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劉素雲:你的煩惱執著為什麼不能夠放下?

劉素雲:你的煩惱執著為什麼不能夠放下?

時間:2019-06-27 16:37:09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我們聽經,有些老修行已經聽瞭幾十年瞭,沒聽懂。還是人是我非,還是貪瞋癡慢,沒入佛的境界,他入瞭魔的境界。

你的煩惱執著為什麼不能夠放下?因為煩惱天天熏習著你。這個熏習的力量是很大的,所以習慣成自然。既然熏習有這麼大的力量,我們為什麼不用佛法來熏習呢?讀經是熏習,聽經是熏習,念佛還是熏習。知道熏習對我們有這麼嚴重、深遠的影響,所以我們選擇什麼來熏習自己?一定要慎重選擇,這就是智慧。

“肉眼簡擇。天眼通達”,你就能夠“解法如如”。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經過長期的熏習,真的明瞭、真的理解、真的放下瞭。

看下兩句:

〖善知集滅。音聲方便。〗

這個“善”是善巧,沒有智慧你就沒有善巧。善巧是什麼?善巧就是把智慧用在生活上,用在處世待人接物上,這樣的智慧就是這裡講的善知。

〔集滅〕是講心,就是現在講的心理現象。

〔音聲〕是講的物理現象。

心是什麼?是集起的意思。念頭的生滅,一是心理,一是物理。所以“善知集滅”這四個字,包括的范圍無限深廣,太大太深瞭。如果不是對宇宙真相真正地明瞭,是做不到善知的。

〔方〕是方法。

〔便〕是便利。對於心理、物理通達無礙,所以他有方便,這就是生活的藝術。

看下面兩句:

〖不欣世語。樂在正論。〗

〔世語〕就是世間人的種種言論,叫世語。

像世間人的詩詞歌賦,這是世語,這不是正論。在中國,過去儒傢、道傢的經典是正論。

文學裡大多數都是世語,主要是讓人悅怡情悅性、動感情的,這個都屬於世語。感情在佛法裡是迷,它不是覺。佛法清凈心裡哪有喜怒哀樂,能引起凡夫喜怒哀樂的都是世語。這回我們有鑒定標準瞭,能引起凡夫喜怒哀樂的都是世語。

正語是讓你得真正的智慧,讓你得清凈心。佛菩薩接引眾生是“樂在正論”。世語有沒有?有的時候用它來做引導。比如說,像經典裡有許多偈頌就是詩歌,可以譜成樂曲來演唱;甚至於經典裡的故事,可以搬到舞臺上來演,這些都是世語。

世語裡真正的意義在正論,啟發你的真智慧,破迷開悟,於是這個世語,它就變成瞭正論,這是真正的智慧。

--無量壽經(第46集)劉老師講於2018年4月26日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