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法門:財為五傢共有,命裡沒有你守不住!
迷失瞭自性的人,沒有一個不追求財富,財富是不是能追求得到?孔子在兩千五百多年前就說過,如果財富是可以追求得到的,他說我什麼樣的工作我都願意幹,隻要能追求財富;如果追求不到,那就從我所好,我就用不著去操這種心瞭。這個話說得是正確的。在香港諸位都知道,李嘉誠先生事業做得很成功,發瞭大財,香港首富。你去跟他學學看,看你能不能成為香港首富,你能不能發大財?他做什麼生意,你也跟他一樣去做,他賺錢,你蝕本。什麼道理?中國古人講的,不是現在人講的,現在人不懂,你命裡頭有財;你命裡頭沒有!所以諺語講的「一生皆是命,半點不由人」。
印光大師一生推崇《瞭凡四訓》,我是一九七七年第一次到香港來講經,三十年前。我在九龍界限街倓虛老法師辦的「中華佛教圖書館」,我在那裡講瞭兩個月,然後就移到香港藍塘道「光明講堂」,又講瞭兩個月,那次來講瞭四個月,講《楞嚴經》。在圖書館,我看到「弘化社」出版的佛經、善書,我非常歡喜,「弘化社」是印光大師的佛經流通處。我才曉得這位老人一生,他所收的四眾的供養,他一分錢沒用,他做一樁事情,真的叫一門深入,就是印經佈施,就幹這一樁事情,給我很大的啟示。我以後就學他,這一生專門印經,不搞別的。我看他的這些書裡頭,從版權頁去看,他一生印三種書印瞭最多,數量在百萬冊之上,在那個時代這樣大的數量很嚇人!哪三種?第一個是《瞭凡四訓》,第二個是《感應篇匯編》,第三個是《安士全書》,這三種都不是佛經。我那時候常常想,想瞭好幾個星期,這個老法師是我們凈土宗最近的一代祖師,第十三代祖師,他為什麼不印佛經?《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這凈土三經,《往生論》,《普賢行願品》是魏默深加進去的,《大勢至圓通章》就是印光大師加的。這凈土五經一論,為什麼不大量印制?去印《瞭凡四訓》、印《感應篇》、印《安士全書》幹什麼?真的想瞭幾個星期才想通,他為什麼?為瞭救社會,為瞭滿足社會大眾的欲望,什麼欲望?發財。
這三種書教你怎麼發財,瞭凡先生是最好的一個榜樣。佛在經教裡面告訴我們,財從哪裡來?這是講你命,你命裡頭有財。命裡頭的財從哪裡來?過去生中修財佈施,你這一生中來受果報,來享福,他有因的。財佈施每個人佈施的多少不一樣,像李傢誠那是過去生生世世財佈施,佈施得太多瞭,所以他這一生果報現前,是這麼個道理。我們過去生中沒有修財佈施,怎麼能跟他比?所以同樣做生意,他賺錢我蝕本,不就這麼個道理嗎?不是人人都有那麼大的財富,不可能的事情。投機取巧賺瞭一筆錢,你很歡喜,很快樂,實際上是都是命裡有的,命裡沒有的,投機取巧也賺不到。你去偷人的、去搶人傢也搶不到,你能夠偷得來的,能夠搶得來的,還是你命裡有的,你說你冤不冤枉?不偷不搶它也來。用這種不正當的手段去取得,使你命裡面的財庫打瞭折扣,譬如說你命裡面有一千萬的財富,你用不正當的手段獲得的,你能獲得多少?一千萬大概打個對折,你隻能獲得五百萬,就覺得我很瞭不起瞭,你已經虧折瞭一半。如果像這種謀財害命這種不道德的手段,恐怕你命裡的財庫要損失百分之九十,你怎麼樣去得你隻能得到百分之十,你說你冤不冤枉?為什麼幹這種傻事?
