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妙祥法師開示集(念佛機和佛號不斷等問題)

妙祥法師開示集(念佛機和佛號不斷等問題)

時間:2019-06-26 17:23:52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 妙祥法師開示(2004年陰歷11月15)

    相關音頻:

    http://www.suyuan.org/fbst/ShowSoft.asp?SoftID=2156

    http://www.suyuan.org/fbst/ShowSoft.asp?SoftID=2157

    http://www.suyuan.org/fbst/ShowSoft.asp?SoftID=2158

    目錄<?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一、生病找大仙該怎麼處理

    二、在傢出傢有什麼區別

    三、傢中不好供銅像的說法對嗎

    四、在寺院幹活多念經少對嗎

    五、在傢怎樣修行

    六、念佛機和佛號不斷的問題

    七、學成後能否回到世間來弘法

    八、在傢人怎樣持戒

    九、在傢居士瞭生死用功的關鍵之處

    十、一本經、一句佛號就可以得念佛三昧與實踐不符

    十一、為瞭護持佛法能否管閑事、對人發火

    十二、女眾出傢有年齡限制嗎

    十三、 女眾出傢今生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嗎

    十四、個別人打扮出傢相混入社會行騙,應對此事持什麼態度

    十五、如何如法地佈施、供養、護持三寶

    十六、念佛時佛像上方有南無阿彌陀佛的字出現,是好事嗎

    十七、大仙把我傢供佛裡裝的心經拿走,裝上棉花和線

    十八、如何修證,悟入佛道

    十九、出傢和現前必行的孝道應該如何做

    二十、自稱佛轉世

    二十一、出傢師父住精舍,居士如何護持如法

    二十二、念佛的多往生的少,如何對質

    二十三、怎樣修行才悟到空性

    二十四、五根具足指哪五根

    二十五、大悲寺持金錢戒,眾生要到寺廟裡種福田怎麼辦

    二十六、大悲寺的供齋制度為什麼要暫停

    二十七、居士到大悲寺超度亡靈什麼時候合適

    二十八、觀音耳根如何修證

    二十九、在傢如何斷善惡緣

    三十、不會楞嚴咒就不是佛弟子嗎

    三十一、傢供佛像換一下位置要做什麼儀式嗎

    三十二、吃齋人可以喝奶嗎

    三十三、放唱機二十四小時給眾生聽對嗎

    三十四、晚上放地藏經給眾生聽對嗎

    三十五、為什麼要日中一食,持不摸金錢戒

    (2004年陰歷11月15,大連市居士約六十人,送某居士到大悲寺出傢,在大悲寺念佛堂,上妙下祥和尚,隨機為大連等居士開示,並現場解答問題。)

    妙祥法師:不用合掌瞭,大夥兒送李居士過來發心出傢,這是很大一件事情。可能,我們認為,都是我們居士之間互相處得不錯,或朋友之間一種感情的發揮,實際上,這裡是有著更深的意義和更大的功德,他的功德不是我們所能推測到的。一子出傢,九族升天,這是千真萬確的事情。不光是這樣,包括我們有人放他出傢,送他出傢的功德也大如無邊無沿,這功德之大是不可說不可說的。看到大傢這麼能夠發心送他,就等於在送自己一樣。你今天送他,明天就有人送你。他也就是你,你就是他。我們將來人人種上瞭成佛的正因,成佛的正因。所以說,這個功德之大,是不可說的。如果有人送人出傢,放人出傢,比如說丈夫放妻子,妻子放丈夫,母親放兒女,兒女放母親,放父母,他的功德和出傢的功德是不可比擬的。佛在經典上反復強調瞭這個。比如說,如果一個人放別人出傢,和別人自己出傢,他的功德在人天、六欲天中,往來十次享多少劫的福報,這樣的福報不如有人放他出傢送他出傢而大。因為這個福報有享盡的時候,放人出傢,送人出傢,自己出傢的功德,因為無窮無盡,盡未來際,所以說功德之大。佛同時也告訴我們,如果你建一寶塔,供養諸佛,這個寶塔高如三十三層天高,這樣的功德是不可比擬的,但是和放人出傢,送人出傢,和自己出傢來相比,它無法比擬的。因為塔雖然高,福報雖然大,但由於此人可以毀犯它,可以把塔給毀掉。但放人出傢,送人出傢,自己出傢的功德永遠不會毀壞。所以說,自己出傢和放人出傢,大傢來送人出傢的功德,它也能延續佛種,能讓正法久住,所以他的功德是不可比擬的。如一個人有病,他的眼睛瞎瞭,有大夫能把他眼睛治好瞭,這功德是非常大的,或是有上百人眼睛都瞎瞭,有大夫來幫助他,治好瞭,這功德是不可說的,非常之大,但不如一人出傢的功德之大,送人出傢的功德之大。因為送人出傢,自己出傢,放人出傢,他的功德讓天下所有的眾生都能得到慧眼,延續佛種,瞭脫生死,所以說他的功德之大不可比擬。雖然我們的肉眼治壞瞭,治好瞭,終有一天還會壞掉的,得光明隻是這一世,不能世世得光明。而如果一人出傢,送人出傢,放人出傢,他的功德盡未來際,所以說,這功德啊,是不可思議的。我們大傢能夠送**居士來發心出傢,我不光對他進行贊嘆,對你們,對他的傢屬放他出傢,包括你們來送他出傢,我都非常贊嘆,因為你們同樣都種下瞭善根,種下瞭成佛之因。你們又得到這麼大的福報,確實是罕見難得。現在這個末法時期,很多有人因為末法的現象,產生瞭種種的想法,而不讓人出傢,或是錯誤地理解瞭法師的意義、說話,產生瞭種種的想法,在這個時期上,大傢能發起送李**居士來出傢,給大傢做出瞭一個導航的榜樣,這功德是不可思議的,而且將來必然會產生很大的震動,也給我們留下瞭很好的一個財富,也說明佛法在這個末法時期還是有救的,正法還會住世的。所以說本人來講,是生起很大的歡喜,而整個寺院僧團,他都生起瞭很大的歡喜,確實他的功德不可思議,因為大傢來到這裡,剛才我講瞭,對大傢的來到表示歡迎,大傢都有很多問題可以提,我來給大傢解答,大傢一起討論吧,大傢有什麼問題可以問。

    一、

    問:師父,這個問題是這樣,因我生病,找大仙看,結果叫我供仙堂。因我那時沒有學佛,不懂,現在請師父看,我應該怎麼處理?求師父慈悲開示。

    妙祥法師:過去啊,因為我們不學佛,我們找不到我們自己的很好的大夫,而且不能正信,所以說有些民間的信仰,比如所謂的大仙,就趁虛而入。他用不正確的方法,引導我們,這是一個錯誤的概念。有時候,醫生找錯瞭,會導致我們病,這個病沒有治好,又添瞭新的一種病,本來我們身體就很弱,而且又添瞭精神上的傷害。在心靈的傷害,有時候比身體有病還重,所以說剛才這個居士問瞭,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辦,應該把他送走。所謂的送走,就是不再供養,處理的方法,因為現在我們的覺悟程度還有一定限度,所以說方法呢可以這麼處理。可以念三皈依,念大悲咒,念往生咒,念心經,各三遍,所謂的仙位的牌子、或名字,可以裝在一個塑料袋裡,放到一個山坡裡的樹洞或石洞裡就可以瞭。這樣的話我們就放心,這樣避免瞭我們有燒毀啊,有恐懼心啊等等的事情。通過這麼處理以後,效果還都不錯。但是首先要認識到這種供養的方法和這種不是佛教的方法,所以說我們不管身體怎麼有病,我們一定要采取正念,正信,這才是真正的良藥。因為隻有良藥才能治病,錯誤的藥會導致中毒的,就算有一點小小的效果,但解決不瞭根本的問題。佛法裡的藥不光解除我們身體的病苦,同樣解除我們整個苦的根本,能把苦的根本能清除去,所以說他不是世間這種做法所能比擬的。看看大傢還有什麼。
    二、
    問:(下一個問題是,)現在這個時候,在傢出傢都是一樣的,沒有什麼區別?
    妙祥法師:這個在傢和出傢,他是有嚴格區別的。因為在傢從修行來講,修行是平等的,在傢修行和出傢修行,這個權利是平等的,但證果就不同瞭。在傢最高的修持,能達到三果阿羅漢,出傢可以達到四果阿羅漢,徹底地瞭脫生死。從往生來講,我們也看出來,上品上生都是出傢人,沒有在傢人。更主要的我們知道,十方如來都是出傢相,沒有在傢人。佛法就是一大因緣來教化我們眾生,離苦得樂,首先就從在傢開始,就從在傢讓我們遠離火宅。佛把傢比做火宅,有瞭傢,就有瞭生死,所以說傢是火宅,是生死的魔窟。所以說我們必須要認識到,有的人說在傢修行和出傢修行是一樣的,在傢修行,你有出離心,有菩提心,那可以。這麼說,我們從事實來講,幾乎很少,千百億人裡,很少找出一個半個來,除非再來人,很難找出來。所以說,從我們根基來講,佛設一大方便就是讓我們出傢,來瞭脫生死,這是最主要的主流,當然,我們有今生不能出傢的因緣的時候,我們也得努力在傢修行。在傢修行不等於叫你在傢,是在傢的一種條件,要發出離心,要發出傢心,要發菩提心,這才能修行。如果你沒有出離心,你就往生西方極樂都不可能的,所以說你貪戀瞭傢庭就等於貪戀瞭生死,所以說這是很可怕的事情,他倆的功德是沒法相比的,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世間的修行,往往都在世間法裡,雖然也是善法,但是它隻是世間法,出傢修行,他是接近,這是出世間法,當然瞭,要不好好修行,也變成世間法。如果好好修行,他直接就奔著出世間法而去瞭。所以說,出傢的修行與功德是不可思議的。我們知道,過去有一個國王,他要七天命終,佛為瞭救他,派阿難尊者去度他,後來他就發瞭願瞭,他說五欲之樂啊,還有七天,我再享受六天,第七天我出傢。佛也允許他瞭,第七天出傢的,就出傢一天一夜,精勤辦道,最後也達到瞭瞭脫生死這個、這個因緣吧,可能是沒有墮落地獄裡去,反而上升到哪個天界瞭,就把他救瞭。所以說出傢一天一夜,佛說二十劫不墮惡道,二十劫。但我說這一天一夜啊,是沒有退道心,不是說我出傢一天一夜,明天我就還俗瞭,不指這個說的,而是有這個不退道心,一天一夜就是二十劫不墮惡道,所以說他非常殊勝。我再給講一個例子,過去有個比丘尼啊,她已經證得六神通,就是大阿羅漢瞭,這個阿羅漢的地步。她有一次勸這個宮廷的宮女出傢,一個勸她們出傢,而且反復地講出傢的這個好處和殊勝的因緣。這些宮女說,你看看,你反復地強調出傢一個有什麼好處,另外我萬一修行不好,反而墮落地獄裡瞭?怎麼辦?這個比丘尼就講瞭,說墮落就墮落。她說我啊,過去就是在以往以前哪,多劫以前就是不斷地穿出傢人衣服,扮作出傢人的相,去演戲,有時候甚至故意穿上出傢人的衣服去開玩笑,由於這個因緣,到迦葉佛的時候出傢瞭,這個因緣到迦葉佛時出傢瞭。(但接著是)迦葉佛出傢的時候由於生起瞭慢心,慢心、驕傲,甚至有做一些不如法的事情,後來就墮落地獄,不斷地受苦,反復地墮落地獄。但是由於出傢以後受戒,由於受戒的因緣,最後到釋迦牟尼佛出世的時候被救,最後出傢證阿羅漢,徹底的瞭脫生死。從這麼看,就是說,出傢受戒和破戒,都能成佛道,不受戒是不能成佛的。因為我們出傢瞭,受瞭戒就種下瞭這個因,將來一定會成就的。從這個因緣來講,這個不是在傢所能達到的,也不可比的。我們知道,有句俗話:“籠雞有食湯鍋近,野鶴無糧天地寬”。籠雞,什麼是籠雞?那個傢啊就是籠子。我們吃現成的,用現成的,更主要的有男有女,有老有少,組成這種傢庭,就被這些五情六欲纏縛著,變成瞭一個牢籠。所以說我們不能得解脫,最後隻能有任人宰割的命運,沒有自由的權力。所以說在傢就如牢籠,一個人,一個女子,或是男子,如果成瞭傢,就等於判瞭個無期徒刑。如果世間判刑,他有刑滿釋放的時候,如果成瞭傢,你這一輩子就要為這個對方來服務,一直到死。而不光今生這樣,而影響瞭來生,生生世世都要受其影響。所以說,在傢啊,這個傢本身就是個牢籠,佛把它稱為火宅,勸我們出傢。所以說,我們有能力的,一定要出傢,要修行。如果因緣不具足的,也要發這種出傢心,把傢一定要克服掉,這樣我們才有解脫的希望。我們自己修行來講,不能因為人,別人的一句話,不做深刻的思維,盲目地進行接受,一定要正確地思維,到底有沒有道理,這樣我們才會得到正念。對於出傢這個問題,現在的就是說法不同,無非就兩種:一個贊成出傢,一個不贊成出傢。不贊成出傢,有什麼樣的果報呢?佛講的,佛親口講:這種人,阻擋人出傢,不讓人出傢,會生生世世受瞎眼報,將來會墮落地獄,墮落地獄瞭以後,瞎眼睛,經多少劫,地獄苦受完瞭,墮落餓鬼道,做鬼也瞎眼睛,鬼道做完瞭,到畜生道,也瞎眼睛,畜生道受完苦,墮落人道,也變成愚癡,還是瞎眼報,要生生世世受瞎眼報。所以說這個果報是非常可怕的,所以說,我們千萬不能因為口業造成瞭這麼大的果報,所以我們對出傢一定隨喜贊嘆。當然有些人可能不適合出傢,那個是順法,但不是他不發出傢心。我們千萬不要阻攔別人出傢,應當要稱贊別人出傢,而希望別人能到一個持戒的道場去出傢去修行,要進行苦修,所以這個是佛親口講。有的人也提出這個問題,說有些大德提出瞭不讓人出傢,我不收徒。這指的某一個人說的,某一件事情說的,並不是讓所有人不出傢。有的人就利用瞭這個,當然,利用的人一個是自己愚癡不懂,另外再就是魔在破壞佛法,才會這樣講的,我們大傢要警惕。我們從另一個角度說,從修行來講,我們在傢修行,每一天看的,你所有的東西,都是我的。在傢修行,你的房子,你的第一個概念和印象,這是我的房子;當你看到男人你知道這是我的丈夫;看到女人這是我的妻子,都是我的;兒女也是這樣;錢財也一樣。因為我們墮落就和這些人,這些因緣促使我們墮落的,而且我們又不離開這個墮落的因緣,你怎樣能得到清凈。所以說在傢修行是非常難非常難的,他的違緣太多,多得叫我們察覺不出來,說沒有什麼,你好好修吧,實際上,好好修,這裡有很多的說不通。我們的根基又不象再來人那樣大,我們眼耳鼻舌身意,他不斷地尋找他的因緣,我們怎樣來控制,有時候在傢我們根本就控制不瞭,就今天能稍稍覺悟一點,明天就糊塗瞭,後天就什麼也不知道瞭。所以說在傢的因緣和出傢因緣相比修行來講,確實差距很大很大。更主要的,我們在傢,因為多劫地纏縛在這個傢庭上,我們已經產生瞭很強很牢固的戀傢的這種思想,一時一刻都不肯放棄,就是我們睡覺做夢他都在傢裡,我們已經養成瞭很深的習慣性,而且已經達到瞭非常堅固的程度。這種堅固的程度,就是我們在投生時候的牽引力,它就牽引你去投生,喜歡男的就去投生,喜歡女的就去投生,它的牽引力和情感都是我們投生的因緣,所以不能瞭脫生死,就這些因緣就夠我們輪回。所以說出傢正是對這些因緣進行一刀在切斷,所以說出傢的心哪,那就是有一種拉心拉肺的這種痛苦。有的人說你看看你出傢人多自在,你不自在你不知道他在經歷著一個非常艱難的一個路程,他要克服多少劫給他養成的習性,在鬥爭,他把他的痛苦和他的感受都在一點點地吞咽,因為他發起瞭很殊勝的一個解脫之心,要度無量無邊的眾生。為瞭這個目標,他忍受瞭很多不可思議的這種痛苦,但是這種痛苦克服過去瞭以後就是一片光明,一片清涼。但是這個念太不好斷,過去曾經有一個女居士,她發心出傢,後來她沒有出成,從五臺山回來,她告訴我一句話,她說,師父,我再也不敢誹謗出傢人瞭,瞧不起出傢人,我知道這個出傢人的這個心太難瞭,我這麼樣的去跑,這個心也定不下來。這個出傢的時候正是與我們的生死相搏鬥的時候,出傢這個功德,你在傢人永遠是不能理解的,也做不到的,我們在傢人一定要深深地理解這個功德。

