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命延壽之法:含房事天地人三種禁忌,務必收藏
保命延壽之法
(含房事天地人三種禁忌)
過春節的時候,人們總會看到“五福臨門”這句吉祥話。《書經•洪范》中說五福為: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長壽列為五福之首,說明人們對壽命的長短是多麼的看重。
影響人壽命長短的因素很多。刀槍水火,天災人禍,這些看得到的、人們容易理解的就不去討論瞭。這裡主要討論人的性欲與人的壽命之間的關系。
貪色縱欲是人最容易犯的、最難改正的耗命的行為。
佛教凈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師曾教導:“吾常謂世間人民,十分之中,由色欲直接而死者,有其四分。間接而死者亦有四分。以由色欲虧損,受別種感觸而死。此諸死者,無不推之於命。豈知貪色者之死,皆非其命。本乎命者,乃居心清貞,不貪欲事之人。彼貪色者,皆自戕其生,何可謂之為命乎?至若依命而生,命盡而死者,不過一二分耳。由是知天下多半皆枉死之人。”
由這段開示我們清楚的瞭解到:貪色縱欲不能盡天命,是慢性自殺。
祖國中醫認為腎為生命之本,稟受先天父母的元氣即藏於腎。腎氣足則五臟六腑功能協調,容面光澤紅潤,精力充沛,抵抗力強,不易生病,腎氣虛則反之。為瞭便於理解,舉個例子說明。古人認為天人和一,現代醫學也證明瞭人的生理結構、活動規律和大自然極其相似。例如,由於人們濫砍濫伐,造成森林覆蓋面越來越小,森林失去瞭調節的能力。因此這些年不是旱就是澇,水土流失嚴重,土地沙漠化,部分地區發生泥石流,長江、黃河的河道兩邊出現塌方,尤其是近幾年,一些城市出現沙塵暴,給人們的生活、工作帶來極大的危害。因此,隻有植樹造林,固沙防風,才能避免這些危害。與此相似,人由於貪色縱欲,造成精氣外泄,腎氣不足,導致精神不振,腰酸腿軟,體虛乏力,頭昏耳鳴,口渴盜汗,睡眠質量不高,抵抗力減弱,從而百病滋生,壽命減短。因此,人應該節欲,固本培元,使自己精力旺盛,抵抗力增強,從而百病不侵,壽命綿長。做任何事情都要符合客觀規律,違背客觀規律就要受到懲罰。
現代人經常說“十人九虛”,因此市場上出現各種各樣的補腎的藥,這些補腎的藥治表不治本。因為腎虛的根本原因是縱欲,因此補腎的最好辦法就是節欲,藥物隻是起到輔助作用。
現在市場上有很多聲稱“能治療各種性功能障礙(陽痿、早泄之類),快速恢復男人雄風”的藥品和保健品,這些東西價格昂貴,可是買的人卻很多。人們不知道這些東西實際上就是性藥、春藥,是讓人速死的藥。為什麼呢?因為所謂的性功能障礙,是由於人貪色縱欲、邪淫造成的生理上、心理上的疾病,已不僅僅是腎虛的問題瞭。在這種情況下,不去瞭解造成性功能障礙的根本原因,節欲養腎,慢慢恢復,卻想借助藥物繼續去縱欲,這無疑是涸澤而漁。得到的須臾快感是以透支體力、精氣為代價的。精氣於人,如油養燈。最後身體被掏空瞭,油盡燈滅,不死也得殘。中醫對腎虛總的治療原則是“培其不足,不可伐其有餘。”借助藥物縱欲與此原則正好相反。“雄風”未振,精氣全無,離死不遠。
由此可知,貪色縱欲能讓人速死,不能盡天命,因此每個人都要節欲。
那麼如何節欲呢?
人的行為包括身、口、意三個方面,因此節欲也要從這三個方面下手。
首先就是要潔身自好。夫妻之間的性生活要節制,除此以外不能有其他的性關系。現在性病泛濫,愛滋病的病毒攜帶者和死亡率成大幅度上升的趨勢,截止到目前為止,共有1880萬人死於愛滋病,僅去年就死亡300多萬人。現在每天有16000人感染上愛滋病病毒,非洲有十個國傢的感染率超過10%,僅南非一個國傢,就有500萬愛滋病病毒攜帶者,每年有25萬人死於愛滋病,全國有10%以上的人口是愛滋病病毒的攜帶者,愛滋病已成為該國最重要的問題,直接影響到國計民生,以至於南非總統不得不親自出來號召大傢使用安全套,預防愛滋病。尤其是烏幹達,全國有40%的人是愛滋病病毒的攜帶者,真可謂是滅頂亡國之災。性關系混亂是造成這場災難的一個重要原因。
其次要註意語言表達方式。不講黃色笑話,不講葷段子,不講能讓自己和別人起淫念的話。有些人就是聽這些低級、下流的話而起心動念,逐漸走上犯錯誤甚至是犯罪的道路。
最難消除的就是人的意淫。意淫是由紮根於人的意識中的淫念產生的(前面的兩種行為也是由淫念產生的)。意淫時有時無,隨境而生,隨境而滅。產生時人們往往沉湎於其中而不能自拔,不能自警;消除時瞭無可得,無人知道,因此心安理得,意志薄弱的人常常會沉湎於此。有的人可能產生過羞恥心和恐懼感,但轉瞬即逝。同時有的人認為我隻是想一想而已,又沒有做什麼事,也沒有危害到別人,有什麼關系。這就會很容易讓人自我放縱,意識不到意淫的危害性。
