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煥法師:健康、財富與命運
在座的大部分是病人,如果心裡對佛有懷疑病不會好,你們有信心就會好。有些病人沒有信心的,希望傢屬去幫助病人建立信心。
人的病有六種:環境病、業障病、煩惱病、妄想病、冤親債主病、劫數病。最難治的是業障病。業障病也是因果病,我們所造的一些業障,就產生出因果。用藥沒有辦法把因果煩惱醫好,藥隻能醫好環境造成的病。為什麼呢?冤親債主病跟我們結瞭冤,人傢找麻煩,來討債,我們老是找醫院動手術,動完瞭又長瘤子,不能除根。
業障病的范圍很廣。比如我們生氣、發火、著急、難過、悲觀導致的病,也叫業障病。生氣容易得肝病、頭痛、風濕病等等;發火容易有心臟病、偏癱、頭痛。簡單來說,生氣發火容易得上部的病;如果著急、難過,容易中部有病;悲觀是下部有病。我們對不起長輩的人就上部有病,跟同輩的人不和就中部有病,跟晚輩的人過不去,就下部有病;公開造業是前面有病,違背良心不公開做的就是背部有病。 生氣一分鐘要得三天病,生氣一個小時要得四十天的病。
念佛為什麼病能好呢?因為阿彌陀佛說極樂世界教我們內心快樂,快樂就沒有病瞭。
大傢要懂得,天有定數,地有定理,人有定量。天有定數是什麼意思?一年有十二個月三百六十五天,一天有十二個時辰二十四個小時;地有定理,山川海河有各自的性質規律;人有定量,比如我們高低不一樣,輕重不一樣,相貌不一樣,力量不一樣。這些道理都是本分,超過瞭本分就會有災難。自己有災難有痛苦瞭,不明白原因,反而去問別人為什麼。
比如人有定量,你吃得兩碗飯,加給你五碗飯,你能吃得下嗎?或者隻給你吃半碗飯能飽嗎?所以說,每一個人都有一個人的定量,你該得多少還是多少。
我們的生命相當於茶杯,有大杯和小杯,有漏杯和幹杯,有半杯和不滿杯。大傢說一說,是海水不讓我們舀多一些,還是我們的杯太小呢?海水沒有私心,誰去舀都可以。錢財也一樣,世間的錢財沒有固定住在哪一傢,是我們自己沒有更大的空間盛水,掙不瞭錢,要是掙多一點就有災難瞭。因為把很多海水全部灌下一個小杯去,杯子就爛瞭。
漏杯是什麼呢?造惡業就形成漏杯。要讓自己沒有漏杯,那就不要造惡業太多,去做好事補漏杯。幹杯怎麼辦呢?我們要做佈施才能把幹杯變成滿杯。小杯又怎麼變大呢?心量廣大,容納一切,就是大杯。容不瞭人傢半句話,就是小杯。要想做到滿杯,就要做到難忍能忍,難行能行。帶著煩惱做好事等於沒有做功德。既然做好事,內心要快樂。
希望大傢想一想,自己想多拿一點錢為什麼拿不到?因為自己有漏杯瞭。所以希望大傢,特別是病人要把命交給佛,對佛說:“由於我業障深重,生病瞭,我現在來這裡接受佛慈悲,為我拔除業障根本,這幾天我念佛報恩。”不要說“請佛慈悲”,佛本來就慈悲瞭。應該說“我接受佛慈悲,為我拔除業障根本”。我們請佛慈悲就是教佛做慈悲的事,今後千萬不要說這句話。
什麼叫開示?就是打開迷朦。“示”表示明白,把明白的道路告訴大傢。大傢真正明白以後,就不需要講很多。我們做一件事,就要明白一件事,自己心中要有定位。
大傢都來念佛,念佛幹什麼?昨天說瞭,念佛的目的是完善生命。那怎樣完善呢?我們經常感到不安,有恐怖心,大傢根本不知道原因在哪裡,最後變成自己跟自己過不去。現在我給大傢講一講,我們的不安和恐怖都是來自內心的欲望!人一旦有欲望瞭,就產生思念,思念一旦成立瞭,貪、嗔、癡隨之而來。有瞭貪、嗔、癡,自然造種種惡業,種種惡業成立瞭自然也受種種果報。所以不安的根本就是在欲望。