    三、
    問:(下面這個問題,請教法師,第一個,)傢中供佛、菩薩像,民間有人說,傢中不好供銅像,此種說法對嗎?
    妙祥法師:這是沒有道理的,不管是銅像、木像、紙像、石像,隻要是能供佛、菩薩像,都是對的。

    四、
    問:(第二個問題,)有人說,身佈施的功德大,有的居士每天在寺院幹活,但是念經的時間相對少瞭,這樣做對嗎?
    妙祥法師:這種說法啊,身佈施和我們的心佈施都要做,佛講六度佈施。特別是在末法時期,有一種人說啊,你不要到寺院去瞭,應該在傢好好修行,到寺院去會造很多的業,另外可能寺院如何如何。有些說法啊,就阻擋瞭居士進入寺院去護持三寶。我們知道,我們皈依的時候是皈依佛、皈依法,還有一個叫皈依僧。現在末法時期,佛不住世,我們知道,有法,但誰在住世呢,有僧來住世,來是說法主、坐禪主,也是我們眾生的教化主和我們皈依處。所以說僧寶的存在,他關系到整個佛法的存在,如果僧寶不存在,三皈依也就不存在瞭。所以說僧寶對我們太重要瞭,我們每一天都應該,或是經常地要禮拜僧。一個是在傢庭禮拜,更主要的,千裡之內如果有僧,你必須到親自去禮拜。如果你不去禮拜,那就生長瞭慢心,應該是到寺院去禮拜僧,去護持佛法,這是我們做居士的責任。如果我們不去寺院去禮拜,而且對僧,包括僧團也不進行護持,實際上,從某一個角度,你的三皈依已經破瞭一個瞭,成為兩皈依,就皈依佛、皈依法,沒有皈依僧,成瞭二寶弟子。二寶弟子實際上是不存在的,你的三皈依戒體就很容易失掉瞭,也失掉瞭三皈依的利益。我們應該常去拜僧,拜僧有幾種方式:一個是禮拜,另外要護持佛法,或是去幫助寺院幹一點活,做一點事情。目的不是寺院有活,需要我們做,是需要我們護持三寶那個心,我們時時提起正念,給自己種下瞭來生要出傢之因,也就是種下成佛之因,這是正確的。當然瞭,有些人在寺院裡要幹涉寺院的活動,或做一些不如法的事情,那是不允許的,必須聽從僧人的教化,這是正確的。關於念經的時間少瞭,念經的目的是為什麼呢?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念經是為瞭三皈依。那我們在寺院幹活是不是三皈依呢?同樣也是三皈依,是身體力行去三皈依,他更有實際意義。因為我們有身,有身就苦,它是我們障道的因緣,你必須要克服這個障道的因緣。我們到寺院去幹活,以身去行三皈依,更有他的實際意義,對我們修行更真實。所以說我們知道,誦經是對的,到寺院幹活也是對的,因為它是平等的。因為我們的心如果對三寶供養虔誠瞭,你的經所講的深刻的意義你也就明白瞭,你也就能開悟,也就能瞭脫生死。如果單在傢誦經而不護持寺院,你本身就在誹謗佛法,已經在謗僧,說,寺院我不用去瞭,我不用拜那些和尚,我誦經比啥都重要。實際上你無形中已經在謗佛法瞭,所以說你很難在誦經時候得到利益,因為你那裡那個心與佛法不相應。我們必須到寺院,要禮敬三寶的,這樣與佛法相應,又能護持三寶,所以說三寶才能救你。所以說對三寶不能有排斥心,這個應該明白。

    五、
    問:(這個問題,)在傢怎樣修行?
    妙祥法師:在傢應該怎樣修行,第一個,要有出離心。“在傢”這二字,本身就是障道的因緣。這個在傢修行啊,是很障道的,所以說必須把在傢二字變為有出離,變為出離,這才與佛法相應。因為在傢是世間法,所以有瞭出離心才與佛法相應,第一個。第二個,在傢修行應該嚴持戒律。為什麼在傢要嚴持戒律呢?因為在傢的違緣多,必須用重藥,你沒有重藥,是不能克服在傢的誘惑的,真正的能夠防備這個傢,這個所帶來的違緣,最好的良藥就是這個戒律。所以佛講,末法眾生以戒為師,以戒為師才能叫我們找到修行的道路。如果不能以戒為師,所修的一切都是外道,都是修羅道,佛法是(中道義?),所以說佛法是以戒為它的基礎。沒有這個基礎,你是蓋什麼樓也是蓋不成的,隻是說說而已,所以說在傢修行要嚴持戒律。要嚴持戒律,一不加小心,就墮落瞭這個違緣裡,是很危險的,我們必須心裡有準備。第三個,在傢修行,轉化在傢的概念。在傢的概念,剛才我講瞭,要有出離心,比如說我有丈夫,如果有人有妻子、有兒女、有父母,怎麼辦?我們可以看維摩詰居士講的,他把父母比是善知識,把妻子丈夫比是同修道友,把兒女比成眾生。實際上維摩詰居士也是在傢進行出傢修行,也是這樣。我們有的人就錯誤地理解瞭,何況維摩詰居士又是古佛再來。雖然維摩詰居士以在傢相來度化在傢的居士,這一部分,同時他也是在說明讓我們在傢居士要早早地脫離這個傢庭。在不能脫離的情況下,一定把傢庭變成道場,轉變人和人的關系。不要說這個是你的妻子,這個是你的丈夫,那就沒法修瞭。都變成道友,這樣我們修行就很容易得利,這是第三個。第四個,在傢修行一定要護持三寶。如果不護持三寶,你就失去老師,不管你在哪兒修,你都不會有老師的,一定要護持三寶。護持三寶就是護持你,也是護持你的將來這個成佛的因緣。在傢修行啊,還得多放生啊,做很多事情,很多事情的,先說這點。

    六、
    問:(第二,)二十四小時放念佛機,可不可以?躺著坐著都可以念佛嗎?怎樣做保持佛號不斷?
    妙祥法師:這個放念佛機,實際上是念佛機念佛,雖然你耳朵聽到一點,但心裡散亂的多,你該做什麼事情,又繼續做什麼事情,得的利益小,你不如自己念佛才是真正的念佛。因為念佛機是教我們念佛的,並不是來代替我們念佛的。等我們瞭脫生死是我們瞭脫生死,不是念佛機瞭脫生死,所以說我們不能認指為月。佛在《楞嚴經》講,你不要看我的指頭,你要看我說的月亮。因為怕念佛辛苦,就放個念佛機就以為自己念佛,這種因不正果也不正。你能叫念佛機代替你念佛,將來你要成佛的機緣也會別人代替你成佛,你也成不瞭佛,種什麼因得什麼果。所以說我們一定要知道,別把工具當成我們的目的。
    躺著坐著可以念佛嗎?躺著,如果我們已經睡覺瞭,就到睡覺的時間,如果你能夠不睡,再念一會兒佛,這是在睡中還擠出時間念佛,我看是可以的,而且是應該稱贊的。但是呢,你本來能坐著念佛,仍然躺著,一面休息一面念佛,實際上這已經懶惰瞭,這個不好。坐著也是可以念佛的,如果有病,不管你坐著躺著,不能起來念佛都是有功德的。因為在病中還能念佛,這是很瞭不起的。怎樣做保持佛號不間斷?第一個,要有知道生死之苦。因為知道生死之苦,他就會產生出離之心,這樣念佛他就真實,所以說知道娑婆世界苦而去念佛,知道生死無常去念佛,這樣佛號就容易不斷。另外,為瞭大眾去念佛,為所有眾生念佛,這個也不容易間斷。因為我們發的是菩提心,菩提心是不退轉的,不退轉才和不間斷能相連。如果我們做工夫,有時候做到一定程度,他佛號象上滿弦一樣,你不念它也會自轉的。但是我們這時候一定要警惕,他隻是一時的,不是長久的,不可以認為自己得瞭三昧,這大夥兒應該註意。要想保持念佛不斷,就是念茲念茲,就是念念都在念佛,這個好。有時候我們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保持念佛那個心。什麼是念佛心,就是清凈,不動妄想,這就是念佛那個心。念佛念佛我們的清凈心就生起來瞭,你用這個清凈心,你做任何事情,都在念佛。所以說通過念佛得到清凈心,通過清凈心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會在念佛,雖然佛號沒念,但是我們的心還是在念。當然瞭,我們做不到這點,我們沒有證到不退轉的地步,我們佛號還不要舍去,我們還要繼續念。想不間斷就得下苦功,下苦功,什麼樣的苦功?眼睛紅瞭;嘴生口瘡瞭;眼睛看不著道瞭;吃飯呢,這碗端不住瞭;禮節也都忘瞭;錢也不會花瞭;人就變成傻子瞭。這時候,你那個佛號才有可能能相續點。否則的話,一看你精神滿足啊,眼光都放著光芒,臉色非常的紅潤,肯定你沒用功,因為你生死心不切,你在養身體瞭,養精神,並不是下工夫去念佛。念佛必須得有瞭生死的心,有這種急迫,你才能把這個佛號才能不間斷。這個不間斷隻是我們念佛的工夫,並不是真正的不間斷,還沒有達到念佛的三昧,但是如果你這樣用功,有一天會得到三昧的。