其實意淫對人的危害非常大。如果經常放縱自己,產生意淫時不去抵制它、消除它,長此以往淫念在意識中紮根越來越深,在一些場合就會用淫穢的語言表達出來,逐漸的認為實際做做也無妨,潛移默化,慢慢的就會走上犯錯誤甚至犯罪的道路,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其實很多人也知道意淫是不好的,但都自信自己會控制好,不會犯錯誤,沒有意識到意淫對人的意志的腐蝕性是巨大的。
意淫對人的身體也有很大的危害。中醫名著《景嶽全書》中說:“心為君火,腎為相火,心有所動,腎必應之。”《太上感應篇直講》中說:“因人身的精,散在三焦(指心肺、脾胃、肝腎、大小腸、膀胱),榮華百脈,及欲火一動,合聚流通,都從命門(附於腎上)出來,極是可怕。”意淫則精氣外泄,長此以往也會腎虛,這就是為什麼現在有些沒結婚或沒有性生活的年輕人也腎虛的原因。
明代保陽子曾說:“大凡見美色而起貪愛,使身體奔逐於聲色之中叫做外感之欲。夜深睡在床上,念念想得到美女的陪伴,因此淫欲之念如火焚心,叫做內心之欲。凡貪愛於美色,身心二欲就纏綿不斷,最是損精傷氣,因而容易感染疾病。如果能遠離色欲,那麼精氣不露泄,腎水自然滋生,並可上交於心。不思美色,心中常清朗,即能使心火不上炎,而可以下交於腎。水火能獲調劑,身心的一切疾病,即可消滅。這就叫善調身心,不用藥而可使疾病霍然痊愈。”
“淫念一生,惡意纏綿,若見女色,遂不能自持而身犯淫行。為瞭制止淫念的生起,平時即應謹慎,不要親近整日荒於嬉,追逐聲色的邪友。更不可隨人進入酒傢、茶館、舞廳、妓女戶等引人思淫的邪地。┅┅因為一近邪友,那端身守正的益友,就會日益被疏遠。而常與邪友接近,自然會漸漸被染引誘,終致心為所動而隨邪友之行。至於引人思淫的邪地,若常進入,耳濡目染,心念難以克制,終致把持不定,而身犯邪淫,及至醒悟已追悔莫及。”
由此可知,我們貪色縱欲、各種淫亂行為產生的根源就是存在於意識之中的淫念。淫念一旦產生,會時時刻刻存在於意識深處,遇到不同的境緣,就以身、口、意三種形式表現出來。因此根除意識中的淫念是最重要的。
《壽康寶鑒》中汪舟次雲:“諸惡業中,唯色易犯,敗德取禍,亦莫過於此。……夫一動淫心,未必實有其事,已積惡造業如此,況顯蹈明行,罔知顧忌者乎?世有忠厚善人,而身後不昌;才士文人,而終身潦倒者,其病皆由於此。今欲斷除此病,當自起念時,截斷病根。太上不言私美色(把美色占為己有),而言‘見他色美,起心私之’,蓋止一起心,而罪已不可逃矣。”
淫念產生時,如何克制和根除?
印光大師教給我們一些根除淫念的辦法:
“欲絕此禍,莫如見一切女人,皆作親想、怨想、不凈想。親想者,見老者作母想,長者作姐想,少者作妹想,幼者作女想。欲心縱盛,斷不敢於母姐妹女邊起不正念。視一切女人,總是吾之母姐妹女,則理制於欲,欲無由發矣。怨想者,凡見美女,便起愛心。由此愛心,便墮惡道。長劫受苦,不能出離。如是則所謂美麗嬌媚者,比劫賊虎狼,毒蛇惡蠍,砒霜鴆毒,烈百千倍。於此極大怨傢,尚猶戀戀著念,豈非迷中倍人。不凈者,美貌動人,隻外面一層薄皮耳。若揭去此皮,則不忍見矣。骨肉膿血,屎尿毛發,淋漓狼藉,瞭無一物可令人愛。但以薄皮所蒙,則妄生愛戀。華瓶盛糞,人不把玩。今此美人之薄皮,不異華瓶。皮內所容,比糞更穢。何得愛其外皮,而忘其皮裡之種種穢物,漫起妄想乎哉。”
“又當淫欲熾盛,不能自制之時,但將女陰作毒蛇口,以已陽納蛇口中想,則心神驚悸,毛骨悚然,無邊熱惱。當下清涼矣,此又窒欲之簡便法也。”
“(此法妙極,若是女人,當想毒蛇入己女根。)”
現在很多媒體宣傳手淫對人體是無害的,這是一個錯誤的、危害極大的宣傳。手淫對人的身體和心理都有很大的危害。
手淫時人們處於性幻想之中,靠不斷調動以往建立的淫念和編造新的淫念來提高性刺激,以得到片刻的快感。這樣會使淫念在人的意識中越紮越深,種下禍根。同時長時間這麼做,會引起遺精、陽痿等性功能障礙,個別人甚至會產生性心理扭曲,對正常的夫妻生活不感興趣,作出其他過格的行為。
現在的青少年由於飲食、遺傳等原因生理上成熟早,同時身處在這個浮躁的社會,那些被人們盲目追捧的輕浮的流行時尚,到處可見的淫穢制品,很容易讓人們尤其是青少年產生性沖動,媒體的不負責任的宣傳更是成為導火索。
手淫對青少年的危害尤其大。青少年心理發育不成熟,對事物還沒有一個正確的、堅定的認識,媒體錯誤的引導使他們建立瞭錯誤的認識,這種錯誤的認識將使他們做瞭錯誤的行為而不知錯,這是最可怕的。現在早戀、未婚同居、未婚先孕(有十幾歲就做母親的)的現象越來越多,媒體難道不應該反省一下嗎?同時青少年的身體還沒有完全發育成熟,手淫對他們身體的危害尤其嚴重,在一些公開的病歷中,那些因手淫致病的青少年大多數面黃肌瘦、體弱多病、無精打采、頭昏耳鳴、註意力不集中、失眠,有的甚至出現滑精不止的嚴重後果(這是因為手淫過頻,導致精關閉不牢,嚴重者可滑精脫陽而死)。這些孩子為瞭片刻的快感,卻荒廢瞭學業,浪費瞭大好時光,成為一個病簍子。本可以頂天立地,才華橫溢,創造輝煌偉業,為國為民造福的人卻成瞭傢裡和社會的負擔,豈不是很可憐、很可惜?!有的人說,我手淫瞭很多次瞭,為什麼身體還是很好的?請不要高興的太早,沒有得病是因為你先天的身體素質比別人稍強一點或手淫的次數相對少一些,現在雖然沒有疾病發作,但已種下病根,如果不馬上停止,將來疾病一定會找上門來的,到那時後悔已經來不及瞭。
