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拿去建寺院,為什麼不佈施給窮人呢
不少人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不把錢佈施給窮人,而去建寺廟呢?有個位國外的居士供養瞭很多錢,於是買瞭幾十萬元的大米,一萬多雙鞋發給窮人。後來發現,送糧食你能發多少個傢庭?十萬斤的糧食發下去,一個人能分多少?兩三頓飯就吃完瞭。這麼龐大的經費灑下去,和灑到大海裡一樣,根本看不到,反而養瞭一批懶人。
由窮人變成懶窮人,這更糟糕。他們會問:下一次大米什麼時候發,下一次還有沒有衣服可以送,就等著你去做這些事。民政部門也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窮人們跑去問:“低保的錢什麼時候給?
有位善知識曾經說過,佈施的錢要有智慧,救急不救窮,救得瞭一時,救不瞭一世,救得瞭一世,救不瞭生生世世,而佈施寺院、印經、流通法寶,就是續佛慧命,寺院講經說法,教育僧才,弘法利生,法寶流通可以影響很多代的人,啟發眾生的慧命,明白命運的真相,引領眾生自我修行改善命運,趨吉避兇,最終走向解脫,自利利他,至善圓滿!從根本的意義上來講,這樣的力量自然比佈施給少數的窮人要更有意義!
所以,救窮人要救他們的腦筋,光靠佈施錢財給他們,完全沒有用。我們都嘗試過,給所謂的窮人金錢,一萬、兩萬、三萬……他還是說不夠用,一年就都給花光瞭,本來他還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賺些小錢,你給瞭他錢,他就不做瞭。
寺廟和佛學院在源源不斷培養著僧才,不斷帶領著信眾,走在究竟解脫的路上,不斷在利益眾生。如果當時功德主沒有拿錢去建寺廟,而是佈施給窮人呢?
能夠源源不斷供養這些人天導師,去全世界傳教,利益眾生,真的是功德無量!在這個過程中,哪怕你隻捐過一塊蓋寺廟的石頭錢,你曾供養過清凈的出傢人,寺廟在,就有你的一份功德,法師們講經說法,都會有你的一份功德。你的功德直到成佛為止都不會消失。
這就是累積福報,和我們做投資一樣。投資要看回報率,回報率高,你的收獲才多。如果投資在一塊貧瘠的土地上,卻想要豐厚的回報,是不可能的。
對於一個寺廟,如果擁有傳播佛法的能力,就是正法的道場,發心供養正法道場和旅遊景點,收獲肯定不一樣。當然,我們要如夢如幻地看待,不要執著於追求功德而去佈施,要有清凈的發心,累積福報,以及不斷提升我們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