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凈土法門:起心動念兩樁事,第一正法久住,第二代眾生苦
時間:2019-06-28 17:06:40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起心動念兩樁事,第一正法久住,第二代眾生苦
摘自凈土大經解演義-第459集(凈空法師)
「四、除覺分(即輕安覺支),若斷除諸見煩惱之時,善能覺瞭除諸虛偽,不損真正善根,故名除」。斷除,諸見是見惑,煩惱是思惑。如果再引申這個煩惱,它的范圍很大,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這三種煩惱,但是首先的,見惑要除。這在一塊共修的六和敬的同學,我們希望將來跟我在一起的,我們不要多,五個人。我們真正做到六和敬,怎麼做法?見惑不能完全斷,一定要把它控制住,不讓它起作用。第一個身見。起心動念兩樁事,第一個正法久住,第二個代眾生苦。我們不受苦怎麼行?我們不吃苦,眾生就苦瞭,希望我們多受點苦,眾生的苦減少一點。也就是世尊最後所教的兩句話,「以戒為師,以苦為師」,這是釋迦牟尼佛對後世學生的期望。我們不辜負老師,這兩句話一定要做到,不能怕苦。一定要把戒律做出來,戒律我們隻要把沙彌律儀十戒二十四門威儀做出來就可以,做為我們念佛三昧的資糧,求生凈土的資糧,決定往生。這個世間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七情五欲、貪瞋癡慢統統放下;對佛法隻修一部經,這一部經之外統統放下。我們五個人在一起,可以每個人學一部經,都是一門深入,十年薰修。我們時間定十年,真幹、真放下。
見惑必須要把它伏住,斷不瞭一定要把它伏住,煩惱自然就輕,煩惱輕,智慧長。善能覺瞭除諸虛偽,虛偽是什麼?一切法無所有,《般若經》上講得好,釋迦牟尼佛二十二年講般若,實際上就是講的「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那你自然就能放下。不至於損壞真正的善根,真正的善根是不貪、不瞋、不癡、精進,這叫除。
閱讀全文
上壹篇:突然一個想法是拜定弘法師為師
下壹篇:返回列表
熱點文章更多>>
最新文章
-
8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