《論語》曰:“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聖人之於色,無時而不戒也。”
《壽康寶鑒》中周思敏雲:“色,少年第一關,此關打不過,任他高才絕學,都無受用,蓋萬事以身為本。血肉之軀,所以能長有者,曰精曰氣曰血。血為陰,氣為陽,陰陽之凝結者為精,精合乎骨髓,上通髓海,下貫尾閭,人身之至寶也。故天一之水不竭,則耳目聰明肢體強健,如水之潤物,而百物皆毓(養育);又如油之養燈,油不竭則燈不滅。故先儒以心腎相交為既濟。蓋心,君火也。火性上炎,常乘未定之血氣,熾為淫思。君火一動,則肝腎之相火皆動,腎水遭鑠(消損),泄於外而竭於內矣。男子十六而精通,古者必三十而後娶,蓋以堅其筋骨,保其元氣。且氣血稍定,亦不至如少年之自耗也。近世子弟,婚期過早,筋骨未堅,元神耗散,未娶而先拔其本根,既婚而益(更加)伐其萌蘗(原指植物長出新芽,此指少年初成的精氣),不數年而精血消亡,奄奄不振,雖具人形,旋登鬼錄。此固子弟之不才,亦由父兄之失教。今為立三大則:曰勤職業以勞其心;別男女以杜其漸;慎交遊以絕其誘。如此則內外交修,德定日進,而父兄之道盡矣。”
同時,還要不寫、不讀淫穢書籍,不制作、不看、不聽淫穢的音像制品,看見淫穢的東西不但不傳播,還要把它銷毀,以免危害到其他人。經常向其他人宣講邪淫的害處,廣泛流通各種戒淫的善書。
現在黃色書刊及淫穢的音像制品泛濫,率禁不絕,說明有很多人在制作、購買,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制止,熟視無睹,必將導致人類的墮落,也必將影響國傢的興旺和人民的身體健康,後患無窮。從古至今,國傢因民風敗壞、道德淪喪而導致滅亡的例子很多。古羅馬從強盛到衰亡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追根溯源,性泛濫是最大的罪魁禍首。
貪色縱欲不但對人的身體有極大的害處,而且由於貪色縱欲和其他罪惡是相伴相生的,因此更能使人快速的喪節、喪命。
古人雲“萬惡淫為首”。淫是萬惡之首,是萬惡之源。好色縱欲就是打開瞭潘多拉盒子,各種罪惡隨之而來。研究一下現在的貪污腐敗現象就會發現,貪污腐敗分子幾乎都有包二奶、養情人、找小姐等等的淫亂行為。這些人圖一時的快樂,卻削盡瞭自己的功名利祿和福德,葬送瞭大好的前程和美好的傢庭,甚至是自己的生命,讓自己的祖宗和傢人蒙受恥辱。
現在世風日下,人欲橫流,各種低級下流的娛樂場所和娛樂節目觸目皆是,公開和半公開的妓女、三陪小姐到處都是,最可怕的是有些人把包二奶、養情人、找小姐等等的淫亂行為視作生活情趣,不以之為恥,反以之為榮,而且還有一些愚蠢的人羨慕這種生活,正在躍躍欲試準備往糞坑裡跳。豈不知這些淫亂行為天怒人怨,人天路上沒你份,富貴簿上除你名。你淫別人的妻女,你的妻女也將被別人所淫。因果報應,如影隨形,任何人都逃脫不瞭。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報應到時,悔之晚矣。如果你真正珍愛自己的妻女,不想讓她們無辜的蒙受恥辱;如果你真正的愛惜自己,不想讓自己戴綠帽子,不想讓自己有捶胸頓足、痛不欲生、懊悔萬分的那一天,就不要再做令人不齒的淫亂行為瞭。同時要深刻的反省自己的錯誤,發自內心的懺悔自己的罪過,以減輕自己罪惡的報應。
既然貪色縱欲有這麼多害處,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就要用心檢點自己的行為,徹底去掉這個惡習。
荀子曰:“君子博學而日參(三)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我們即使做不到每天反省三次,也要經常反省一下,從身、口、意三個方面檢查自己,有則改之,無則嘉勉。如此堅持不懈,淫念越來越淡,直至消除。淫念消除瞭,各種淫亂行為也就不再產生,其他的惡習也將隨之慢慢地改掉,最終回歸到做人的正路上。“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印光大師語),任何事情都從善的一邊做,自然心地清凈,思緒清朗,身體會越來越好,漸漸的身上長養一團浩然正氣,福德在不知不覺中積累起來,必將是傢庭和睦親善、事業一帆風順。有如此不需要花氣力、花金錢卻可以得到巨大利益,而且是天人稱頌的事,有智慧的人一定會積極努力地把它做成功的!
常常有人為自己的縱欲找借口:孔聖人曾說過“食色性也”,好色是人的本性,這難道還有錯?