    七、
    問:(師父,有幾個問題請慈悲開示,一,)當今末法時期,僧寶尤其可貴,許多眾生造業無數而不自知,急需僧寶到世間弘揚佛法,不知李**居士歸來修學有成後,能否回到世間來弘法?
    妙祥法師:這個弘法啊,有幾種弘法。其中有以身示法,比如說一個人出傢瞭,我去到某一個地方說法,顯示這個僧相的威儀,和正法,這是以身弘法。但是不管從哪一個角度,都是他的本體在弘法,不是你的相在弘法,相隻是空相。當然瞭,有些相實相中的支相。我們需要的弘法應該是怎樣的呢?是你那個心,真實以後,就是你到不到世間他都在弘法,住在山林裡同樣可以弘遍三千世界。我們今天能夠有佛法的住世,有這麼多的僧人住世,其中有更多的大德在看不見的地方,在護持佛法,在支撐著這個法船,這個是實相。一切佛法的命運都得靠實相來支撐著,所以說我們至於將來怎樣,我們先放下,我們隻能是好好修行,隻要好好修行,自然他就弘法。不是說我去到哪兒弘法就弘法瞭,你有瞭弘法的意思反而不能弘,你把這個弘法的心要放到實相裡,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皆是虛妄。如果你能瞭解這個問題,你就是最大的弘法。它就象太陽一樣住在虛空,它和誰都沒有緣,但又是沒緣他能給無量的眾生真正的光明和溫暖。所以說我們應該把這個心放下,心要老實,就可以做到這一點。至於李**將來修學有成,到世間弘法,也許到咱這娑婆世界,也許到天上,所以說這個問題不要做這種想,我們就是老實修行。但不是說老實修行就沒有菩提心,菩提心也就是讓我們放下所有,老實修行,所以我們有瞭菩提心,你還愁佛法不弘揚嗎?不動道場,所以說我們知道佛菩薩、觀世音菩薩都是不動道場,三千世界稱其名就來救護我們眾生,我們要修的,修的是不動道場。並不是修個三年五年的,覺得自己學會瞭一些,我就開始回到傢鄉去弘法利生去瞭,那是我們的狹窄意識,還是不行的。有個祖師吧,禪宗祖師,是馬祖,開悟以後,他想報傢鄉恩情,他就回到傢鄉去瞭,去弘法利生。傢鄉的人聽說來一個開悟的大德,排隊在村口在迎接,這種開悟的大德凱旋回來,來度傢鄉人。當看到馬祖的時候,大夥兒認識他,這不是老馬的小三兒嗎,大夥兒一哄就散瞭。受到這樣的場面以後,馬祖說瞭一句偈子,他說啊,這個原話我有點兒記不清楚,大概的意思吧,悟後啊莫還鄉,悟後啊莫還鄉,還鄉道不香,就這個意思。所以說我們修行,我們就是不光要放掉,放下我們的親人,也要放下我們的傢鄉,放下我們的朋友,一切都放下。為什麼要放下,因為天下都是我們的親人,天下所有的地方都是我們的傢鄉,隻有放下我們的心量才能開開,哪兒需要哪兒到,這才是我們做不動道場。不能我們還沒來呢,先想到能不能回到傢鄉去弘法利生,這是我們的願望之一,雖然是善願,但非究竟,因為我們出傢,遠離瞭世俗,但並沒有離開世間。

    八、
    問:(第二,)我們在傢人怎樣持戒?重點需要哪些戒?
    妙祥法師:我簡單地講一下,在傢人首先是三皈依,沒有三皈依一切不能成就的,三皈依一直通到你成佛為止。表面看是我們學佛第一個是三皈依,你不知三皈依的重要,不管你是五戒也好,十戒也好,比丘戒也好,比丘尼戒也好,菩薩戒都離不開三皈依。沒有三皈依,一切戒都不能成就的,所以說三皈依是我們最主要的,持戒的開始,首先我們要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比如說我們現在有的人信瞭,一面信佛皈依以後,又信仙,他認為信仙,也是一種慈悲,和仙和菩薩是一樣的,實際上,你不知道,你剛受的三皈依戒體已經失去瞭,已經失去瞭,所以說自動就失去瞭,是很可怕的。隻有在三皈依戒體存在的情況下,我們持戒才能真正地成就。所以說三皈依,包括我們喝一杯水,都要供佛、供法、供僧的,這個水就成瞭波羅蜜。如果你這杯水不能去供佛、供法、供僧,你這個水,實際上作為我們佛教徒來講,就是有毒的,不幹凈的,不清凈的。所以這個,這是個秘密。過去佛在世的時候,有些外道供佛的時候,他就用瞭一些毒藥,去藥佛和這些羅漢。佛一看,知道外道的陰謀,並不是不吃,而是告訴大傢,念波若波羅蜜。一念波羅蜜,整個這個飯就變成清涼甘露,反而不但不能毒,反而得益處,所以說我們要三皈依。包括吃飯、睡覺、穿衣、喝水,甚至洗手都要三皈依,包括你的幹活,做飯燒柴火,一切都三皈依,沒有一樣不三皈依的,那你就做什麼事情都順利,都能成就,而都得到轉危為安,而且把毒藥變成甘露,這個應該大傢應該知道的。如果一個佛教徒不能做到三皈依,你這佛教徒的資格還不完整,不完整。所以說我們一定要知道三皈依,這個很重要。三皈依首先就不皈依外道天魔,和一切外道的經典,都不能皈依,所以這個三皈依很重要。過去有一個大德修行啊,在深山裡,修行得很好,有一天,他回到山洞的時候,發現這個山洞放蕩光芒,非常亮。上面坐著,擺瞭一部金光閃閃的書,他進瞭屋對這本書連瞅也沒有瞅,而是奔到他原先所看的書,又繼續讀他的書去瞭。這時虛空就有人說話,說這本書是送給你瞭,它是一個天上來的書,非常寶貴,而它講瞭很多治病的秘方,如果你有這本書,你就可以成為世間的名醫,富貴啊名義啊全從它出,這是天書啊。這位大德面對著這種的誘惑,他一點兒也沒有放在心裡,還繼續看他的書,連理都沒有理。最後這個虛空的聲音贊嘆,啊,這是真正的佛子,隻有釋迦牟尼佛的弟子,才會這樣。所以說我們得到瞭佛法的利益,三皈依我們千萬不能失去,一定要當作生命一樣來愛護,這是持戒第一個條件。
    在這個條件的基礎上,我們才能持五戒。五戒就是殺盜淫妄酒。殺,就是說一切有情眾生皆不可殺,包括人不能殺,眾生不能殺,包括大連的海葒也不能殺,所以說一切眾生都不能殺。不管它是怎麼我們需要,甚至我們用瞭它可以保證我們的生命,我們也不能殺,所以說一定要戒殺。包括殺生的因緣不能做,包括象這種殺生的這個工作啊等等,都不能做。殺生的因緣,包括我們的事業,殺生的業力和這個緣分,包括贊嘆啊這些事,鼓勵啊,這都不能做。殺人殺業殺法殺人,這都不能做,一切都不能。不光這個殺,包括假殺,什麼是假殺,就是比如我們現在有一種吃素食,素食裡有什麼肉腸啊,就是素食腸,素食雞,素食鴨子等等,都不能吃的,這是你的殺心未斷,也不能用,包括我們的肉魚(?)也不能吃的,這是很可怕的。隻要是和它有這個緣,殺緣,你都會受其果報。所以說在傢持這個不殺戒,是很好的,很殊勝的,堅決不殺,寧死不殺。為什麼寧死不殺,如果我今天得病瞭,吃這個中藥,中藥以一種殺生,眾生的肉和成的藥,我吃瞭以後,我就病能好,這叫吃藥破戒,我也不去吃。我寧可采取別的方法來治療,哪怕它慢,慢就慢,慢一年,我遭一年罪,就少殺一個眾生,或者無量眾生,今天給我這個機會太好瞭,我一定在這裡償還其債。為什麼有病就是我過去殺生所得來的病,吃肉得來的病,我不能再繼續造業瞭,這麼去做你才能守住這個不殺戒,而包括起心動念都要控制,如果起瞭怎麼辦,要懺悔的。
    還有這個盜戒,這個盜戒啊,在世間最容易犯,特別是現在。過去啊,文化大革命前好一些,那時人比較老實一些,誰也不敢去拿公傢的東西,文化大革命期間你要拿東西,他也批鬥,是不是?現在不是瞭,現在是一種沾沾自喜,而且甚至大夥兒說你這人有本領,所以這個很可怕一件事情。這個盜戒在佛法裡是很重的,所以我們在傢人一定不要盜,寧可窮死餓死也不要盜。說我今天沒有飯吃,這兒有個蘿卜,我如果把這個蘿卜偷走瞭,我今天中午我就能飽,作為我們來講,寧可餓著,也不能拿這個蘿卜,這個都是很重要的,千萬不能盜。有人說,你看廠子都要黃瞭,那些廠長啊,還有些等等的人,都把廠子都搬傢去瞭,他搬瞭那麼多,那我搬一點兒也不行嗎?他是他,你是你,我們是佛的弟子,所以說我們不能動,一張紙、一針、一草,不能動。最近在寺院來瞭一位居士,他也是大連地區的,這位居士在沒信佛之前,廠子的東西他就往傢搬。因為別人都怕他,他想搬就搬,他也很有辦法,也搬瞭不少。學佛以後,通過持戒,深深地懺悔自己的業障,怎麼辦?他就要懺悔。他把自己所賣的一切東西,和用掉的東西全部變成錢來償還,償還這個廠子已經黃瞭,他就找到瞭這個善後處理的小組,跟他們講,說你看我過去拿過廠子的東西,我要還。人傢非常愣,說現在還有這樣的人?說你這麼地吧,你也挺困難,過去就過去,廠子已經黃瞭。第一次給打發走瞭。第二次又去瞭,說你這麼的吧,聽說你信佛瞭,你去做佛事,去放生啊,去供養啊,你做這些事情得瞭,來代替這個廠子去做。他也沒有這麼做。後來,他又怕這些人最後給無條件給花掉瞭,現在人貪,也是很多錢,可能上萬吧,最後他就是堅決的把這筆錢還到瞭善後處理的小組,來到咱們大悲寺來出傢。這是多麼瞭不起的行為,他深深地懺悔,才是一個佛子的行為。所以我們不能犯瞭以後去懺悔,我們連犯都不犯那就更好瞭。所以說我們在傢居士一定不要偷盜,包括別人的一張紙,也不能偷的,是很重要的。過去啊有這麼個事情,也就是講我吧,這是剛學佛的時候,那時候在醫院,有一天值班,領導派個人,院長派個人來求點藥,要急於外出。一般的要點藥在醫院來講還是可以的,那時候條件比較松。因為學佛瞭就不能做這個事情,我就拒絕瞭。拒絕以後他一看非常生氣,院長要藥你也不給,最後那麼的吧我借點藥,我說借也不行。當時我已經做好瞭什麼準備?就是說你就開除我我也不會違反原則去做的。後來旁邊的收款處的人看著我瞭以後他就說,說你不要跟他去要藥,他說我給你點兒藥,我這裡自個兒有點兒。他說這個人哪你不能跟他要藥,因為他把他的工資錢,別人實在跟他要他躲不過去的時候,或是跟他借藥不還的時候,他把工資錢都還在這裡瞭,所以你千萬別跟他要,你有什麼難處你找我。他就把這個事情就給解圍過去瞭。就是說,你想持戒,就得做好瞭被開除的準備,要不你這個戒就不好持的。世間是很危險的,心裡得有準備,一個是準備用自己錢來補償這部分,第二個就是寧失工作不犯盜。就是你拿錢也必須在不犯盜的基礎上你才能拿錢的,不是先盜後補的,這個也得很註意啊,這個要註意的,所以說我們堅決不盜。你堅決不盜你才能往前修行。你要是堅決不盜,我想你很快就要出傢瞭,因為世間你也呆不瞭瞭,另外你的心,因緣已經成熟,這是講到盜。
    第三個講到淫邪,淫邪在世間上這個是最大的禍根。有瞭淫邪就有瞭傢,傢就是代表淫邪的意思,所以說,有瞭男女就有瞭生死。為什麼不成道,就是有瞭這個淫邪的關系。佛給開瞭方便,在傢居士不能邪淫,我們堅決不能搞邪淫。實際上有的人受瞭菩薩戒,菩薩戒,嚴格來講,是斷正淫的,不是在傢人有瞭正淫就可以真正的稱為菩薩,是不允許有淫邪的。現在有一個叫在傢居士菩薩戒,那隻是一個方便戒,真正想做菩薩一定要清凈的,連正淫也是不允許有的。雖然開瞭這種方便,我們應該知道這裡的利弊的關系。所以說有瞭這個淫欲,包括我們的身口意的行為,都應該註意的。包括示范淫欲的書,錄象,一概不能看,這淫欲的話不能講。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是幹什麼來的呢?是修行來瞭。不管男的女的,來到這個世界,都是為瞭修行。人生就是修行的過程,人生並不是生兒育女、成傢立業來瞭。是人來到這個世界糊塗瞭,他也不知道他的任務,和他的願望來瞭,逐漸地被這個男女相所騙,所以成瞭一個傢庭,發生瞭淫欲的行為,反而就離不開這個世界瞭,不能瞭脫生死,也不能往前走瞭。所以說淫欲不斷,佛法是不可能成就的,想成佛必須斷。在傢居士先一步一步,先斷邪淫,如果有條件瞭,一定要斷正淫,在傢人也可以斷正淫。有很多獨身的或是夫妻倆雖然在一起修行,就象我剛才講的,都是道友的關系,這樣互相幫助。另外這裡呢,千萬不要給人做媒啊,做媒勸人結婚,這都是去稱贊淫欲的行為。特別是有很多的居士,年齡比較大,自己有兒女,當你兒女,如果說是要出傢的話,你千萬贊成,他要獨身的話,也贊成,千萬不要去勸他,去墮落這個火坑裡,這個火坑裡,那是你永遠還不清的債。講一個例子,頭一段時間有個居士,他有個小孩啊,小孩就哭,是剛出生幾個月,是幾歲,我記不清楚瞭,可能也就是頂多不超過三四歲這麼樣。就是每一天到那個時間就哭,看病也看不好,找大仙也治不好,勸也勸不好,就到時間就哭。後來他的,他的姥姥來問我,她說你看怎麼辦師父,這個問題。我說你跟他講。她說我跟他講話他不見能聽得懂。我說你不要怕,你就跟他講,說你不要哭,你不有願望嗎,你想來到這個娑婆世界來出傢,你長大瞭我同意你出傢。她就半信半疑就回去瞭,她頭一天晚上跟這孩子說瞭,第二天到現在這孩子再也不哭瞭。就說明什麼問題,就說明人來這個世界是來修行的。我們來瞭這個世界是有任務的,是修行的,但是我們都忘瞭。千萬不能墮落淫欲裡去,一墮落淫欲,就忘掉瞭修行,淫欲不斷,生死不斷,這是淫欲戒。
    再一個妄語戒,世間也好,我們多生的習性,為瞭利益的關系,造成瞭很多的妄語,所以說這個妄語啊,是很重的。有時候我們張口就妄語,人問你,早晨見面,你吃飯沒有?你張口就說吃瞭或沒吃,本來沒吃你說吃瞭,吃瞭你說沒吃。有時候,為瞭怕上你們傢吃飯,你可能就說吃瞭,他就不上你們傢吃瞭。不管怎麼說,都是為瞭自己的利益,養成習慣,張口就妄語,所以說,妄語心地不正。為什麼我們很多的修行人不成道?說,老埋怨佛菩薩不現前。人都說佛菩薩加持我們,而佛菩薩現前能消我們的業障。為什麼佛菩薩不現前?不是佛菩薩不現前,雖然你做瞭很多的努力,因為你的妄語,變成大海,所以說,把佛菩薩這個救你的船給隔開瞭,把佛菩薩給隔開瞭,你自己和佛菩薩隔開瞭,他想救你,你上不瞭岸。所以說不能妄語,包括方便妄語也是不可以的。方便妄語也不行啊,包括你傢的親人,如果誰有病瞭,你為瞭怕這個人知道,你想去妄語,那也是不行的。說世間法我不這麼說,他可能負擔很重,或產生更大的痛苦,那是你的事情,你想成佛,你犯瞭妄語戒,就離佛菩薩遠離瞭。有的人雖然大妄語不犯,小妄語不斷,他不知道它的危害,還以為自己方便妄語可以成佛呢,是他的方便,實際上是錯的。小妄語都不能見佛,何況大妄語。有的人沒證果說證果瞭,沒證到羅漢說證到羅漢瞭,鬼沒來硬說鬼來瞭,哪兒菩薩來瞭,這樣人將來要墮落地獄,犯大妄語,所以說非常可怕的。包括暗示,你說你證沒證果,他為瞭達到自己的目的,我這有個蘋果,那也犯妄語,也要墮落的,這都是不允許的,所以說千萬不能妄語。在世間來講,也叫言而有信,過去我給大傢講過,這個妄語啊,不能隨便講,有時候隨便講瞭會遭罪的。講個例子,過去啊,我在蓋縣去修行的時候,有一天下山去挑窩窩,挑瞭一擔窩窩準備往山上去。走到村子中間,有人就順便就打招呼,就是說,你一直往山上挑啊?我說“嗯”,他走瞭我就合計,他說一直往山上挑,我這一筐,將近二三裡路呢,我能一直挑到山上?我一回頭,他早就走遠瞭,我想跟他解釋這句話的機會也沒有瞭,話已經形成瞭,怎麼辦?那沒辦法,那一直往上挑吧,誰讓你說出來的。我隻是答應人一個“嗯”,也可以說隻是一個字,隻好往上挑。因為這一筐也是很沉啊,挑到半道,還沒爬山,就累瞭,怎麼辦?放下擔子想休息一會,因為我答應是一直挑到山上,挑你不能離開肩,離開肩你就不叫一直挑。既然不能妄語,咬牙挺著,怎麼辦?就是一個腿一個腿歇,這個腿蜷起來先歇一會兒,歇累瞭再把那個腿蜷起來歇一會兒,擔子從這個肩膀挪到這個肩膀上去歇,就這樣往前挑。挑到山上,又愁瞭,這個山,到山尖,才叫山上,你這房子在中間呢,你不能挑到山尖再挑回來吧?所以這個話沒說明白。這怎麼辦?說這會兒決定,我過不去就算為止瞭,過不去,到房子跟前,因為你房子周圍還有道呢,就還能過去,還得把這擔子挑到屋裡去吧,挑到屋裡挑到墻,碰到墻瞭,這實在是過不去瞭,這個擔子才放下。你看看,你想不妄語,所以隨便答人一句,這就是平時妄語的習性,你得付出這麼多的辛苦,才能達到不妄語的地步。所以說,想不妄語要付出很多的代價的。原先啊我發過願,我說我不求人,我自己心裡發願,不求人,寧死也不求。想是一回事。其實我做一雙,就是出傢 做出傢時候做的僧襪,這個僧襪啊,兩雙僧襪,還有母親給的這個做僧襪的佈,這很珍貴的,都代表母親一片心意,有時候兄弟給的襪子,都代表一片心意,這樣的心意。我自己也不會鉸的,左思右量,想是一回事,第二天呢順便就跟一個師父說瞭,說你給我鉸一下這個佈。他就給我鉸瞭。等晚上回去鉸成瞭想起來,我這不求人瞭嗎?這怎麼腦袋糊塗瞭,怎麼順便就說求人的話瞭。人傢很高興,很願意為我鉸,但是我突然發現自己在求人,這怎麼辦?想改正這個錯誤,除瞭懺悔沒有別的辦法,怎麼懺悔,我就決定連這兩雙襪子和所有的佈全部給它燒掉,變成灰,用這個來表示自己的懺悔,以後不允許它再犯。雖然這裡面有很多的親人寄托,和他們的支持心血,但是在戒律面前必須服從戒律,所以說他們的希望才會得到升華,才會懂得功德,所以說我們堅決不能妄語。特別是居士在買菜的時候更不能妄語,比如說買菜講價錢,人傢現在為什麼小販都撒謊?其中就是因為買菜人不斷地逼著他妄語。因為我們有個貪便宜心,本來這個菜,就值一毛錢,你非要給他七分八分,逼著他他就得賣一毛二,或者增加多錢來提高價錢,等你講的價錢,去掉你貪心的一部分,他也就構成他的原先的目的瞭。所以說這種妄語是你給造成的,我們做為佛弟子,一定要加小心,不要給別人造成妄語,你給別人造成妄語,和你妄語有同樣的罪業。特別是有的居士手裡戴著念珠,去到人傢買菜的那個地方,左挑右挑,別人一瞅你的手脖子,你看看這佛弟子來挑菜來瞭,把好的全挑走瞭,把壞的全留下瞭。你想想,你壞的給別人,自己吃好的,你這種的思想,你買回傢隻是一付毒藥。如果做,你能夠不挑,你把壞的挑到自己的,把好的留給別人,或是不分別的遇好就是好遇壞就是壞的,好壞混雜也行,我就這麼,有什麼算什麼,或是本來這個價錢稍高一點,但我也認可瞭,不造成對方的妄語,甚至也不看秤,當你買到一斤豆角,回傢要么的時候,可能剩半斤瞭,但這半斤豆角是一副良藥,它的價值千金,價值千金,什麼病都治,不管老人吃瞭他會健康,小孩吃瞭聰明有智慧,有病人可以消業。如果你要貪心,你買的這一斤菜,你回去吃瞭就會中毒,誰吃誰中毒,甚至你剩的這個菜混到別的菜裡,別的菜也變成毒藥,所以說很可怕。所以說我們世間要學會不妄語,你才能得到真正的藥,真正的藥,所以說不妄語是藥,治療我們的貪心,能使我們早能解脫。不妄語與實相相應,因為佛是不妄語者,所以說我們應該跟佛學,不妄語。
    第五個,酒,酒啊,雖然非性罪,但是它是遮戒。因為喝酒以後會造成人的大腦的混亂,定力失去瞭,做事沒有方向,可以犯戒的,所以說不能喝酒。我們做佛弟子要修清凈的,喝酒就不清凈瞭,所以說佛弟子不能喝酒。酒的害處是很多的,大傢都知道。就是佛經講啊,如果你給別人喝酒,遞一個空酒杯,五百世沒有手,會五百世沒有手的,象蚯蚓啦之類的,它都沒有手足,就會這樣。何況你自己飲呢?做為佛弟子,做菩薩講修行,一定要遠離的。不隻是喝酒,你就親戚朋友,你就生意場上,我也不喝。沈陽有個居士啊,有個王居士,在廠子可能也負點責任,有時候對方啊要找他喝酒,他不去,實在脫離不開的朋友的時候,有時勸他喝酒,他就說,他說我已經發願瞭,如果我要喝它一口酒,我出去就被車壓死。大夥一聽,他發瞭這樣的誓願,誰也不敢逼他,這也是辦法之一。要想斷酒,必須下大決心,我們周圍的因緣,如果你不下決心,你周圍的因緣就是冤親債主,就拉你下地獄,如果你要決心下大瞭,馬上他就變為菩薩,來助你成道的,助你增加功德和定力。所以說我們從五戒開始持戒,每條戒律都有很多的說頭。但有一點,你必須著手舍去一切財產,舍去工作,包括舍去親屬朋友的友情,來完成這個戒律。你不下寧死不犯戒的決心,你恐怕這個戒持不那麼真實,那麼徹底。隻有下這個決心,才能轉化這個業力,才能把戒持好的;要否則的話,說我們可以方便持戒,但我想,最後恐怕還不行。因為它的違緣它不由你控啊,不是我們想怎麼的就怎麼的,它是生死之搏,敵我相爭,那是很厲害的。不是你勝就是它敗,不是你敗它勝,所以說我們在這裡,隻能打勝仗。勝仗是吃虧瞭,但是人吃虧瞭天不虧你,天不會虧你的。我還是舉一個例子吧,原先從五臺山往回走的時候,有一次,因為每一天都住草垛,可能是草垛沒住好,可能漏風瞭,感冒。早上起來以後頭疼,頭疼因為沒有錢,不要錢嘛,又沒有藥,這個怎麼辦?這思維瞭一下,如果去乞點藥物,可不可以?乞藥又化緣瞭,佛也沒說我去要點藥,光說乞食沒說乞藥,另外這怎麼辦?得瞭重病,要發高燒怎麼辦?死瞭怎麼辦?自個兒又有這個願力,又不求人,就反反復復地一會兒不求人,一會兒又想到病怎麼辦?後來走到一個地方休息,有兩個大石,有一個大石頭,也象桌面這麼大吧,我坐這一方,還有另外一個師父坐在那一方。當我一低頭的時候,發現這地上是草,青草上放瞭十一片藥,其中呢,有兩,有一瓣是,兩瓣兒的藥。這個藥呢,我一看,當時一愣,但是因為我知道這藥不能隨便吃。你這個人需要止血,你吃個活血藥就正好相反,還不如不吃呢,是不是?當時就慢慢把這藥撿起來瞭,因為這個藥要沒有字,是不能吃的,大部分的藥都是沒有字的。後來我撿起來一翻,我一看,個個有字,是十片安乃近,正治感冒。這個藥它的痕跡呢,沒有水跡,沒有隔夜的跡象,瞅瞅周圍,也沒有誰扔的瓶子跡象,什麼也沒有。後來把這個撿瞭九片,那兩片掰碎的就不要瞭,這心裡有底兒瞭,就是如果真發燒,這就可以吃藥瞭,吃藥瞭就可以好瞭。但是,早上確實有點發燒,等到撿到藥瞭,它燒也不燒瞭,藥也沒吃,病也好瞭。所以說,隻要是你持戒,十方菩薩都會護持你的,就小小的一個病,他都滿你的願,你有什麼可怕的呢。所以我說,人虧你天不虧你的,你隻管按佛的戒律去做,就怕你不敢做。所以持戒一定有這種決心,肯定能成道,最起碼我們做一個真正的佛子,問心無愧。

