行是從真如心流露。我們說不執著也會執著,我們說空也沒有空。所以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裡面告訴我們,凡夫身口意三業造作,是雜毒之善、虛假之行。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