要想明白“食色性也”這句話的真正的含義,知道人的本性到底是什麼,首先要瞭解孔子學說的核心是什麼。
孔子創建的儒教有兩部重要的著作:《大學》、《中庸》(子思著,秉承孔子思想)。《大學》開篇即雲:“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明德”是指人的性德,即人本性所具有的仁、義、禮、智、信等等完美的品格。“明德”前面的“明”是指人的修德,即要通過不斷的對治習氣,兢兢業業的修持來達到人的完美的境界,恢復人的明德,也即性德。對於“中庸”程子是這樣解釋的:“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對於這段話可以簡單的理解為:《中庸》中所講的中庸之道是指人間的正道,是永遠不變的真理。這些正道、真理包含人在世間為人處事應遵循的標準。因此,孔子學說的核心是:告訴人們仁、義、禮、信、智等等完美的品格是人的本性所具有的,按照正道、定理去為人處事、努力修持才能達到完美的人生境界,恢復人的本性。“食”、“色”是人的本性的一部分,它們當然要符合人間正道,遵循人間定理。
好色縱欲就是對異性的侮辱,就是無“禮”;維持這份貪欲需要錢財,沒有錢財就不擇手段奪取不義之財,就是無“義”;做瞭壞事不想讓人知道,在單位欺上瞞下,辜負瞭領導和群眾的信任,在傢裡哄騙傢人,違背瞭從前對傢人的承諾,失去瞭責任心,就是無“信”;作瞭這麼多可恥的事,無論敗露與否,都讓祖宗蒙恥,讓傢人害羞,同時讓對方失去貞節。辜負瞭國傢、社會、親友對自己的培養和期望,忠、孝都無從談起。一旦敗露,不管傢人是如何的悲傷、困苦,自己隻顧享樂,就是無“仁”;把親友苦口婆心的勸阻當作耳旁風,不知悔悟,走火入魔,一意孤行,身在錯中卻不知錯,就是無“智”。仁、義、禮、智、信全無,已經偏離瞭做人的正道,背離瞭人的本性,福分被削盡,必招奇禍。文帝曰:“天道禍淫(給淫亂的人降禍),其報甚速。”知道瞭這些,你還能認為好色是人的本性嗎?還能認為縱欲是人間的正道,是永遠不變的真理嗎?
另外,節欲時要戒酒。俗話說酒是色媒,酒壯色膽。酒可以亂性,可以激發人的性欲。飲酒過多可使人失去自控能力,容易作出傷天害理的事情;少量飲酒也會讓人邪念頻生,浮想聯翩,性欲勃發。有些所謂有“浪漫情調”的人大概是受國外影視作品的影響,提倡過性生活之前喝點酒,一方面“有點情調”,另一方面可延長性生活的時間。這個提倡無疑是在刮骨的色刀上再塗一層毒藥,害人不淺。酒在這裡的毒害和性藥、春藥是一樣的。這些人真應該清醒清醒,不要自誤誤他。
總之,好色縱欲就是自殺,它使人不能盡天命。它不但危害自己,也危害瞭別人。因此要節欲,潔身自好。身處紅塵之中,未免有七情六欲,適當的、符合道德規范的性生活是可以進行的,但是要瞭解這方面的禁忌,以免身體受到傷害。
印光大師開示:“至於斷欲一事,當以為治病第一要法。無論內證外證,病未十分復原,萬不可沾染房事。一染房事,小病成大,大病或致立死。或不即死,已種必死之因。欲其不死,亦甚難甚難。縱令不死,或成孱弱廢人,決難保其康健。不知自己不善攝養,反說醫生無真本事。”
印光大師又開示:“彼昵情(沉湎)床第者,已屬自取其殃,亦有素不狎昵,但以不知忌諱,冒昧從事,致遭死亡者。”
下面列舉的一些註意事項,都是古人總結的經驗,不要違犯,否則對身體和福德有極大的傷害:
●天忌切宜禁戒
酷暑嚴寒。
犯之得重疾不救。
烈風雷雨。天地晦冥。日月薄蝕。虹現地動。
犯之產怪物身死。
白晝。星月之下。燈火之前。
犯之皆減壽。
●地忌切宜禁戒
廟宇寺觀堂之內。
犯之大減祿壽。
井灶圊廁之側。荒園塚墓屍柩之旁。
犯之惡神降胎。並產怪物身死。
●人忌切宜禁戒
鬱怒
大怒傷肝。犯之必病。
遠行
行房百裡者病。百裡行房者死。
醉飽
醉飽行房。五臟反覆。
空腹
犯之傷元神。
病後
犯之變證復發。
胎前
犯之傷胎。故凡有孕後。即宜分床絕欲。一則恪遵胎訓。一則無墮胎之患。及小兒胎毒胎瘁。兇險疳痘。遊風驚癇。牙疳等病。二則所生之兒。男必端嚴方正。女必貞靜幽閑,自然不犯淫佚。
產後
十餘日內犯之婦必死。百日內犯之婦必病。
天癸來時
犯之成血麻證。男女俱病。
竹席
竹性寒涼。犯之易感寒氣。
薄衾
犯之寒氣入骨。
窗隙有風宜避。夜深就枕宜戒。
交合才畢。嬰兒在旁啼哭。勿則與乳。
交罷勿即揮扇。及飲冷茶水。以若過受涼。或至即死。
一夕勿兩度。
勿服春方邪藥。
勿蓄縮不泄。
生病
生瘡
出痘
非十分復原。萬不可犯,犯則多半必死。
目疾
未愈或始愈,犯之必瞎。
虛勞證
雖養好強健。猶須斷欲一年。若以為復原而犯,多半必死。
傷損筋骨
好後猶須戒百七八十日。若未過百日。犯之必死。縱過亦必致殘廢。
過辛苦
過操心
過熱
過驚恐
過憂愁
皆不可犯。犯之輕則痼疾。重則即死亡。
按照以上每個月的戒期,及天忌人忌等日子扣除外,每個月也還有六七天,是毫無忌犯的日子。懂得保身的人,每月最多隻三四次,故能疾病不侵,精神強固。而且欲事少必多生男子,後代的身體也比較強壯。而一般剛新婚的年輕人,往往縱欲戕身,不知道節制,導致身體衰弱壽命減短,夫妻不能夠白頭偕老,這是相當可悲可嘆的啊!所以至盼世間夫妻,都能夠謹守以上的戒期,一則可以保身立命,再則也使自己往後能夠享有長壽健康白頭偕老的快樂,和子孫眾多的福慶。
想保全自己的性命,延長自己的壽命,健健康康盡天命者,請慎之。
欲保長壽,必先遠色
錄自清代石成金編撰《傳傢寶》
精、氣、神,為人身三寶,然精能生氣。氣能生神。可知三寶之中,精寶尤為最要。施則成人,養則延壽。蓋精者,先天之胚胎.生生之種子也。欲保長壽,必先遠色。
風雷戒色欲
聖人以迅雷風烈必變,所以敬天之威怒也。此時若犯色欲,不獨損壽,抑且生子逆惡異常,可不慎哉?