如果人沒有欲望,沒有思念,沒有貪、嗔、癡,哪裡還有什麼不安呢!凈空法師說“看破、放下、隨緣、自在、念佛”,他沒有說:“你們不應該放下,什麼都可以想,你們老實念佛都好瞭。”
昨天晚上,我給大傢講“天有定數、地有定理,人有定量”,有的人不相信這個道理。我們該得多少,必然也會得多少,你想多拿,始終也拿不到。乃至偶然拿得到,始終也不是你的東西,隻是幫人傢保管的。我們大部分情況是幫誰保管呢?幫醫院管理,所得的錢財最後都送到醫院去瞭,大傢一點也不相信。
凈空法師講過:以前我都有病,現在我越老越健康,為什麼呢?因為我把治病的錢佈施出去瞭,所以我才沒有病。我們都要留一點錢準備有病的時候用,所以才有病嘛!因為你做好有病的準備,所以才有病。我不留錢養老,所以我現在越來越年輕。你存錢準備養老,所以你會很快地衰老。
按照王鳳儀老善人的方法來講,我們做生意,該拿的利潤是百分之二十五,這就叫做合法,超過就不合法。如果達不到百分之二十五的利潤,表示你的福報不到,也是你不懂得經營。再者,他老人傢說,獲得的利潤應分為三等,一份用來做功德,一份用來投資再生產,一份留做生活費用,這樣做福報就越來越大。
前年我把這個道理講瞭以後,兩江曾居士的兒子他就能做到瞭。他本來不愛說話,但是他能把我的話聽得很明白。當時,他去南寧市幫人傢打工,第一個月老板才給他兩百塊錢,他留一百塊錢自己用,把一百塊錢拿到寺廟來。我知道後對他說:“不要這樣做,你才得兩百塊錢都不留著不行。”他說:“我一定要這樣做,你不用管。”
三個月後,老板給他增加工資到五百,後來又增加到六百、七百、八百。不管多少,每個月他都拿出工資的三分之一做功德。他在那裡做瞭八個月,就不做瞭。老板感覺很奇怪:“開始我給你一個月兩百塊錢,你都做得那麼好,現在我已經一個月給你八百塊錢,你為什麼要離開呢?”他說:“我知道瞭,我試驗成功瞭。”老板也不知道他試驗什麼成功瞭,就說:“你要走可以,你幫我帶三個徒弟成功瞭,你再走。”
他也承諾幫帶三個徒弟,老板每月給他的工資增加到一千元。結果他不但把三個徒弟教會技術瞭,而且還教他們懂得怎樣做人,他把自己的做法告訴那幾個徒弟:“希望你們走我的路,你們會永遠永遠成功。”
老板以為給他一千元工資,又給他當師傅,他可能會留下來,誰知後來他還是離開瞭。老板更納悶瞭:“你到底是什麼人呢?我加工資達到一千元,又不要你親自做工,你幹嘛還要走呢?”他始終都是說:“我成功瞭,該走瞭。”
他出來以後,去年又到廣東中山去打工。我問他:“為什麼出來又去打工。”他說:“在一個地方實踐成功,還不能算是成功,我要走幾個地方實踐成功瞭,我才相信。”
他在中山進瞭一傢私營工廠打工,開始老板給他一個月四百塊錢。他做工很認真,非常紮實,而且他心中一直念佛,經常什麼時候下班都忘記瞭。每一天他的產品質量都要比其他員工好,而且數量又多。就因為他的精力十分集中,過瞭兩個月老板給他加工資到八百元錢。其他員工見他這樣做,認為他是傻的。
三個月後,老板要他管理其他員工,又把他的工資增加到一千元錢,後來又增到一千五百元,但是他還是離開那裡回傢瞭,公司的老板想留他也留不住。其它公司的老板知道他做得這麼好,個個都希望他到自己的公司去,還承諾給他三千元工資。
所以我說,自己的杯子大,才容納得多;杯子小,就容納不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