    九、問:(第三個問題:)學佛怎樣才能真正的瞭生死?特別是在傢居士,學佛關鍵應在什麼地方用功?
    妙祥法師:想瞭生死,首先在持戒上,戒是萬德之母。因為它能生長一切善根,一切功德都可以生起,戒是菩提根本,菩提本。所以說,你掌握瞭戒,你才能有生起菩提,想得菩提沒有戒律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在傢居士一定從戒上下手,從眼耳鼻舌身意下手,眼睛不看,耳朵不聽,嘴不嘗,鼻子不嗅,意不去胡思亂想,身不去貪接觸,這樣把六根看得牢牢的,從這裡下工夫,才能瞭生死。在戒律的基礎上,由戒生定,為正定,由戒生出的定力再生出智慧來,這才真正的慧,否則的話我們的定力有時候來自邪定,所以說很可怕的。所以說這個戒律對我們太重要瞭,和我們生命是一樣的。如果我們,比如上北京,我們有很大的決心,準備瞭很多的糧食,和勇氣,但是你方向弄錯瞭,同樣也是達不到目的的,隻能越走越遠。所以說想找到方向,怎麼去找,佛法這麼樣的神秘,這麼樣的廣闊,不是凡夫猜測所能得到的,我們隻能按照佛的戒律去找。你把戒律持好瞭,方向就找著瞭,它就鋪開瞭成佛那條道路;你沒有這條戒律,沒有真正的持戒的精神,這條道你是找不到的,所以說戒律是根本的東西。所以說末法時期,以戒為師。佛在世也是以戒為師的,為什麼說佛也是以戒為師呢?有一個羅漢哪,曾經別人誦戒的時候,他就做一個思維,他說我該斷的斷瞭,我該學的學瞭,再誦戒我就不去瞭。因為佛法有誦戒,誦戒也是做竭摩、學戒等等事情,就是讓戒住世,他說我已經該做的都做瞭,我就不去瞭。佛這時候現前,說,你應該去,不光你去,而且應該不允許以神通力去,應該以步行去。幾百裡地得走去啊,佛說,不單你去,我都去。佛都去,所以說在戒律面前,佛這麼嚴肅的,所以說我們在傢學佛想瞭脫生死,首先在戒律,所以說持戒破戒都能成佛道的。雖然修得不好,但是呢,我敢於種,敢於做,將來總有一天會成佛道的。我們修行啊,要說難真難,要說容易真容易,隻要你敢持戒去修行,肯定能成佛,不持戒,不可能成佛的。所以說我們在傢居士,想在哪用功,首先把戒律這個搞好瞭,由戒你就增加瞭智慧,有智慧瞭,有瞭你就知道怎麼用功瞭。因為戒為師,你有瞭戒律,就有瞭師父,師父就是你的智慧瞭,內外相應,外邊也有師父指導你,內你也清楚怎麼樣用功,所以說這條路你很快就找到瞭。就象一把香,如果你這個戒定真香燒起來以後,你滿屋子都是香氣,人也香屋也香,如果你沒有這個香,你滿屋子都是沒有香氣的,人也不香,屋也不香,所以說我們一定要持戒,這是我們的關鍵。所以說想得智慧,想瞭脫生死,想見佛,必須持戒,佛講瞭,你持戒,千裡之外就如同我在你身邊,如果你不持戒,你就在我身邊如同不在。所以說我們佛弟子一定要持戒修行,善惡的知識分別也在戒律,持戒就是善知識,不持戒就不是真正的佛子。