寒暑戒色欲
天時炎熱寒凍,無論老少,須加保重,度此危關,已屬萬幸。若加房事,鮮不致病損壽。予友夏會宗,老而康強,自言無他奇術,惟於少壯時,五六兩月及冬至後兩月獨宿保養,予深敬服,惟是夏熱赤體、冬寒偎傍,邪興易起,當另具堅忍之心戒之。
虛弱戒色欲
今人心思尖俐.自十四五歲,童心巳無所不知,每破身早,而弱根悉由於此。何況生來充實者甚少,虛弱者頗多,若留戀縱欲,自然疾病叢生,醫藥難效.將有用之身,一旦長往,可不哀哉?人身秉精血而成,生若虛弱,譬如樹之根本已空,全賴栽培度日,倘再風搖斧伐,鮮有不傾倒之木矣。
唐司空圖詩雲:“昨日流鶯今日蟬,起來又是夕陽天。六龍飛轡長相窘,更忍乘危自著鞭。”蓋流鶯者,春也。蟬者,秋也。言春秋之景易換,猶如昨日今日耳。方始早睡起來,忽又夕陽晚到,則日之易邁,何迅速如之?此是羲馭之六龍,已催人年壽急迫矣,乃乘危著鞭,而又自促其年乎?噫!世之著乘危之鞭者,何異寄蜉蝣於天地耶?詩中“更忍”二字與一“自”字,深有意味。戒色詩頗多,惟此四句,詞雅而意切,至若“二八佳人體似酥,腰間仗劍斬愚夫。雖然不見人頭落,暗裡催君骨髓枯”。雖警切,而詞近俚矣。
昔包承齋恢,年八十八,以樞密登拜郊臺.精神老健。賈似道問之:“必有攝養奇術。”恢日:“有一眼丸子藥,乃不傳之秘方。”似道堅叩之,恢徐曰:“老漢全靠吃瞭五十年獨睡丸。”滿座大笑。予謂人能服獨睡丸怡養,再加以食半飽法自輔,壽之延長,定可保矣。
有一等人,縱情色欲,有病則仗藥餌醫治,殊不知去己精華,服彼草木,正諺語所謂“拋瞭黃金抱綠磚”也。昔人雲:“服藥千朝,不如獨眠一宵”。真至言也。
人年半百以後,精神氣血漸次日衰,譬如油少之燈,若不添油,再加燈草多耗,欲燈之不滅,何可得乎?前人雲:“油盡燈滅,髓竭人亡。”甚可畏也。每有一等老人,精氣已衰,猶勉強房事,自促其壽,真可嘆可憐。
楊誠齋善謔,嘗謂好色者曰:‘’閻羅王未曾相喚,子乃自求押到,何也?”予謂此即著鞭自促之意。
世有一等人,年至五十多歲,間有強健而稍存餘資者則思娶妾納婢,以取歡樂,全不想衰老之人,何能抵敵少婦?且老雖愛少,其奈少不愛老。憎念一生,烈婦難守,何況婦非貞烈者多乎?妄圖一時幻歡,自討無限苦惱深可嘆也。
醉飽戒色欲
昔人雲:“醉飽莫行房.五臟皆反覆。”極言其大有損傷也。且酒醉行房,則血氣流溢,滲人大小腸腑,多成便血、腸癖、血淋、癰疽、痔毒等癥。食飽行房,則脾胃損傷,多成中隔、氣鼓、臍痛、偏枯等癥,不可不慎。
憂怒戒色欲
男女交合,乃歡樂事也。人或有憂愁惱怒,每借房事消遣,殊不知憂怒既傷於神,色欲又傷於精.精神兩傷,此危道也,明達之人,何可以性命自陷於危乎?
戒淫保命日期表(0101表示正月初一,下同)
"0101本月為齋月!彌勒菩薩聖誕,又地藏齋,天臘,玉帝校世人神氣祿命,犯者削祿奪紀,又月朔犯者奪紀,又十齋日",
"0103萬神都會,犯者奪紀;鬥降,犯者奪紀",
"0105五虛忌",
"0106六耗忌,,,又雷齋日,犯者減壽",
"0107上會日,犯者損壽",
"0108觀音齋,又五殿閻羅天子誕,犯者奪紀;又四天王巡行,又十齋日",
"0109玉皇上帝誕,犯者奪紀",
"0112凈宗七祖省常法師圓寂日",
"0113楊公忌",
"0114三元降,犯者減壽又四天王巡行,又十齋日",
"0115元宵節,三元降犯者減壽;又上元神會,犯者奪紀;又月望,犯者奪紀;又四天王巡行,又十齋日",
"0116三元降犯者減壽",
"0118地藏齋,又十齋日",
"0119長春真人誕",
"0121凈宗九祖蕅益法師圓寂日",
"0123三屍神奏事,又四天王巡行,又十齋日",
"0124地藏齋,又十齋日",
"0125月晦日犯者減壽;又天地倉開日犯者損壽,子帶疾",
"0127鬥降犯者奪紀,又若月小則本日為十齋日",
"0128地藏齋,人神在陰犯者得病,宜先一日即戒,又十齋日",
"0129四天王巡行,又十齋日",
"0130月晦、司命奏事犯者減壽(如月小,即戒廿九);又四天王巡行,又十齋日",
"0201地藏齋;一殿秦廣王誕又月朔犯者奪紀,又十齋日",
"0202萬神都會犯者奪紀福德土地正神誕犯者得禍",
"0203文昌帝君誕辰犯者削祿奪紀鬥降犯者奪紀",
"0206東華帝君誕;雷齋日犯者減壽",
"0207觀音齋",
"0208釋迦佛出傢日釋迦牟尼佛出傢三殿宋帝王誕張大帝誕犯者奪紀四天王巡行,又十齋日",
"0209六祖慧能聖誕,又觀音齋",
"0211楊公忌",
"0214四天王巡行,又十齋日",
"0215釋迦佛涅槃日太上老君誕月望(即月半)犯者削祿奪紀四天王巡行,又十齋日",
"0217東方杜將軍誕",
"0218地藏齋;四殿五官王誕至聖先師孔子諱辰犯者削祿奪紀,又十齋日",
"0219觀世音菩薩誕辰,犯者奪紀;又觀音齋",
"0221普賢菩薩聖誕",
"0223四天王巡行,又十齋日",
"0224地藏齋,又十齋日",
"0225月晦日犯者減壽",
"0226凈宗六祖永明法師圓寂日",
"0227鬥降犯者奪紀,又若月小則本日為十齋日",
"0228地藏齋;人神在陰犯者得病宜先一日即戒,又十齋日",
"0229四天王巡行,又十齋日",
"0230月晦司命奏事四天王巡行犯者減壽如月小,即戒廿九(每月同),又十齋日",
