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化傢庭培養出三個“爭氣娃”
近年來,隨著西周古文化的不斷發掘,座落於寶雞市岐山縣祝傢莊鎮岐陽村的周太王陵和周三王(太王、王季、文王)殿漸漸走入瞭人們的視野。常有西周文化的研究學者前來探訪尋跡。春節期間,我懷著崇敬的心情,拜謁瞭位於岐陽村的周三王殿和周太王陵。其實岐陽村,規模不大,一千多口人,但這裡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鮮明的文化傳承。筆者出於對西周文化的愛好和向往,曾多次前往。在這個村子西頭的商店門口,每天都聚集著很多上瞭年紀的老者,這裡實際上是村裡民間新聞發佈中心,老人們談古論今,我也有幸參與其中,當話題扯到岐陽村古來今往,老人們頓時臉上洋溢著興奮和自豪。拉開瞭話匣,岐陽嘛,歷史上可牛著哩,曾是西周王朝的肇端之地,是西周的政治核心,是周文化的發祥地。周公在岐地制禮作樂,至今周禮仍是國人的處事準繩,咱岐陽人嘛,最大的特點是知曉禮儀,崇尚知識,講究孝道,岐陽北邊的箭括嶺就是岐陽人的金名片,孝順是岐陽人的傳傢寶,懂禮數是岐陽人的通行證。愛念書,念成書是岐陽年輕娃們的志向。就像堡子西頭的侯傢,一傢就有三個娃娃把書念成瞭,村裡人都戲稱“一博倆碩兩本科”,處於對這個傢庭的好奇,在村民的指引下,我想去侯傢看個究竟。
原來姓侯的這傢人夫妻倆人都信佛,男主人是個虔誠的佛教徒。他們敬佛禮佛已經有好多年瞭。據村民說。老侯定期放生,多行善事。
在岐陽村堡子西頭,一座低矮的廈房前,我終於有幸見到瞭這傢的男主人老侯,老侯給我的第一印象的樸實、內斂並帶著些憨厚。當我說明來意,他笑瞭笑,“那是娃娃們的事,其實也很平常,沒啥說的。”
老侯的超然淡定,令我肅然起敬。
“您一個傢裡兩個博士生,一個研究生,兩個本科生,總有些故事吧?”
“我們是個普通的農村傢庭,我老倆口文化程度都不高,傢裡也沒有什麼背景,三個孩子都愛念書,有兩個算把書念成瞭,也就是給自己謀瞭一碗飯”。
老侯不炫耀的平常心,令我很受感動,在我一再堅持下,老侯才和我說起瞭孩子的情況。
農村傢庭,供孩子念書,盼望的就是他們今後的日子過得比我們好。2001年,大兒子和二兒子同一年考上瞭全國重點大學,一個去瞭北京交通大學,一個被山東大學錄取。我當時都有點犯難,倆個需要不需要同時去上學,傢裡能不能供得起,都是未知數。一直到他們本科畢業,大兒子又考上華北電力大學研究生,二兒子考上中國石油大學研究生,研究生畢業後,大兒子在中鋁寧夏能源公司就瞭業,在哪裡娶瞭山西大學畢業的媳婦,倆個在一起工作。二兒子研究生畢業後,經過中國石油集團公司嚴格選拔,公派到俄羅斯莫斯科國立古勃金石油天然氣大學繼續留學深造,莫斯科國立古勃金石油天然氣大學在俄羅斯挺有名氣,包括幾屆政府總理、石油部長,很多能源寡頭都出自該校。三年留學回國後,進入中石油集團工作,現在長駐莫斯科。在北京也買瞭房,安瞭傢。媳婦是他中國石油大學研究生同學,目前在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大學讀博士。
老侯繼續淡淡地說:最小的姑娘2012年考上瞭黑龍江大學國際交流學院對外漢語專業,現在快上大四瞭。
對於老侯這樣一個農村再普通不過的傢庭,有五個娃都很上進、爭氣。
對於老侯這樣一個農村再普通不過的傢庭,有五個娃都很上進,爭氣。
我想,您在教育孩子方面有什麼秘籍吧
老侯嘿嘿一笑,“農村傢庭農村娃,能有啥秘籍。娃娃們六七歲懂事後,就跟著他媽在地裡忙活,放學回傢,書包一放,挖帶帶田,掰包谷,摘辣子,啥活都幹,要說秘籍嘛,就是對娃不能太嬌慣,讓他從小受點苦。三個娃娃自小到大,上學念書,也沒有進過一天補習班,為娃娃們念書的事,我也沒有給誰發過一根煙。
哪您的孩子們這樣上進優秀,學習的動力來自哪裡?
老侯想瞭想,淡淡地說,動力來自自身環境吧,娃娃們自知“塄邊的蒿子高過溝底的樹”。平臺不一樣,自己不努力,沒有誰能幫瞭你。
樸實的話語,淺顯的道理,使我對這一傢人的情況想有進一步瞭解的沖動。
您的兩個兒子現在成傢就業,距離那麼遠,父子母子感情沒有隨著時間距離有所淡化吧?
老侯有點自信的說;沒有。農村出來的娃娃,要知道自己的根在哪裡,懂得感恩,孝順是他們的基本秉性。老大和他媳婦,對我們老倆口從健康到穿衣,想的非常周到,我和老婆所穿的衣服,這幾年基本都是大媳婦買的。老二雖然距離遠,但是現在信息發達,三天打一次國際長途,幾年來基本沒有例外。他在留學期間,為瞭使我能趕上信息化時代,不被淘汰,省吃簡用,花六千塊錢給我買瞭傢裡的第一臺筆記本電腦。媳婦在國外念書,聽說我血糖有點偏高,從聖彼得堡郵寄產於西伯利亞寒帶森林的白樺茸,服用後效果還不錯。
普通的傢庭普通的人,善良、感恩,孝順維系著他們之間血濃於水的親情。
在返回的路上,有關孩子上學,就業,望子成龍,孝順父母,傢庭和睦等話題不時的縈繞在我的腦海,使我陷入久久的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