    十、
    問:(第四個,)當今時代學佛以念佛法門尤為殊勝,但有人認為一本經、一句佛號就可以得念佛三昧,但是實踐結果並非如是。
    這是末法時期學佛,念佛法門確實很殊勝的,值得贊嘆。不光念佛法門殊勝,禪宗法門也殊勝,密宗法門也殊勝,所有法門,隻要是佛的法門,都殊勝。隻有所有的法門都殊勝瞭,我們才能有成就的因緣。但有人一本經,一句佛號就可以得念佛三昧。一本經,一句佛號,隻要是你能念得一心不亂,確實可以得到念佛三昧,關鍵是你的業力能不能消除,你能不能堅持下去。最近聽瞭一本磁帶,說凈空法師啊,說念無量壽是三千遍,就得到什麼。後來這個磁帶講,凈空法師說念瞭三千遍,他也沒有得到,所以我就得講金剛經瞭。別人問凈空法師,說你為什麼講金剛經,你為什麼不講無量壽瞭?他說這是眾生的需要,沒有辦法,眾生的根基如此。我們就是想學佛,就得怎麼樣把我們的心調平,這是主要的,所以說也不在乎一本經,一句佛號,也不在乎多本經,主要是把我們的心調平,就是對癥下藥。有的人確實一本經,他可以念到底,甚至用不瞭一本經,就幾句話就可以成佛的,有的人他就得需要念十本經成佛,或者一百本經成佛的。人的根基不同,用藥也不同,不能一個模式,隻要根據根基不同而施教,這才對的。所以說念佛三昧就得不斷地在念頭下工夫。想得念佛三昧,首先還得嚴格持戒。不持戒律,你想得念佛三昧,就得到瞭也是假三昧,你很快就失去瞭。將來的不持戒的結果就是修羅道,你就念到在虛空飛行,最後還得墮落,所以說我們在戒上去下工夫。
    “但是呢,實踐結果並非如是”。所以說呢,這個呢,實踐哪,從結果,我們的實踐是還得根據根基不同,不同施教,不同施教這個比較好。當然瞭,需要一本經,一句佛號的,這樣的根基的人,就勸他這麼念,如果稍差一點兒的,再多讀一部經。但是你光說一本經,一句佛號,不持戒可不行,你把戒律給排在外,那可不行,你用這一句話,說一句佛號念到底就可以成佛,你忽視戒律,你肯定是個外道,佛法裡沒有不持戒的。我們一定要抓住戒律,但並不是反對這句話,因為戒就是一心,攝心為戒,所以說戒律是我們的根本。

    十一、
    (這裡前面缺瞭一段,大概是問為瞭護持佛法,能否管閑事、對人發火)

    妙祥法師:雖然你這裡可能這個事情不是造更多的業,但是正確的是無人相、無我相、無眾生相,這叫為正確的。有瞭人相、我相、眾生相,就是你發火不發火,實際上都是不正確的。當然瞭,這些話是對菩薩來講的,所以說我們管閑事,有時候有些閑事還真得管,你不管他不管,任其泛濫也不行。雖然是我們管閑事,有時候可能造成一定損失,但是你護持佛法瞭,等於修行瞭,功德是大的,錯誤也是有的,所以說就看利弊大小,盡量去做。剛開始誰也做不到無人相、無我相、無眾生相,我們都得護持佛法的,盡力而為。有時候都說,我心平再管,這個天下事,都等你心平恐怕早已經造成後果瞭,所以說我們應該努力,努力心平,努力心平。但發火不行,發火不能解決問題,雖然這個事管瞭,可能造成更大的傷害在後面,就得不償失瞭。要是這個人犯瞭這個偷戒,你這一棒給他打死瞭,是他不偷瞭,但他命沒瞭,你這就不合適瞭,是不是?你要是說,勸一勸,恰好,你別發火,勸一勸叫他改正,將來還能成佛的,是不是?還能很好修行呢,你打死瞭,不光他死,你還要償還,償還其命呢,這就不合適瞭。所以說我們不能做傻事,一定要有智慧,要聰明,主要是按佛戒律去做,按佛戒律去做,就不算管閑事瞭。你不按佛的戒律做,你就怎麼弄它也是閑事,就你不發火也要發火,你都帶著你的自個兒的想法,那就是火,那就是嗔恨心,那就不正確瞭。


    十二、
    問:這個,女眾出傢有年齡限制嗎?
    妙祥法師:也有的。這個出傢,限制啊,這個象六十歲啊,有時候確實是出傢以後有三事做不瞭。第一個,歲數大瞭,七老八十的,你叫他念經,你叫他做佛事,你叫他做僧事,什麼事他也做不瞭瞭。他拄個拐杖,比方丈都老瞭,這就不好辦瞭,是不是?還得侍侯他,有很多誤事的。所以,但是呢,佛法是讓任何人都要出傢的,所以說,應該早出傢,別等老瞭出傢。你等老瞭出傢,你說老瞭還要我,這個事就不好辦瞭,是不是?所以說你趕緊出傢。


    十三、
    問:女眾出傢,今生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嗎?
    妙祥法師:女眾出傢,是有困難的。為什麼女眾出傢,首先女眾出傢,就要變成大丈夫相,要變成大丈夫,往生西方,他沒有男女相。所以說,不管是誰,真心出傢真心修行,十方世界是任其往生的,都是可以成就的,所以說我們應該努力、努力。


    十四、
    問:師父,當今社會,有個別人打扮出傢相,混入社會行騙,報紙經常報道此事,我們應對此事持什麼態度?
    妙祥法師:這個堅決抵制。因為這些人,他是在破壞佛法,破壞佛法。不是我們個人的事,不是錢的事情,他能毀瞭別人的法身慧命。比如這次我們行腳,多次的行腳,第一個體會,就有人經常罵我們是騙子,說這些騙子又來瞭,我跟他解釋我們不是騙子。不是,你說什麼也是騙子。我說不是騙子,我說你要不信,咱倆打賭,我不是騙子。你不是騙子我也不給你吃,你別來再騙我瞭。說什麼也不相信,被騙到這麼程度,這是我在北京乞食的時候遇到的事情,是北京,啊,在通縣那一塊。後來呢,我也不能跟他說瞭,我本來勸他放棄他的知見,但他不聽,不聽,我就算瞭,我就乞食去瞭,他也出來看。當看到我們乞食的時候不要錢,而是隻給要點飯,等他再次看到我的時候,頭低得深深的,就好象這個頭抬不起來瞭。他看著我,他已經,我估計已經在懺悔這個事情瞭。所以說,我們應該給大傢講明這種情況,因為他會毀瞭佛法的,毀瞭佛法。但是我們應該心裡有數,為什麼有這麼多人在行騙,就是我們前生修行沒有到位,我們造瞭業。這個責任誰來承擔,那得由我來承擔,所以我就這麼想的。所以說他們能有今天行騙的機會,這就是我給造成的,所以說我今天就要出傢,就要乞食來消除這種影響,這也是我的責任。通過我們的行腳、乞食啊,使很多人轉變瞭想法。今年行腳,有一天晚上,走到那是什麼地方,錦州地帶,凌海那一方啊,晚上住在那個苞米地裡,小樹tang(4),晚上就有人,來瞭一群人,說有人報警,警察也來瞭,村長也來瞭,拿著那個,拿著汽車的搖棒,氣勢洶洶的,來瞭不少人,來看,以為是法#輪*功啊或騙子來瞭。當發現我們是出傢人,又看瞭我們的證件以後,就回去瞭,回去不大一會又來瞭。我以為啊,這壞瞭,這可能是這塊住不成瞭,但是意外的是扛瞭一筐蘋果,告我這是給你們吃點水果。我們說晚瞭不吃,不吃也不行,也得放著,給居士,他說反正道歉,說你們晚上需要什麼,就打個招呼,需要熱水啊、洗腳啊這都可以做到。這就是行腳的功德啊,轉變瞭人們對假和尚的這種印象。後頭走到凌海,快要出凌海,到那個叫大凌河橋那邊的時候,還沒進入那個鎮,走入鎮旁的時候,警察就過來瞭,開著警車,下來以後問問情況,看看證件,就走瞭。走瞭一會又回來瞭,回來以後,帶的是一個老板來,供養瞭水和水果。他說,頭午啊,就抓到一個行騙的,冒充出傢人的,下午呢,就發現這些出傢人,就跟蹤瞭,發現,他說這是真正出傢人,告訴旁邊,這才是真正出傢人呢,很贊成很贊成的。最後我們往凌河橋走的時候,他在前面用警車給我們開道。所以說,你真正的嚴格持戒,對這個假出傢相就會破的。如果你行頭陀,就會把這個風氣扭轉過來,所以說,我們居士一定要把這些人揭露的。不能反正不上我們傢就拉倒瞭,這不好。因為這護持佛法,人人有責。那行腳的和尚也不能天天都哪個地方都去啊,是不是?所以還得很大因緣,不能讓更多的居士受騙。所以說,一定把他們該怎麼處理的就應該處理瞭,因為他不是和尚,我們應該護持佛法的。


    十五、
    問:師父,如何如法地佈施、供養、護持三寶?
    妙祥法師:如法地佈施,對出傢的供養和佈施啊,這是福田,應該去種。首先因為是給我們種福田,不是僧人缺什麼東西,要我們來佈施,是讓你舍掉你的貪心和吝嗇,打破你那種貪心和吝嗇,給你種上瞭福田,將來叫你出傢修道去,是這樣的。有的人認為:這和尚需要什麼?不是這樣,他是給大傢種瞭這個福田。所以說怎樣佈施,應該通過居士瞭解情況,供養必需的東西,對修道有益的東西。不能說我給金錢,說每個師父發一百二百的,今天給你去買點兒什麼吃,這不行。因為這個出傢人有戒律是不摸錢的,不摸錢,所以說要回避這個問題。另外,應該是,有些東西是不能進行佈施的,什麼這些麻將瞭、撲克瞭,這不能佈施。頭兩天咱這有一個沈陽居士啊,就是來瞭,帶她女兒。她非常單純,她女兒。說是師父太苦瞭,這麼苦哪行,這不行。就把自己攢錢罐給砸碎瞭,非讓她母親買瞭,是麻將、跳棋、撲克,說師父累瞭一定要玩一玩。後來這是沒辦法,怎麼給說也不能收,後來她扔上去瞭,哭著走瞭。第二天,過兩天又來瞭,又背瞭一大包,一看她來瞭大夥就緊張起來瞭,不知道又拿什麼。一看是,這回買的鞋,全是世間人穿的鞋。她說師父你看看,我這是買的最好的鞋啊,又輕便又防水,你們一人一雙穿吧。我說你看你別這樣,你買什麼東西啊,你跟居士商量商量,這多不好,你看咱也不穿這些。你看你們這,哪回買東西你們都不收,又哭著走瞭。第三次又背個大包來瞭,這回到客堂,又不給居士,自己送客堂。師父這回不會有錯瞭,我這回買這個衣服都是男的拿的,我一指頭我也沒敢碰。打開一看是褲子,全是世間人的那些流行的褲子。雖然有虔誠心,但是也給咱看到瞭居士這一片心哪,確實難得。我說你的功德確實很大,但是呢,護持三寶一定要如理如法,要問問居士、僧團,他們現在怎樣,這樣才能如法,你不能這些。另外呢,什麼事情都自己去觀察,這樣比較好。有時候你問師父,現在你們需要什麼,師父不會講的。前天哪,上海啊,居士就說,師父,你們需要啥,我們要供養你們。我們說我們現在挺好的。他說你需要什麼,一個勁兒問,能問能有多少遍,咱隻能告訴你現在挺好,沒辦法也就拉倒瞭,經常遇到這樣的事情。所以說我們不管是怎樣,都是以戒為師。我們護持佛的戒律,護持正法,所以說讓他能夠如理如法地修行,對修道有益的事情,我們居士是應該做的,有些僧人不應該做的事情,由居士來完成的,一定要體諒出傢的難處,好好的護持。不能說,一聽這個寺院現在有點難處瞭,那別沾著我邊,我趕緊走得瞭,那不行。居士一定要上前哪,那麼你就失去瞭孝心,因為三寶是你的父母,一定要如法地供養,如法地佈施,和護持三寶,必須。但護持三寶不能耍脾氣,說你看我就護持你,你看你們還挑我還批評我。你越護持越批評你,因為什麼,因為你來到這裡就是來修學佛法的,因為居士是護持位,僧人是修行位,不能錯亂。你不能說,我到三寶瞭以後,師父我來護持你瞭,你看我今天我怎麼打坐,我怎麼去修行,這就不對瞭。因為這裡的主人是僧人,僧人是在修行位上,應該保證僧人的修行,我們來怎麼樣來護持,以這個產生我們的戒,產生我們定力,產, 生我們, 智慧,這才是正的,能得到正定。否則的話,你跑寺院裡把僧人放在一邊,叫僧人來護持你,這個位置一旦顛倒瞭,你不可能得到正定、正受的,而且反而造瞭很多的業障,甚至墮落,兩不成就,所以說很可怕的。所以說我們一定要正確地護持,我們在修行位,以修行的面目、修行的位置來護持,而且我們很快就得到佛法。佛法是平等的,你不要看外面分工不同,你不能顛倒,你不能讓你父母下來替你幹活,這是不對的,這就沒有孝心。實際上,你護持誰,就是護持你的法身,僧人就是你的法身相,你不護持你的法身,將來你就不可能得到法身。在護持的時候你不護持,你怎麼想得法身的時候就能得到呢?你原先不護持就等於破壞瞭,你破壞瞭,你種下破壞的因,當你想得到的時候,因果不饒人的,其因彎曲,其果也迂曲,因果不饒人,所以說我們應該如理如法地護持,當成自己的事情,這才行的。