"0301地藏齋二殿楚江王誕月朔犯者奪紀,又十齋日",
"0303觀音齋玄天上帝誕鬥降犯者奪紀",
"0306觀音齋雷齋日犯者減壽",
"0308六殿卞城王誕犯者奪紀四天王巡行,又十齋日",
"0309牛鬼神出犯者產惡胎楊公忌",
"0312中央正道誕",
"0313觀音齋",
"0314四天王巡行,又十齋日",
"0315昊天上帝誕玄壇誕月望犯者奪紀四天王巡行,又十齋日",
"0316準提菩薩聖誕犯者奪紀",
"0318地藏齋,又十齋日",
"0319觀音齋中嶽大帝誕後土娘娘誕三茅降",
"0320天地倉開日犯者損壽子孫娘娘誕",
"0323四天王巡行,又十齋日",
"0324地藏齋,又十齋日",
"0325月晦日犯者減壽",
"0327七殿泰山王誕鬥降犯者奪紀,又若月小則本日為十齋日",
"0328地藏齋人神在陰犯者得病宜先一日即戒(每月同)蒼頡至聖先師誕犯者削祿奪紀東嶽大帝誕,又十齋日",
"0329四天王巡行,又十齋日",
"0330月晦司命奏事四天王巡行犯者減壽如月小,即戒廿九(每月同),又十齋日",
"0401地藏齋八殿都市王誕月朔犯者奪紀,又十齋日",
"0403鬥降犯者奪紀",
"0404萬神善會犯者失瘼夭胎文殊菩薩聖誕",
"0406雷齋日犯者減壽",
"0407南鬥、北鬥、西鬥同降犯者減壽楊公忌",
"0408釋迦文佛聖誕,犯者奪紀萬神善會犯者失瘼夭胎善惡童子降犯者血死九殿平等王誕四天王巡行又觀音齋,又十齋日",
"0414凈宗十一祖省庵法師圓寂日純陽祖師誕犯者減壽四天王巡行,又十齋日",
"0415月望犯者奪紀鐘離祖師誕四天王巡行,又十齋日",
"0416天地倉開日犯者損壽",
"0417十殿轉輪王誕犯者奪紀",
"0418地藏齋天地倉開日紫微大帝誕犯者減壽,又十齋日",
"0420眼光聖母誕",
"0422觀音齋",
"0423四天王巡行,又十齋日",
"0424地藏齋,又十齋日",
"0425月晦日犯者減壽",
"0427鬥降犯者奪紀,又若月小則本日為十齋日",
"0428藥王菩薩聖誕,又地藏齋人神在陰犯者得病宜先一日即戒,又十齋日",
"0429四天王巡行,又十齋日",
"0430月晦司命奏事四天王巡行犯者減壽如月小,即戒廿九(每月同),又十齋日",
"0501本月為齋月!地藏齋南極長生大帝誕月朔犯者奪紀,又十齋日",
"0503鬥降犯者奪紀又觀音齋",
"0505地臘五帝校定生人官爵犯者削祿奪紀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禍不測",
"0506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禍不測雷齋日犯者減壽",
"0507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禍不測",
"0508南方五道誕四天王巡行,又十齋日",
"0511天倉開日犯者損壽天下都城隍誕",
"0512炳靈公誕",
"0513伽藍菩薩聖誕關聖降犯者削祿奪紀",
"0514夜子時為天地交泰犯者三年內夫婦俱亡四天王巡行,又十齋日",
"0515月望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禍不測四天王巡行,又十齋日",
"0516九毒日天地元氣造化萬物之辰犯者三年內夫婦俱亡",
"0517觀音齋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禍不測",
"0518地藏齋張天師誕,又十齋日",
"0522孝娥神誕犯者奪紀",
"0523四天王巡行,又十齋日",
"0524地藏齋,又十齋日",
"0525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禍不測月晦日犯者減壽",
"0526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禍不測",
"0527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禍不測鬥降犯者奪紀,又若月小則本日為十齋日",
"0528地藏齋人神在陰犯者得病宜先一日即戒,又十齋日",
"0529四天王巡行,又十齋日",
"0530月晦司命奏事四天王巡行犯者減壽如月小,即戒廿九(每月同),又十齋日",
"0601地藏齋月朔犯者奪紀,又十齋日",
"0603韋馱菩薩聖誕鬥降犯者奪紀楊公忌",
"0605南贍部洲轉大法輪犯者損壽",
"0606天地倉開日雷齋日犯者損壽",
"0608四天王巡行,又十齋日",
"0610金粟如來誕",
"0614四天王巡行,又十齋日",
"0615月望犯者奪紀四天王巡行,又十齋日",
"0616觀音齋",
"0618觀音齋,又地藏齋,又十齋日",
"0619觀世音菩薩得道,又觀音齋犯者奪紀",
"0623觀音齋南方火神誕犯者遭回祿四天王巡行,又十齋日",
"0624地藏齋雷祖誕關帝誕犯者削祿奪紀,又十齋日",
