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修行成佛,六祖說八瞭個字

修行成佛,六祖說八瞭個字

時間:2019-07-04 08:57:27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世人修行,都想成佛,無一例外。隻是有心成佛者,往往容易著“佛相”,但無心成佛的人,又如何談得上真正的修行呢?

因為覺悟成佛是需要具備有一定條件的,不是想成就成得瞭。除瞭本身所積的功德以外,還需要悟及這兩種境界:

第一種境界是:一相三昧

第二種境界是:一行三昧。

如何理解呢?在《壇經》中,對於覺悟成佛最關鍵的這8個字,六祖如此講解,他說:

“若欲成就種智,須達一相三昧,一行三昧。若於一切處而不住相,於彼相中不生憎愛,亦無取舍,不急利益成壞等事,安閑恬靜,虛融澹泊,此名一相三味。若於一切處.行住坐臥,純一直心,不動道場,真成凈土,此名一行三昧”。

他認為,要成就般若智慧,就要悟及“一相三昧”和“一行三昧”這兩種境界。

所謂的“一相三昧”,是指修行之人無論何時何地,在一切相中而不著於相、不住於相。在人與人的交往之中(彼相)不再心生愛恨糾纏,患得患失,不在名利場中損人利己,心生惡念等,整個人從內到外,都安定神閑,無所掛礙,甚至與虛空融為一體,清凈澄明。這樣的境界就是“一相三昧”。

所謂的“一行三昧”,是指無論心在何時身在何處,就算是工作、走路、睡覺等等,都能夠堅定信念,不懷疑、不動搖並心念實行,不一定非要到寺廟裡才開始修行,隻有這樣,才能成就真正的“凈士”,這就是“一行三昧”。

隻有悟到這兩種境界,才能成就六祖說的“種智”,也就是最高的般若智慧。

為瞭更好的能讓信眾們更好的修行,並心生凈信,隻六祖又作一首偈子:

心地含諸種,普雨悉皆萌,

頓悟華情己,菩提果自成。

說的是:人人都有佛性,隻是暫時沒悟到而已,而我所講佛法,就像是春雨一樣,讓大傢原本就已存在的種子(佛性)生根發芽。

最後這兩句“頓悟華情己,菩提果自成”說的就是:等你們悟到瞭“一相三昧”和“一行三昧”這兩種境界,自然就會得菩提成就瞭。

因此,很多時候我們學佛學反瞭,顛倒本末。就像以上說的這個覺悟,所謂的覺悟,並非是我們從覺悟那裡得到什麼東西,而是我們放棄所有東西(離相)才會有所覺悟。

但這個道理絕大多數人是不會接受的,因此,佛才說佛法不可言說,妙不可言。因為沒有達到那個境界,跟你說瞭,你也體會不瞭。

就像談論藝術品一樣,你隻能跟同等層次的人欣賞,不能與不同層次的人溝通。

因此,六祖說的“菩提果自成”,就是告訴我們,修行修到那個層次瞭,自然就會那個層次的成就。

南無阿彌陀佛!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