    十六、
    問:師父好,弟子在佛前念佛時,有時佛像上方有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的字出現,是好事嗎?
    妙祥法師:這個問題啊,既是好事,又得註意。因為我們不念佛,它不會出現阿彌陀佛的字樣。因為在智慧裡有,大約有五種智慧,有的具體分瞭三種智慧,分三種智慧。這從這裡講,就有文字般若,境界般若和實相般若,文字般若就顯現瞭文字,同樣它也是一種智慧的表現,還有一個出現的境界也是,但終非是真的,它隻是修行的一種過程,一種表現。隻有實相般若才是我們的自個兒的傢,是我們追求的目標。所以說我們不能因為出現字,我們就追求或生歡喜心。我們稍稍一生歡喜心,它就變成魔事,變成魔事,如果你不生歡喜心,就成為你的功德。所以說,就象一把菜刀,你切菜,你可以幫助你去吃飯;如果你拿這把菜刀去砍自己,就會把自己砍傷的。, 所以說境界出現,應該兩種對待,你說它都好也不對,說它都壞,否定也不對,應該正確地理解,我們才能正確地把握,得到它的中道意會(?),這是應該, 正確的,不能偏離。

    十七、
    問:師父好,弟子以前請人治病,不知此人是大仙,到我傢後,把我供的三聖佛、地藏佛裡裝的心經拿走,後來裝上瞭棉花和線,請問我該怎麼辦才如法?
    妙祥法師:這個呢,就是佛像啊,裝心(?)這個問題,密宗也有,裝藏等等,他裝藏裝瞭很多的珍寶啊、檀香木啊等等這些東西,散發出一種香氣,莊嚴佛像,這是有這麼說頭。但是咱們寺院是這樣的,也不搞裝藏活動,倒不是說將來不裝檀香木,要裝瞭檀香木呢,可以使佛像放出香氣來,這是很好的事情。但是有時候把心經裝裡瞭,又裝上棉花裝上線等等的開光活動,咱不搞。為什麼不搞,因為並不是說不好,因為開光啊,有些大德舉行瞭開光的儀式,能教育我們的人,能對佛生起歡喜心,是這樣,大德的加持是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話說回來,我們凡夫是不能給佛開光的,佛隻能給我們開光,我們信佛,就信個虔誠。它哪怕是個土塊,我們也當成佛來供養。信佛,目的是我們把佛看成無處不是佛,通過敬佛我們敬一切眾生。所以說我們通過供養佛,我們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通過供佛,我們知道我們真正的有父母,有傢,我們雖然離一切相,但是我們有實相。不象外道,住入空裡,我們是有實相的,所以說我們用虔誠心來進行這些事情。所以說,越不開光,反而更真誠。這個像開光瞭這個像靈,那不開光的你就會說不靈,你不說不靈本身就謗佛法瞭,說這個像沒裝,沒開光,這個像不靈,你就失去瞭和佛教你開悟的利益或回傢的利益,這就產生瞭分別心,我們不應該這樣。開光的目的是讓大夥認識佛法,無處不是佛。所以說大仙呢也利用瞭這種方式,他們是,目的是要錢。所以說咱寺院一個避免這個麻煩,另外呢,也讓大夥警惕,不能隨順做一種拿著佛像去掙錢的這個,這種做法,出賣佛法不對。所以說咱們不搞開光,所以說不開光的佛像更靈,更真實,所以說以後呢就不要找這個。另外呢裝上棉花和線,這都是外道做法,你把它清除就完事瞭,不用它,你裝什麼也不用你,連我也不用裝,用裝什麼,佛本來就是空亡瞭,空而不空。見到一張紙,它就是真實的,我們就虔誠地拜,就可以瞭。

    十八、
    問:如何修證,悟入佛道?
    妙祥法師:這個我還很外行,很外行啊。如何修證佛法,悟入佛道啊,這是很大一個題目,我隻能講我怎麼樣改變自己的毛病和習氣,隻能知道這些。我是這麼想,如果你按照,這個想修,想修,佛呢不是修來的,我們修個虛空,虛空會爛掉的,我們修房子,房子會爛掉的,修什麼會爛掉什麼。因為可作之器,沒有不壞的,惟獨虛空不爛,因為虛空它不是修成的。所以說如何修,我認為修,就是去毛病、去習氣,就是我執和法執,你把你那些所有的毛病都放下,把你的知見所有的都放下,你的想法,包括你的身體,包括你的未來全放下。因為我們產生瞭錯覺,我們認為我就是真實的,正是你認為你的真實,所以說不能成佛。佛本來是現成的,就因為我們毛病多瞭,分別心多瞭,所以不能證道。如果你把毛病、習氣都去掉瞭,我執和法執去掉瞭,就是個現成的佛。佛法是什麼呢?是減法,不是增法。外道是增法,今天修個這個,明天又添個那個,添來一大堆,還是不解決問題。佛法是減法,今天去個毛病,明天去個毛病,三去兩去,就是個現成的一個佛,是很自在的,所以說也很清凈。當然瞭,應該在這個上悟一悟,我也不知道對不對,你們自己考慮。

    十九、
    問:出傢和現前必行的孝道應該如何做?
    妙祥法師:這個孝道啊,有大孝、中孝、小孝。比如說在傢孝順父母,供養,這也是一種孝道。給父母好吃的,這也是一種孝道。但是你吃得過多,父母也得背債啊,成天有吃的,成天的又是烤雞烤鴨子,吃完瞭這筆血債要找你父母報的,你父母得償還的。你看著孝,實際上你給你父母增加瞭很多的債務、障法,使你父母不能得到解脫,這也得註意。還有一個中孝,比如說當官啊,可以光宗耀祖,或是有名有利。我盡瞭很大的努力,但你努力瞭未必就能得到,費瞭很大心血,父母供養你上大學,最後你得到的恐怕還不是給父母首先添瞭很多的麻煩,有時候不見得你能得到這個利益。有時候看著是孝,實際上對父母增加瞭很多的麻煩和負擔,父母早早就衰老瞭,最後呢,你得不到,你傷心父母也傷心,所以說世間上行孝是很難的。真正的孝道,那就是出傢。出傢,第一個,父母有瞭正念,因為自己的親人,自己的兒女出傢瞭,他首先對佛就得恭敬,想不恭敬也不行。因為這個三寶,這和尚都是自己的親人哪,就得,原先不認識,慢慢就得認識,最起碼得求佛你可得保佑我兒子好好的,他就拜佛去瞭,去找。你一看他自己,有時候想不開,但別人要說佛不好,說出傢人不好,他不幹,他跟你倆個幹,那不行,他等於說他兒不好一樣。那樣慢慢地對佛法就認識瞭,認識瞭,父母就有解脫之日。另外呢,出傢,他行大孝,他孝於天下,當你孝於天下的時候,所有天下的人就孝敬你父母。就象高山一樣,你喊瞭一嗓子,說,我要幫助你,天下人,就周圍的反應,就是我要幫助你,我要幫助你,就這麼反應。當你離開你父母的時候,你離開的是一個兒子,但你收獲的是千千萬萬,所有佛菩薩都在護持你。另外呢,我們知道我們人生有無數父母,都需要我們去孝,你出傢,把這些父母也都孝瞭,所以說出傢是大孝,也不是世間那個小孝和中孝所能比的,天和地一樣,沒法相比。如何說出傢以後,包括咱寺院也是這樣,真正父母有困難的時候,沒人養活,我說我們養活,我們侍侯你,我們就發這種心。當我們發這種心的時候,還沒能做呢,居士就把他接過來瞭。有大連居士,有盤錦居士,說,師父你放心,隻要是在大悲寺出傢的,父母沒人管的,上我這住都行,吃住我一切包,現在就都包。我們還沒有行為人傢就開始做瞭,有什麼放不下的,是不是?所以說你隻要是能敢於孝於天下,佛菩薩都會幫助你,所以說不用考慮這個問題。隻要是把握住這個大的孝道,一切孝都在其中,你小孝,你失去瞭大孝,實際上你叫不孝,叫不孝,那是有罪的。

    二十、
    問:師父,在我身邊有一部分居士都說自己信佛,其中有一位是紅斑狼瘡患者,他認識一位自稱是佛轉世,他病就好瞭,也就好瞭,並且叫身邊居士信奉這位佛轉世的人,說是佛五百年來一次。並且翻譯心經,說我們現在看的經書都是假的,不對的,而且有許多居士被這人迷著,他們還要找我。師父請問,我應不應該幫助這些人?因為我看他根本不是什麼佛轉世,我該不該管這事?
    妙祥法師:現在就是末法時期,佛也說,波旬哪,打著佛的旗號,混入佛法裡來破壞佛法。我們大傢,隻要稍稍有點兒頭腦,隻要信佛,或者是信得不好的也好,信好,一聽這話都知道這是個假的,這是大仙的話,這是來騙錢來瞭。但是眾生業力確實也不可思議,確實有信的,你這麼騙的很明顯就是個假的,他也去,就是因為他貪便宜的心。他們也抓住這個居士啊,這種想速成就,想不勞而獲的心理,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或是有病瞭,等等。所以說這樣的人要遠離,一定要遠離,別說他不能治病,就能治病我也不找他治,身體病好瞭,我心病壞瞭,所以沒有意義。再說你身病也不見得好,所以說我們應該遠離瞭,應該幫助這些人,應該講清楚,反復講,跟他們講,現在修行不象過去,一句話他就悟道瞭。有時候現在不得不多說,象婆婆似的,一個勁兒講啊,你不能去啊,就硬拉,拉、勸,這時候才能避免那損失。還有一部分越拉越去,你不拉也不行,你拉也不對,所以沒辦法,我們都得盡心盡力,盡心盡力。有時候,你象這樣的,就得釜底抽薪,你象這個假的,就應該和有關部門聯系瞭,把他清除就完事瞭。你勸瞭這個勸不瞭那個,沒有辦法的事,所以說呢,或直接跟他講,說你再這麼繼續騙人,我就要報告瞭有關部門,我是不客氣瞭,把他攆走就完瞭,沒有辦法。所以說佛法居士必須得這麼做,僧人是不告狀的,但居士必須得護持佛法,因為佛把護持佛法的責任交給居士和國王瞭,你不護持,你就不對瞭。

    二十一、
    問:請問法師,現在有不少出傢師父住精舍,我們居士如何護持如法?
    妙祥法師:現在住精舍啊,精舍呢,有幾種精舍,其中我們知道,精舍並不是指一個人兩個人住的叫精舍。臺灣有這麼種精舍,人傢很大一個僧團的,嚴持戒律,那叫精舍。精舍沒錯,但是呢,必須讓出傢師父一定要住到哪,住到僧團裡去,這是我們的責任。不應該對提供一些你上我這裡來修行吧,你又等於養瞭一個幹爹,幹媽似的,在傢侍侯,你們傢大事小情 都要保,他得來保護你,這樣就不合適瞭。因為出傢的修行方式要學戒律的,要跟師父學,跟僧團要做竭摩法,等等事情,有很多事情都要如法去做,還要提起正念。如果就到俗傢,有時候住到俗傢,可能已經還俗一半瞭。如果我們提供條件瞭,我們這是有過失的。所以說我們應該要勸這些師父不要住到居士傢,包括念佛堂也不要住,必須這個念佛堂是僧人念佛堂,居士林你都不要住。因為這傢東傢長西傢短,他們傢打仗瞭你也給評論,當這個居士大傢長,你這個修行就沒瞭。再挑僧人毛病,最後對僧人都有想法瞭,怨自己修行不到位,就不好瞭。居士獲得很多好處,但是僧人呢就下來瞭。但總的來講,破壞瞭佛法就不合適瞭,所以說我們對出傢師父住精舍,個別的你一定要勸他到僧團去住,大僧團,這樣才行,要這樣去護持。如法護持,以戒為師,必須學習戒律,僧人象僧人相,居士要象居士相,這比較好,我自己的看法,但特殊的例外。

    二十二、
    問:(二,)念佛的多,往生的少,如何對質?
    妙祥法師:念佛的多,往生的少,要真念佛,念一個,去往生一個,關鍵你那個念佛不是真念。有時候還在外面兒念,還沒有深入,所以說,沒把佛念出來,也沒念到佛那塊去瞭。往往這面念,那面打著妄想,就不行瞭。你要懇懇切切的,你真心念佛,你嚴格持戒去修行,肯定往生的多,念多少去多少。如果你不持戒,又不懇懇切切的,生死心不切,又五宗不能平等地弘揚,同時這面念佛又誹謗著其他門派,你想往生可能嗎?是不是?這就不可能。所以說一定要嚴持戒律,懇懇切切地念佛。真正念佛,不管稱名也好,念經也好,等等的方法,都應該是老實去做,主要在戒律多下工夫,五宗平等弘揚。千萬不要造業,特別是五戒,不能撒謊。如果我們懇懇切切去做,往生會有份的。