"0625月晦日犯者減壽",
"0627鬥降犯者奪紀,又若月小則本日為十齋日",
"0628地藏齋人神在陰犯者得病宜先一日即戒,又十齋日",
"0629四天王巡行,又十齋日",
"0630月晦司命奏事四天王巡行犯者減壽如月小,即戒廿九(每月同),又十齋日",
"0701地藏齋月朔犯者奪紀楊公忌,又十齋日",
"0702凈宗八祖蓮池法師圓寂日",
"0703鬥降犯者奪紀",
"0705中會日犯者損壽一作初七",
"0706雷齋日犯者減壽",
"0707道德臘五帝校生人善惡魁星誕犯者削祿奪紀",
"0708四天王巡行,又十齋日",
"0709凈宗十祖截流法師圓寂日",
"0710陰毒日",
"0712長真譚真人誕",
"0713大勢至菩薩聖誕,犯者減壽又觀音齋",
"0714三元降犯者減壽四天王巡行,又十齋日",
"0715佛歡喜日月望三元降地官校籍犯者奪紀四天王巡行,又十齋日",
"0716三元降犯者減壽",
"0718地藏齋西王母誕犯者奪紀,又十齋日",
"0719凈宗三祖承遠法師圓寂日太歲誕犯者奪紀",
"0722增福財神誕犯者削祿奪紀",
"0723四天王巡行,又十齋日",
"0724龍樹菩薩聖誕,又地藏齋,又十齋日",
"0725月晦日犯者減壽",
"0727鬥降犯者奪紀,又若月小則本日為十齋日",
"0728地藏齋人神在陰犯者得病宜先一日即戒(每月同),又十齋日",
"0729楊公忌四天王巡行,又十齋日",
"0730地藏菩薩聖誕犯者奪紀月晦司命奏事四天王巡行犯者減壽如月小,即戒廿九(每月同),又十齋日",
"0801地藏齋月朔犯者奪紀許真君誕,又十齋日",
"0803鬥降北鬥誕犯者奪紀司命灶君誕犯者遭回祿",
"0805雷聲大帝誕犯者奪紀",
"0806凈宗初祖慧遠法師圓寂日雷齋日犯者減壽",
"0808四天王巡行,又十齋日",
"0810北鬥大帝誕",
"0812西方五道誕",
"0814四天王巡行,又十齋日",
"0815*中秋節,記得持齋誦戒!月望太明朝元犯者暴亡宜焚香守夜四天王巡行,又十齋日",
"0816觀音齋天曹掠刷真君降犯者貧夭",
"0818地藏齋天人興福之辰宜齋戒,存想吉事,又十齋日",
"0822燃燈佛聖誕",
"0823漢恒候張顯王誕四天王巡行,又十齋日",
"0824地藏齋灶君夫人誕,又十齋日",
"0825月晦日犯者減壽",
"0827鬥降至聖先師孔子誕犯者奪紀楊公忌,又若月小則本日為十齋日",
"0828地藏齋人神在陰犯者得病宜先一日即戒(每月同)四天會事,又十齋日",
"0829四天王巡行,又十齋日",
"0830諸神考校犯者奪算月晦司命奏事四天王巡行犯者減壽如月小,即戒廿九(每月同),又十齋日",
"0901本月為齋月!地藏齋月朔犯者奪紀南鬥誕犯者削祿奪紀(自初一至初九)北鬥九星降世犯者奪紀此九日俱宜齋戒,又十齋日",
"0902(自初一至初九)北鬥九星降世犯者奪紀此九日俱宜齋戒",
"0903鬥降犯者奪紀五瘟神誕(自初一至初九)北鬥九星降世犯者奪紀此九日俱宜齋戒",
"0904(自初一至初九)北鬥九星降世犯者奪紀此九日俱宜齋戒",
"0905(自初一至初九)北鬥九星降世犯者奪紀此九日俱宜齋戒",
"0906雷齋日犯者減壽(自初一至初九)北鬥九星降世犯者奪紀此九日俱宜齋戒",
"0907(自初一至初九)北鬥九星降世犯者奪紀此九日俱宜齋戒",
"0908四天王巡行(自初一至初九)北鬥九星降世犯者奪紀此九日俱宜齋戒,又十齋日",
"0909重陽節鬥母誕犯者削祿奪紀酆都大帝誕玄天上帝飛升(自初一至初九)北鬥九星降世犯者奪紀此九日俱宜齋戒",
"0910鬥母降犯者奪紀",
"0911宜戒",
"0913孟婆尊神誕",
"0914四天王巡行,又十齋日",
"0915月望犯者奪紀四天王巡行,又十齋日",
"0917金龍四大王誕犯者遭水厄",
"0918地藏齋,又十齋日",
"0919觀音菩薩出傢紀念日,日宮月宮會合犯者減壽又觀音齋",
"0923觀音齋四天王巡行,又十齋日",
"0924地藏齋,又十齋日",
"0925月晦日犯者減壽楊公忌",
"0927鬥降犯者奪紀,又若月小則本日為十齋日",
"0928地藏齋人神在陰犯者得病宜先一日即戒,又十齋日",
"0929四天王巡行,又十齋日",
"0930藥師佛聖誕犯者危疾月晦司命奏事四天王巡行犯者減壽如月小,即戒廿九(每月同),又十齋日",
"1001地藏齋月朔民歲臘犯者奪紀四天王降犯者一年內死,又十齋日",
"1002觀音齋",
"1003凈宗五祖少康法師圓寂日鬥降犯者奪紀三茅誕",
"1005達摩祖師誕辰下會日犯者損壽",
"1006雷齋日犯者減壽天曹考察犯者奪紀",
"1008大忌色欲四天王巡行,又十齋日",
"1010四天王降犯者一年內死",
"1011宜戒",
"1014三元降犯者減壽四天王巡行,又十齋日",
"1015月望三元降下元水府校籍犯者奪紀四天王巡行,又十齋日",
"1016三元降犯者減壽",
"1018地藏齋,又十齋日",
"1023四天王巡行楊公忌,又十齋日",
"1024地藏齋,又十齋日",
"1025月晦日犯者減壽",
"1027鬥降犯者奪紀北極紫微大帝降,又若月小則本日為十齋日",
