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受持五戒的功德

受持五戒的功德

時間:2019-06-26 08:53:41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在各種場合,常常有陌生人會向筆者投來好奇的眼神,當發現我不是他想象的那種“怪物”時,多數人會主動找我說話。從心理學上來講,他對你有興趣才會主動找你說話。所以筆者遇到這種情況決不放棄弘法的機會,筆者多以“五戒與做人”為題接引他們。

如果你是一位初學佛人,當別人問到二千多年前的戒律還適應今天嗎?答案是肯定的,就以五戒來說.

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一夫—妻制),四不妄語,五不飲酒,過去實用,現在實用,未來還會實用。

受持五戒是在傢佛教徒的基本義務,持戒有什麼功德呢? 《比丘親愛經》上說:“清凈受戒人,形色極殊妙,安住戒律中,誠信諸學處,此人一日中,積福無限量,終將獲佛果。”意思是說受持清凈戒律的人,將獲得五官端正,氣色精神都不錯。依戒律生活,不退信心的人,一天就能積累無量無邊的福報,因持戒而得福慧,因福慧圓滿而成佛。

戒律對佛弟子來說,是保護自己而不是束縛自己。不問你是不是佛教徒,隻要犯瞭五戒傷害到別人的時候,就可能會受到法律的制裁。戒律的作用是在事情發生之前,法律的作用是事情發生之後。所以一個人受戒一個人安全,一傢人受戒,一傢人安全。如果你一傢人都已經受瞭五戒,那恭喜你們傢已加入瞭幸福生活的“保險公司”。如果每個人都受持五戒,社會和諧,天下太平。

學佛的第一步就是歸依三寶,受持五戒。不認識佛教或剛接觸佛教的人,可能會認為受戒很不自由。

在多數人都追求享受的今天,能夠發心持戒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情。若知道持戒的功德,持戒就不難瞭。《重治毗尼集要》說:“持戒如地,萬善由此而生成;持戒如城,魔障藉此而遠離。”一切善法皆依持戒而能成就,守持凈戒能遠離一切橫禍。曾經有弟子向宗喀巴大師請教獲得大福報與自在的方法,宗喀巴大師說的竅訣就是“從清凈持戒做起”。

不受持五戒的過失隨處可見,多少人沉迷在財、色、名、食、睡之中不能自拔,為瞭追求享受往往受瞭許多苦並埋伏很多苦因。據有關數據顯示,信仰佛教群眾越多的地區,各種犯罪率明顯比不信佛教的地區低。有人對監獄裡的囚犯做過調查,他們100%的人都沒有信仰佛教,更沒有受持五戒。犯罪的事件多數都與五戒(殺盜淫妄酒)的內容有關系。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受持五戒,他今生能免牢獄之災,並可能五福臨門。

有一首歌叫《傢傢有本難念的經》,其中有一句歌詞是“有幾對好夫妻,有幾個好傢庭……窮呀麼窮開心,富又富傷心”,意思是說傢庭生活是否幸福,並非單由物質來決定,還要看夫妻的感情是否專一,夫妻雙方所做的事情有沒有觸犯國傢法律。一傢不問幾口人,隻要有一個人犯瞭五戒中任何一條,將可能牽累一傢人。

受持五戒的人,他的生活平靜,性情溫和,說話不傷人,不欺騙人,他的鄰居和朋友都很信任他,尊重他。自己傢中也有天倫之樂,心情愉快,健康長壽。佛說持戒人能得到的五種利益:第一、持戒的人因為戒行堅固,會因他的精進而獲得財富;第二,他的善名遠揚;第三,不管進入哪個團體,無論是貴族、婆羅門、居士或僧伽,他將自信且冷靜;第四,死時無恐懼:第五,身壞命終之後,將生到幸福的天界。

受持五戒來生能感如意的果報。不殺生能得健康長壽報;不偷盜能得物資不匱乏報;不邪淫能得妻子貞潔報;不妄語能得聲音好,說話有威信,口無異味等報;不飲酒能得聰明相好報。不受持五戒來生會感不如意的果報。殺生得多病、短命報;偷盜得資財匱乏;與他人共事常被欺騙報;邪淫(亂搞男女關系)得妻子不貞或不調順報;妄語得別人誹謗、欺誑、眷屬不和、說話沒有威信、口吃、口臭等報;飲酒得愚蠢相惡報。
有人會問佛教徒為什麼不喝酒?佛每制一條戒都是有根據的,每一條戒都能來幫助我們解脫痛苦。酒本身不是罪惡,但酒能今人亂性,亂性之後就有可能犯前面四條戒律,所以佛教徒不喝酒,也不買酒送人,更不勸人喝酒。

如果你暫時不能受五戒,也可以分批受,一次受四戒、三戒、二戒,乃至一戒都可以。持一戒就有五位善神保護你,如果五戒都受,就有二十五位善神保護你,你辦善事就容易成功。萬一犯瞭戒怎麼辦?實時懺悔,等遮罪懺幹凈瞭重新受戒。

受瞭不殺生戒是否要吃長素?在傢居士在沒有受菩薩戒之前,若沒有吃素的條件,暫時就不要吃素,但不要親自去殺害動物,到菜市場去買的肉食可以吃。不殺生這條戒的重點是不殺人,若不小心殺死瞭動物是可以懺悔的。過去殺死很多動物,現在就不能再殺瞭,將自己持戒、念佛的功德回向給它們,以慈悲心來參加放生法會。

願正法久住世間,人人學佛持戒,傢傢生活幸福,實現和諧社會,各國人民守五戒,歲豐人和兵戈消。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