    二十三、
    問:請師父開示,怎樣修行才悟到空性?
    妙祥法師:我們怎樣去修行,剛才我也講瞭,首先從戒律著手。說戒律怎麼能達到空性呢,你自個兒戒律你都不肯做,你放不下你我執,你的想法,你怎麼能空。首先從戒律,從戒律就是開始走向空性,所以說,戒是保解脫船,保證你解脫。所以說一定要從戒律開始,才能悟到空性,而要苦修,要發菩提願,要發菩提心。因為菩提心就是空性,你抓住菩提心,你再繼續去修這空性,就很快容易瞭。但是這個菩提心,怎麼能生起來,就得在持戒的基礎上,持到嚴格瞭,持到什麼程度呢?你自個兒都不能理解這個戒律瞭,你發現我是不是執著,別人都說,你這個人太執著瞭,叫人不能忍受,這時候才有點兒持戒的意思。因為我們所有的人所能理解的,所能忍受的,往往都是在我們的五欲之內,我們五欲允許瞭,你才允許它存在。你五欲都不允許瞭,說明它和你五欲已經開始分傢瞭,你自個兒都不能理解的時候,這時候才有點兒意思。所以說,想悟到空性,就嚴格地持戒。

    二十四、
    問:五根具足,是指哪五根?
    妙祥法師:我們都知道是六根,六根,可能是去掉意根,就現在的生理的五根,生理五根。生理的五根,眼耳鼻舌身,除瞭意根,可能是不是指的這個。所以說呢,這五根具足瞭,我們也就顛倒瞭,顛倒瞭。所以說有一根生出來,我們就和生死就纏縛一起瞭,根出來並不是好事。說這人眼睛很亮,他不是一件好事。說我的耳朵聽得很遠,別人一打我小報告我就能聽著,那都是毛病。說這咸蛋我一吃就知道它好壞,那是病,那是病,那是毒藥。說我這個身哪,一摸錢我就知道是多少錢,你是中毒,中毒瞭。所以說我們一定要厭煩這五根,隻有去掉五根,才會出現佛的三十二好相。所以說,千萬,不光這五根,六根都得去掉,我們念佛就是通過我們的,消除舌根啊,耳根啊,眼根,要起到這個作用。我們參話頭啊,就去掉這個意根,這些根,都是生死的根啊,我們應該小心。

    二十五、
    問:師父,有以下幾個問題請慈悲開示。大悲寺持金錢戒,不收錢,那我們眾生要到寺廟裡種福田,怎麼辦?比如今天,我們大連居士,來廟吃齋飯,如不交錢,我們心裡如何安?
    妙祥法師:這個問題啊,我也挺苦惱。他們都這麼講,說你持金錢戒啊,不收錢,那我們怎麼辦?有時候我們還要到寺院來種福田,有時候吃齋飯,吃齋飯啊,也不能欠常住的,怎麼辦?你願意背點兒米來也行,是不是?可以,有人問我說我這個,米啊,你們這兒也不缺,你看我拿點兒什麼好。我說那你就拿點兒咸菜也行。他說你怎麼要咸菜呢?我說咸菜擱得住啊,是不是?要別的話也擱不住啊。就說啊,這個事情首先護持寺院的持金錢戒,不收錢,要護戒為主。不收錢不等於我們在這裡欠常住的,我們隻要想不欠常住的,我們可以多幹點兒活,是不是?也可以,因為你幹活付出勞動,就可以吃飯,這就可以瞭。打打掃衛生啊,是不是?我多幹點兒活,哪塊埋汰我去幹點兒,是不是?這就可以瞭。心裡如何安,那你多來幾趟幹點兒活,是不是?就安瞭,你來一趟可不老不安的。

    二十六、
    問:(二,)大悲寺當前的供齋制度為什麼要暫停?到如何才能開始?
    妙祥法師:這誰這關心這麼細。為什麼暫停啊?有一天啊,我到這個接待處,是一個上海啊,是哪一個居士,打個電話,跟咱們的居士說啊,說要供齋。我在那面聽瞭,這面居士就告訴他,說你供齋得六百塊錢哪。我說這哪兒如法啊?這裡面不收金錢,佛呢又允許居士來供養僧人,給種福田,這是個矛盾的事情。你說居士也不能扛著幾個饅頭,幾棵白菜,再弄點兒煤,我到寺院來供齋。做給師父,請到傢裡吃我還不去,所以說就是很麻煩的事。拿點兒糧食來,拿點兒什麼東西來,他非要供齋,他不允許你做,這些東西我都要包瞭。所以說呢,這個制度呢還不能滅,這個問題是由居士去代辦完成。代辦完成必須得講明出傢的師父是不摸金錢的,而寺院也不收取金錢。是你求他來辦,你不是求,不是,他不代表寺院來給你辦,也不代表僧人,和僧人和寺院沒有關系,一點兒關系沒有,你這才能可以你們倆個商量。辦不辦咱不管你,就隻能到這種地步,這是也是沒有辦法。這說老話心裡也是不是那麼舒暢的,但是你現在不這麼做,又沒有別的辦法,所以說就這麼樣瞭。現在越來越多,哪兒的都有來供齋。我說哪有這麼多錢供齋啊,是不是咱們宣傳啊?居士不要宣傳這供齋的事情,所以說也沒有辦法。後來一聽居士這種答法,那就是不清凈瞭,不清凈。就象一棵白菜,打瞭很多的農藥,但這些農藥怎麼辦,必須通過水清洗,這白菜才能吃,如果沒通過清洗,這白菜不能吃的,它有毒,所以供齋就停瞭,停瞭。倒不是真停,將來呢,七月十五啊,或是哪個,再說再研究吧,現在就是說,先護戒律為主。這條路,我們也得慢慢摸索往前走,不象你們想象的,師父就現場說一句就完事瞭,這也是很難的。既又得嚴格守戒,還要不要,給眾生種下福田。將來還要留下來,一個榜樣,所以說要處理得非常妥當,這才行的。它不是說咱們中國以前就有個什麼僧團,他做過,咱們現成拿過來就學就行瞭。有時候我們都得一條一條的,得闖這條路。從金錢開始啊,日中一食啊,早晨起來啊,都得一條一條的摸索。按照佛戒律去查,有些說的,有時候沒說的,實際上能不能行得通的,都得不斷地糾正和改正問題。但是有一天,我們現在能做到今天這種程度,我們很知足。就是說,不管怎麼地現在還在努力之中,但是呢確實還在努力,還要更大的努力。這個努力不光我來完成,還有後人完成,還有你們大傢,將來出傢來完成的。所以你們得趕緊發心,想這個把這個供齋要搞好,你們就趕緊出傢。

    二十七、
    問:有些居士要到大悲寺超度亡靈,什麼時候合適?
    妙祥法師:居士要到大悲寺來超度亡靈,不管你打電話,什麼時間都合適。因為並不是我們能超度亡靈,而是我們盡心、盡意、盡力,得靠佛菩薩來超拔。我們一個凡夫,有什麼能力去超拔什麼亡靈呢,是吧?我們自己都沒做好,但是呢,根據目前眾生很苦,最起碼想找一個不收錢的地方,他找不到,所以說很苦惱。都在金錢上,象做生意一樣的去談論這個問題,確實叫人很煩惱的,很不愉快的一件事情。另外佛法也不應該是這樣,在做生意。所以說呢,特別有些生活很困難的人,他也拿不起那麼多錢,又很想孝敬父母,所以說沒有辦法,標的明碼實價,這就不合適瞭,遠離瞭佛法,所以說不是我們應該做的。所以說咱們考慮瞭這方面,眾生的難處,才這樣做。沒錢人痛苦,有錢人他也痛苦。他說,你看我這個商人,我沒事我就賺錢,你怎麼也可以賺錢呢?他也痛苦。他也希望,也很清凈地來完成這個,看到佛法的實際意義,在這裡能夠對父母真正有益,是不是?他也很希望這個,另外更希望父母能借此清凈而超拔。至於我們修得如何我們不知道,很慚愧,但是願意先這麼做,幫助大傢解決眼前這點兒想法,所以說什麼時候來都挺合適。

    二十八、
    問:觀音耳根如何修證?
    妙祥法師:這個呢,在楞嚴經啊耳根法門這個已經很多瞭。首先修證耳根,就是,耳根,什麼叫耳根,就是耳根在放逸。耳根在放逸,就形成耳根,不是你那個耳朵就是耳根,是你那個,通過耳根的心的放逸,那就是耳根。怎樣修證,就是你把你的耳根收回來,不再往外跑,返回來,那就是修證,修證。所以說,你通過這麼修,修來修去,耳根再不往外散瞭,而且返本還原,就會見到你的自性,這就是證,這叫證。


    二十九、
    問:在傢如何斷善惡緣?
    妙祥法師:怎樣,善緣要按照佛法去處理,惡緣我們應該叫它轉成善法。所謂的斷就是轉,所以說,我們怎樣轉,我們記住瞭,止惡不止善。我們已經講瞭,由五戒來轉,首先由五戒來轉,而且呢,有什麼條件修什麼條件。如果能讀書閑靜,那我們就讀書閑靜,如果是在鬧處,那我就好好地把耳根封住,眼根封住,我不瞅不看,不聽不聞。在鬧區我越那麼做,你就使勁往耳朵鉆,我就使勁不聽,有時候累瞭這胸都疼,很煩惱,但是久而久之,他這個定力就增加瞭。慢慢有一天,你就會在鬧區裡不聞不見,達到至心(自性?)的目的。雖然走過鬧區,既沒有看見,又沒有聽見,但是呢,你又想聽的時候,就都能聽見,想不聽就不聽,想不看就不看,你的六根歸你使用,那就行瞭。所以說,應該處於這裡,有什麼條件修什麼條件。今天修今天得,不能盲目地去追求瞭一個閑靜,沒等閑靜追到手呢這一天浪費過去瞭,既一邊去找,一邊當場就修。你有一寸土地我修一寸土地的,有兩寸土地我修兩寸的,你有十方,十裡地我修十裡地的。我修的是什麼,修的是我那個心。當然瞭,閑靜處必然要很好,那些地方怎麼來獲得,就得嚴持戒律,佛菩薩才能幫你忙的。我們一面創造條件,一面不放棄機會,這麼修。如果你單獨地求一個閑靜處,這個閑靜處一年以後要得到瞭,你這一年就不修瞭嗎?等到給你閑靜處你又修不下去瞭,是不是?應該不失時機地念念在修。我們應該知道,靜與不靜都是我們內心的分別。但是也不可否認物質對我們的影響,兩項都得考慮到,這才行。

    三十、
    問:請師父開示,佛弟子必須誦楞嚴咒,不會楞嚴咒就不是佛弟子是嗎?
    妙祥法師:我們知道,佛在楞嚴經講,十方佛都稱此咒心,成無上正覺。十方如來啊,都是稱楞嚴的咒心成無上正覺。什麼叫稱此咒心成正覺呢?因為通過誦楞嚴咒,得到瞭這個清凈心,而成無上正覺,稱此咒心成無上正覺,十方如來都是這樣。如果你能夠誦大悲咒,十小咒,你是往生咒,你是念佛,如果你能達到楞嚴咒這種程度的清凈心,你就是佛的弟子,你就能成佛。誦楞嚴咒對我們來講是很重要的,不管你是密宗還是顯宗,還是凈土,還是持戒都得誦楞嚴咒,因為它是無價之寶。上人講到,他說我為什麼過去給人治病,有時候一治就好,因為誦楞嚴咒的關系。印光大師講,他說你求凈土的,想閉關修行,你必須早晚誦楞嚴咒。如果你不會,也不會背,怎麼辦?照本念。因為它很殊勝,因為它能斷一切的淫欲心。如果淫欲心起瞭,一誦楞嚴咒,馬上就這個清,就象,一下象,這個火啊,馬上就澆上瞭一場冰,馬上就把這個火就熄滅瞭,而瞭無痕跡。楞嚴經不講嗎,如狂風卷聚沙,瞭無痕跡,還有五逆十惡,甚至四棄、八棄,比丘犯戒,這些重罪都不能消除的,誦楞嚴咒全能消除。特別我們末法時期,很多的眾生造瞭很多的業力,他沒法去消除,沒法懺悔,但誦楞嚴咒就能把它懺悔出去,這是無價之寶。特別是我們當下一念,有瞭淫欲的心的情況下,我們,你用什麼辦法,你咬牙跺腳它都不好,控制不瞭,一誦楞嚴咒馬上就是一片清涼,甚至幾句就解決問題,那是無價之寶,我們可得慎重。所以說,上人講,楞嚴咒滅瞭,佛法就滅瞭,楞嚴咒在,佛法就在。所以說,不可思議的,我們做為佛弟子,應該誦的,最起碼你要誦不瞭你支持別人誦,這是應該的。

    三十一、
    問:(第二,)傢供佛像,換一下位置,還要做什麼儀式嗎?
    妙祥法師:你想,你父母奶奶要是住得挺好,你將你父母請到另外一個位置上,你是不是得跟父母說一聲?你得把那兒打掃幹凈啊,鋪上軟臥座叫父母高興換個位置,比原先還要好,是不是?叫父母歡喜,你就象供養父母一樣,那樣真誠。就是換一下位置,但換的位置一定比原先要好,不能越換越壞。說你把從大屋換到小屋,小屋換到外地,外地換個那個平臺,平臺不知道下一步換到哪兒去瞭,那就不合適瞭。所以說我們住下,佛要住上,這是原則,不能把佛給換沒瞭。

    三十二、
    問:請教師父,吃齋人可以喝奶嗎?
    妙祥法師:這個奶啊,它屬於不凈,但不屬於殺生。它由於是身體啊,所流出的,由血水化成,終歸是不幹凈的。如果沒有啥病就不要喝它,因為你喝牛奶,他有牛脾氣,喝羊奶他有羊的性格,他也會影響你的,所以說能不喝就不喝瞭。另外我們的素食營養都充分,如果有病瞭,身體需要,是可以用的,佛沒有完全禁止。