"1028地藏齋人神在陰犯者得病宜先一日即戒,又十齋日",
"1029四天王巡行,又十齋日",
"1030藥師佛聖誕犯者危疾月晦司命奏事四天王巡行犯者減壽如月小,即戒廿九(每月同),又十齋日",
"1101地藏齋月朔犯者奪紀,又十齋日",
"1103鬥降犯者奪紀",
"1104至聖先師孔子誕犯者削祿奪紀",
"1106雷齋日犯者減壽西嶽大帝誕",
"1108四天王巡行,又十齋日",
"1111天地倉開日太乙救苦天尊誕犯者奪紀",
"1114四天王巡行,又十齋日",
"1115月望上半夜犯男死下半夜犯女死四天王巡行,又十齋日",
"1117阿彌陀佛聖誕,又凈宗二祖善導法師圓寂日",
"1118地藏齋",
"1119觀音齋太陽日宮誕犯者得奇禍",
"1121楊公忌",
"1123張仙誕犯者絕嗣四天王巡行",
"1124地藏齋",
"1125掠刷大夫降犯者遭大兇月晦日犯者減壽",
"1126北方五道誕",
"1127鬥降犯者奪紀,又若月小則本日為十齋日",
"1128地藏齋人神在陰犯者得病宜先一日即戒,又十齋日",
"1129四天王巡行,又十齋日",
"1130藥師佛聖誕犯者危疾月晦司命奏事四天王巡行犯者減壽如月小,即戒廿九(每月同),又十齋日",
"1201凈宗四祖法照法師圓寂日,又地藏齋,又月朔犯者奪紀,又十齋日",
"1203凈宗十三祖印光法師圓寂日,又鬥降犯者奪紀",
"1206天地倉開日又雷齋日犯者減壽",
"1207掠刷大夫降犯者得惡疾",
"1208釋迦牟尼佛成道紀念日,又觀音齋;又王侯臘犯者奪紀又四天王巡行;初旬內戊日,亦名王侯臘犯者奪紀,又十齋日",
"1212太素三元君朝真",
"1214四天王巡行,又十齋日",
"1215月望犯者奪紀,又四天王巡行,又十齋日",
"1216南嶽大帝誕",
"1217凈宗十二祖徹悟法師圓寂日",
"1218地藏齋,又十齋日",
"1219楊公忌",
"1220天地交道犯者促壽",
"1221天猷上帝誕",
"1223五嶽誕降又四天王巡行,又灶君節,又十齋日",
"1224觀音齋,又地藏齋,又司命朝天奏人善惡犯者得大禍,又十齋日",
"1225三清玉帝同降,考察善惡犯者得奇禍;又月晦日,犯者減壽",
"1227鬥降犯者奪紀,又若月小則本日為十齋日",
"1228地藏齋;人神在陰犯者得病,宜先一日即戒,又十齋日",
"1229華嚴菩薩聖誕,又四天王巡行,又十齋日",
"0100*除夕,記得持齋誦戒!諸神下降,察訪善惡犯者男女俱亡,又十齋日"
註:閏月同前一個月。
○二分之月
春分
雷將發聲。
犯者生子五官四肢不全。父母有災。
宜從驚蟄節禁起。戒過一月。
秋分
殺氣浸盛。陽氣日衰。
宜從白露節禁起。戒過一月。
※此二節之前三後三共七日。犯之必得危疾。尤宜切戒。
○二至之月
夏至
陰陽相爭。死生分判之時。宜從芒種節禁起。戒過一月。
冬至
陰陽相爭。死生分判之時。宜從大雪節禁起。戒過一月。
※此二節乃陰陽絕續之交。最宜禁忌。
至節之前三後三共七日。犯之必得急疾。尤宜切戒。
○冬至
半夜子時
犯之皆主在一年內亡。
後庚辛日。第三戌日。
○三元日。犯之減壽五年。
○四立。四離。四絕日。二社日。犯之皆減壽五年。
○社日受胎者。毛發皆白。
○三伏日。弦日。晦日。每月三辛日。犯之皆減壽一年。
○甲子日。庚申日。太歲日。拈香持齋供謝佛日。犯之皆滅壽一年。
○祖先亡忌日。父母誕日。忌日。犯之皆減壽一年。
○己身夫婦本命誕日。犯之皆減壽。
○丙丁日。天地倉開日。犯之皆得病。
○毀敗日:大月十八日。小月十七日。犯之得病。
○十惡大敗日:甲己年。三月戊戌日。七月癸亥日。十月丙申日。十一月丁亥日。
○乙庚年。四月壬申日。九月乙巳日
○丙辛年。三月辛巳日。九月庚辰日。十月甲辰日。
○丁壬年。無忌。
○戊癸年。六月己醜日。
此皆大不之日。宜戒
○陰錯日
正月庚戌日
二月辛酉日
三月庚申日
四月丁未日
此陰不足之日。
俱宜戒。
五月丙午日
六月丁巳日
七月甲辰日
八月乙卯日
九月甲寅日
十月癸醜日
十一月壬子日
十二月癸亥日
○陰錯日
正月申寅日
二月乙卯日
三月甲辰日
四月丁巳日
此陽不足之日。
俱宜戒。
五月丙午日
六月丁未日
七月庚申日
八月辛酉日
九月庚戌日
十月癸亥日
十一月壬子日
十二月癸醜日
批:以上戒期。每年俱宜按照時憲書。逐月查明錄出。夾在此本。遵依禁戒。
(轉載)
消災免難: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第一功德
學佛為成佛,一心轉念“南無阿彌陀佛”,不懷疑不夾雜,乘佛大願力決定往生凈土
在此懺悔我所犯的一切惡念惡口惡行,懺悔我所犯一切邪淫重罪;願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給文章原作者、學佛網、轉載者、各位讀者;此文若有錯謬,我皆懺悔,若有功德,普皆回向,願斷惡修善、廣積陰德,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持戒念佛、求生凈土!
-
7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