袁瞭凡先生得到雲谷禪師的開示,他明白瞭,他覺悟到瞭,原來財富是財佈施的果報,聰明智慧是法佈施的果報,健康長壽是無畏施的果報。他明白這個道理,他就幹瞭,真幹,而且太太也幫助他幹,兩個人一起幹,果報就現前瞭。他命裡面的財富、聰明智慧天天增長,年年不一樣,他的信心愈來愈堅定。他的壽命,沒有遇雲谷禪師之前,看相遇到一個孔先生,看得非常之準,說他命裡沒有功名,他的地位隻是秀才,沒有舉人、沒有進士。一生可以做一個最高的地位,是做一個小縣的縣長,在四川偏僻的地方,小縣的縣長。壽命五十三歲,命裡沒有兒子。以後雲谷禪師告訴他改造命運的方法,他明白瞭,改造命運沒有別的,財佈施、法佈施、無畏佈施,他真幹,他的命運全改瞭。官做到寶坻的知縣,那是個大縣,不但是大縣,直接歸皇帝管的。命裡沒有功名,他考取瞭舉人,考取瞭進士,功名有瞭。命裡沒有兒子,生瞭一個好兒子,現在他們後代還頂興旺的,跟我有連系。壽命五十三歲,他活到七十四歲走的。所以讀聖賢書明白這個道理,求財有大道,不是求不到。
我在年輕的時候有很多人給我算過命,我自己是不太相信它,但是很多人好奇,我不忌諱。我的命很苦,貧賤,貧是命裡頭沒有財庫,所以物質生活非常艱苦;賤是沒有地位,命裡頭沒有官印,就是沒有做主官,主管官的,再小的主管官,村長他也是個長,他有印。所以頂多給人做幕僚,幫助別人,自己做不瞭主官,沒有官印。壽命也短,隻有四十五歲,瞭凡先生五十三歲,比我長命。我是遇到瞭佛法,遇到瞭好老師的指導,章嘉大師教我修財佈施、法佈施、無畏佈施。當時我給他講,我連自己生活都非常困難,我哪裡有錢去佈施?大師告訴我,一毛錢有沒有?一毛錢可以;一塊錢有沒有?一塊錢勉強也還行。那就可以瞭,你就從一毛、一塊佈施。我就真幹。一毛、一塊怎麼佈施?寺廟裡面我們常常去,參加他們的法會、佛寺活動,看到有人放生,在這裡捐錢,那我們去捐個一毛、兩毛。看到有人印經,印經也在這裡捐款,我們也捐個五毛、捐個一塊,就從這做起。確實愈施愈多,三種佈施都幹。
出傢之後,所有這些供養修佈施,沒有看到印光大師的時候,我就是修的佈施貧窮、佈施醫藥。醫藥是我每個月一定送些錢到醫院做醫藥費,有貧窮的人來看病,沒有錢買藥,拿這個去。一直到現在,我住在澳洲圖文巴小市,這個小市裡面有個公立的醫院,我每個月捐一萬塊錢醫藥費,也有六年瞭,年年給它。還有一個基督教的臨終關懷中心,他們是私人辦的,辦得很好。臨終的時候無論你信哪一種宗教,他都幫助你,他並不是隻有基督教徒,佛教用佛教的儀式,念佛什麼,他同意,他協助,這個太好瞭,太難得瞭!他經費有困難,我也是每個月給一萬塊錢,這是固定的,很多年瞭。佈施醫藥這叫無畏佈施,果報是健康長壽。法佈施,跟印光法師學的,這是我們早年年輕的時候作夢都不敢想的,怎麼能想佈施《大藏經》?現在我這一生當中,贈送全世界的《大藏經》,我們目標訂在一萬套,現在大概已經送掉瞭七千多套,將近八千套,這都沒有法子想像的。這大數,經論、善書小的,那就不計其數。
這個是佛教導我們生財有大道,你要想財用自在,財不必攢積許多,不需要,你隻要肯佈施,真的是有求必應。心裡想做什麼,需要多少錢,它就來瞭,你命裡頭有,無論從事什麼行業,它一定就賺錢。法佈施得聰明智慧,無畏佈施得健康長壽,是這麼來的,佛不騙人。我學瞭五十七年瞭,講經到今年也講瞭五十年,我可以給諸位做證明,一點都不假,所以一生樂此不疲。確實是方老師最初把佛法介紹給我,說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這句話我這一生做到瞭,真的是人生最高的享受。為什麼不幹?
所以,建築在世間名聞利養上全是假的。佛在經教裡頭多次告訴我們,財為五傢共有,你守不住,命裡沒有守不住。這個五傢是在古時候講的,那個時候都是封建時代,印度跟中國都不例外,第一個是什麼?是官傢,你犯瞭罪,你被判刑瞭,抄傢,你傢業官府統統給你沒收去。這是第一個官傢。第二個水,大水來瞭,你的傢淹沒掉瞭。第三個火災,一把火燒掉瞭,燒瞭個精光,沒有瞭。第四個是盜賊,你被盜賊搶劫瞭。最後一個敗傢子,落到你兒孫,敗傢子就把你的傢產敗光瞭。所以佛說財為五傢共有,你守不住,你守這個你就大錯特錯。財應該怎麼辦?有財盡量佈施,愈施愈多,愈多愈施,可不要去攢積,積你就有限量,施沒有限量。施財得財,施法得聰明智慧,施無畏得健康長壽,這三樣東西都是我們每個人所希求的,你不種因哪來的果?真正的因有真實果報。諸位看《瞭凡四訓》,看《安士全書》,看《感應篇匯編》,你就完全通達明白瞭。這三種書讀瞭之後,你才曉得「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這一點都不假。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