    三十三、
    問:師父,放唱機二十四小時給眾生聽對嗎?
    妙祥法師:這個呢,我們度眾生啊,什麼是眾生,貪嗔癡是眾生。所以說,你給別人放,你不給自己放,不對瞭。你心外找眾生,心外無眾生,心外無眾生。我們什麼叫度眾生,就是你不斷地念佛,而去克服自己的毛病,那叫度眾生。你不起嗔恨心,不起淫欲的心,不起愚癡 的心,那叫度眾生。你別在外面找眾生,說這個是眾生,那個是眾生,你應該是那個是佛,這個也是佛,就你是眾生,這才對。把別人都看眾生,給別人聽,不給自己聽就不對瞭。雖然你想發這個願,有時候你看我自己得到好處瞭,我想叫其他眾生也得到好處,這是對的。但是呢,更大的好處應該是無人相、無我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但是你也不能說無眾生相,我幹脆我就不聽我也不念瞭,那不對。我們還不能放棄修行,一步一步來,是吧?止惡不止善,主要還是自己,去念佛,這才對。

    三十四、問:(二,)有人說,每天晚上放地藏經給眾生聽,給自己過世的親人聽,對嗎?
    妙祥法師:過世的親人,就是說,剛才講的是一個道理,放地藏經是給自己講法的,是度自己的。我們度瞭自己,也就度瞭他人瞭,度瞭他人,也就是度瞭自己。什麼是自己,就離一切相是自己,離一切相就是自己,所以說,我們不要說老想給眾生聽,應該是給自己聽,給自己聽。我們念也是給自己聽,是給誰也是自己聽,我幫助誰都是給自己幫的,幫助自己,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度別人成佛就是度自己成佛,天下無處不是自己,這才行。所以說,有時候晚上放,地藏經啊,不管晚上放,白天放,什麼時候放都可以,主要是念地藏經。你叫,現在我們利用機械化,機械化雖然有它的方便的地方,同樣帶來很多的毛病。它有一個代償性,就是說,最後你變得愚癡和傻瞭,不會動的瞭,也不會動腦子瞭,也不會念佛瞭,全靠機械幫你念佛的,最後往生的時候,你也去不瞭,隻能機械去,你也去不瞭,所以說這種東西有時候害人。所以說,我們千萬,雖然它有很多的方便的地方,我們應該加小心,不上當。科學越發展,人的思想有時候越落後,就在這裡,我們被這些機械所代替瞭,這不合適的。雖然有時候弘揚很快,很早,是有它的好處,但它帶來的弊病也是非常非常大的。科學的發展說明我們的業力在變化,業力也在加重,越來越不樸實瞭,把我們所修的功德,全換成瞭這些機械瞭,這要加小心。

    三十五、
    問:(第三個,)為什麼要日中一食,金錢戒律?
    妙祥法師:為什麼日中一食,佛講啊,早晨是天食,中午是佛食,過午呢是畜生食,傍晚是鬼食,你吃哪頓飯就種哪個因。所以說,日中一食能斷三惡道的因,三惡道,他能直接成佛。所以說,要成佛,你得往日中一食使勁。我也不想升天,我更不想當畜生,我也不想去地獄去,所以說,日中一食。十方如來都是日中一食的,我們一定要往日中一食去做。這個呢,它很有道理,從科學來講,一個胃腸得到修補,而且減少瞭貪欲。你吃兩頓飯,必然有兩頓的生理的沖動,它產生能量的,這種能量你轉化不瞭,就變成淫欲。所以說呢,這種吃飯越多,越墮落,淫欲心越重,最後到三惡道裡去瞭,所以說這個飲食啊是很重要的一關,很重要一關。昨天晚上有個師父問我,說你看這個飲食的問題,和授戒的問題。我就跟他講,我說如果你不守清凈齋戒,不能給人授五戒,五戒不能授,八關齋戒不能授,比丘戒不能授,菩薩戒不能授,一切戒都不允許你授,所以這很重要的一點。齋戒是我們佛法裡很重要的一點,佛法裡是過午不食,是沒有開緣的,必須這麼做。另外日中一食的好處很多,從我們身體來講,可以增加我們的免疫能力。另外呢,它也鍛煉我們吃苦的精神。佛在世為什麼能成道,因為佛就在雪山上苦行啊,六年,每一天就是日中一食,一麻一麥。所以說六年的苦行,才能在菩提樹下成道。我們現在就找到菩提樹下,我們住別說四十八小時,住四年八個月他也不成道。為什麼?因為我們沒有這個苦行的這個基礎。什麼叫苦行,是就是斷這個貪圖享受這個欲望,這個工夫沒有,它能把這個貪欲能克服住。佛為什麼成佛,就是因為這個。上人說,釋迦牟尼佛在苦行時候就可以證道瞭,但是為什麼不在那證,就怕末法時候眾生怕苦,所以才到菩提樹下再示現證道的。但是我們通過這看出這個日中一食是非常重要的。佛成道瞭以後,所有的僧團還是日中一食,後來有病,病比丘才開瞭一個早粥。早粥還不允許筷子立住不行,不能早粥吃饅頭不行,那吃餃子更不行瞭,還得有病。所以說我們都嚴格持戒,才能還得生慚愧心,這才能持好這戒律。當然瞭,這個末法眾生身體有各種不同,他們有他們的想法。但是呢佛的戒律我們必須知道,應該努力遵守。現在泰國,還是日中一食呢,是不是?美國萬佛城還是日中一食呢,是不是?這都存在,所以說我們應該瞭解。日中一食啊,好處太多瞭,好處太多。現在有一種饑餓療法,瑜珈功啊,有一種不吃飯,幾天不吃飯,來那個提高身體的素質,采取這種辦法,現在也非常時興。前天行腳還有個乞士,一個居士多長時間,現在兩個多月沒吃飯瞭。他最近是,聽說在報紙上發表一篇要三個月不吃飯,要打破什麼什麼斯記錄啊,他說打破那個四川陳建民的記錄,他要爭奪世界第一。咱不爭世界第一,咱們就爭怎麼早點成佛,咱們怎麼爭這個,做一個好佛子。另外大傢呢,都日中一食,就爭這個。實際上並不是我們想日中一食,佛這麼規定的,那我們跟佛學,佛怎麼說我們怎麼做。雖然在摸索期間,也給以後的人創造一點兒條件,說過去有過這體會,這樣的話,我們以後人走的時候,他就少費點兒事,這是日中一食,應該做的。另外它還有很多的利益,不可講。你象乞食的時候,我過去生過這一念,我說別說一頓,三頓飯,兩頓飯,我就吃一頓飯我都生慚愧心。我覺得沒有啥修行,不應該,這飯都不應該吃。但還得吃,不吃要餓的啊,身體還需要,還要走道還要修道,但是確實生慚愧心,生慚愧心。

    金錢戒啊,為什麼要持金錢戒,這個佛早就規定瞭,僧人是不允許摸錢的,有個國王啊,就是王,可能是,問佛去瞭,說為什麼僧團裡有摸錢,有不摸錢的?是摸錢的對還是不摸錢的對?請佛給解這個疑。佛講瞭,說末法時期,如果有人自稱是我弟子,而手捉持金銀,當知此人非佛弟子,非我弟子,決知,決定可知不是我弟子。佛對這個問題很嚴肅,是不允許摸錢的。有時候這個不摸錢哪,這個習性也很難斷。原先這個世間人都摸慣錢瞭,他有個習慣性,見錢就歡喜,見錢這個手就能伸開,他有習慣性。當你不摸錢的時候,要斷這個錢也很痛苦,要從此以後再不摸錢,就好象,換句話,去掉親人一樣,那麼難受,那麼痛苦的,甚至把錢看成命一樣。所以說眾生在金錢已經產生瞭強烈的執著和堅固的執著,他把錢看成命,看成是自己的生命的一部分,這種執著本身就已經把他帶入瞭輪回之中瞭。這個金錢,它非常不幹凈,佛經裡有一段記載嘛,有個沙彌,回傢瞭以後,他還不知道別人給他衣服放瞭錢,龍呢就用土去揚著他,就不護持他。他還並沒有摸,隻是別人,他親屬給他,是母親啊,是誰給他衣服腳縫點兒錢,怕他萬一有用的時候好用,那龍都不護持他瞭,拿土 揚他,意思你不是佛弟子。後來他師父有神通啊,說你在傢帶瞭什麼瞭,怎麼不盡地那龍來揚你?他說我也不知道。後來發現說這兜裡頭給縫錢瞭,縫瞭錢瞭以後,把錢扔瞭龍就開始護持瞭,就歡喜贊嘆哪,就這樣,龍都這樣。我們應該知道,金錢是不凈的。怎麼知道不凈呢?我原先閉關的時候,那個期間有個比丘尼去瞭,她供養錢,當時我看到很惡心。我說你,本來我對她印象很好,但她一掏錢,這個印象突然就變瞭,覺得非常可氣,這怎麼可以拿錢呢?她把錢放在炕上我叫她拿走瞭。她走瞭以後我想用水把這炕給沖洗幹凈,後來一想,這是不是太執著瞭,行瞭走吧。到晚上的時候,就開始惡心瞭,這一宿都惡心,頭疼、惡心,從來沒有過這種頭疼,沒有那種惡心,不斷地惡心不斷地頭疼,我說這從來沒有這個事情,哪兒什麼時候有這種事情發生瞭,後來就找不著原因。一直到第二天天亮瞭以後,最後到衛生間,這種臭味進瞭鼻子裡以後,馬上這個頭疼惡心全去掉瞭,最後突然明白瞭,這個金錢的害處太厲害瞭。我們平時摸錢,不知它能夠污染,污染哪,所以說它都不如那個臭味幹凈,過去有一種中醫啊,叫砒霜,有一種中藥叫砒霜。過去搶救砒霜的人,用什麼,用什麼來解決這個問題呢?就用金汁,什麼叫金汁呢?就是糞便。那些用它往裡灌,能解除砒霜,所以說這個金錢和那個砒霜是一樣的,它有那麼大的毒性。它不斷地把我們毒得墮落,最後失去瞭我們的成佛的機會,所以說金錢害人,金錢害人。不光是出傢人要遠離金錢,就世間人也應該遠離金錢。現在的這個金錢社會,你看人的道德反而少瞭,認錢不認人,父母和兒女也得講金錢關系,兄弟姐妹也得講,朋友更不用說,那建立就是金錢的關系,有錢就是朋友,沒錢那就什麼也不是瞭。而且呢,雖然他們這麼糊塗,但他們心裡更痛苦,因為沒有出路,除瞭金錢沒有道德,有瞭金錢道德就失去瞭。所以說,過分的金錢把世間人也害瞭。特別有時候,我一看到這個飯店有這些,叫什麼小姐啊,叫什麼,站門口的,站著,我就想流淚。我不是瞧不起她,我流淚,她就象我父母姐妹一樣,象自己兒女一樣,就是為瞭金錢,才到瞭今天這個地步,金錢把他們害瞭。他們可以出傢,是不是?他們可以自食其力,也不是說種畝地就不能活著。但是呢,因為沒有道德,也不知道出路,最後去做那些事情,不管是好也罷壞也罷,多沒有意義。在金錢的條件下,人什麼事情都要服從,所以說把人就害瞭,所以說金錢害人。所以現在在世上,沒一塊,想找塊凈土太難瞭。到佛教裡,做個超拔也要金錢,你說這怎麼辦?所以說很苦惱的。咱們僧團能夠持金錢戒,就想留下這一片凈土,也想起個帶頭作用,以後呢所有的僧團全都不摸金錢。他們也很願意不摸金錢,看到不摸金錢的人,那些師父非常的贊成,因為他不知道這條戒律,甚至認為這個戒律實行不通,所以我們先帶個頭。等我們有瞭一點兒經驗的話,提供他們,他們將來出來要比我們持得好、行得好,這樣的話,我們的正法就會住世瞭。所以說這條金錢戒啊,對我們來講象生命一樣,生命一樣,確實是很重要的。你看我們出去乞食瞭,這有時候,有時候有的給錢哪,給錢我們有時候不認識,那個花花綠綠的現在已經不認識是什麼錢哪,多少這不知道。有時候隻能從他的形象猜到是要給錢,給你們錢,去買點兒什麼東西啊,我這沒有做飯的。我們說不要,當一說不要的時候,幾乎很多人都是一愣,當時他就愣瞭。這一瞬間的愣的時候,他做夢也沒有想到世上還有不要錢的,所以說他的心一下清凈瞭,一下子他從那個煩惱裡一下就得到瞭清涼,就象人老是在夢中突然醒瞭,知道這個金錢不是萬能的,金錢不是說人必須要的,人不能拿金錢當命看。所以說他生起瞭,隨後就是一種虔誠的心,滿臉的那種虔誠啊,你說不出來那種清凈,走道他也輕快,他就好象撿個寶貝似的,說不出的歡喜,我們也隨著贊嘆和歡喜,不光度他,也度瞭我們。所以說這個金錢戒在佛法裡是很重要的,所以大傢一定要護持好,讓更多的人知道這個金錢戒,金錢戒,是這樣。當然我們持得也不算特別好,還需要各方面不斷地努力,一年二年,那不算工夫,十年八年隻能算是開始,要生生世世、永遠的、盡未來際不摸錢。

    (掌聲)。剛才羅嗦一些,跟大夥兒講一講,這是初步的一些想法,因為時間有限,不能講得過多瞭,講得過多。所以說咱是講到這裡,不管是對和不對,都得以戒為主,以戒律為主,不能以我話為主,因為我們都得以有出處,佛怎麼說,我們就怎麼做,這是為正確的,這是供養大傢。希望大傢呢能夠從中悟出佛法來,我沒有別的目的,就是一個目的,讓所有人都出傢,早點兒出傢,能早出傢早出傢,今生不瞭來生出,反正我生生世世盼著你們出傢。好,就這樣。(掌聲)(給師父頂禮)禮佛一拜吧,禮佛一拜。

     

  •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