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遇見乞丐,是佈施修福的好機會

遇見乞丐,是佈施修福的好機會

時間:2019-07-06 16:40:32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人有十二難.jpg

經書開示:遇見乞丐,是佈施修福的好機會。怕被騙的請看~

部分摘自地藏論壇

以前遇見乞丐,經常有這樣的疑問:這個人是不是假裝的?是否被犯罪集團控制的?給他錢會不會助長不勞而獲呢?佈施多少錢合適呢?是否應該佈施呢?......上述問題通常還沒有想夠一遍乞丐已經過去瞭。

那麼遇見乞丐,應該如何做,才如法呢?

好在佛陀已經有這方面的開示,下面摘錄一段經文,教導我們如何面對乞丐,如何依法佈施修福,造就日後自他安樂之因。

大寶積經卷第八十二

曹魏天竺三藏康僧鎧譯

鬱伽長者會第十九

【復次,長者,在傢菩薩若見乞者應起三想。

何等為三?善知識想、他世富想、菩提基想。】

如果在傢的修行人遇見乞討者,應作三種思維:

一,把乞者當作善知識想(若沒有他們,我們也沒有機會成就佈施、持戒、忍辱、出離心、明因果等等修福的條件);

二,佈施能令來世獲得財富;

三,佈施是成就無上菩提的基礎。

【復有三想:順如來教想、欲果報想、降伏魔想。】

還應作三種思維:

一,為瞭隨順世尊的教導所以佈施;

二,為瞭獲得如意的果報;

三,能夠降服魔障(貪魔、嗔恨魔、愚癡魔、我慢魔)。

【復有三想:於求者所起親眷屬想,於四攝法起攝取想,於無邊生起出離想。應當如是生是三想。】

還應作三種思維:

一,把乞者當作是自己的親人眷屬(起利益安樂平等之心);

二,以佈施攝受眾生是菩薩四攝法之一;

三,於苦惱無邊的輪回生起出離之心。

【復有三想。何等為三?除貪欲想、除瞋恚想、除愚癡想,生是三想。】

還應作三種思維:

一,佈施能除貪欲;

二,佈施能除瞋恚;

三,佈施能除愚癡。

【何以故?長者,是人貪欲、瞋恚、愚癡俱得微薄。長者,雲何三事俱得微薄?若施財時心無貪著,是名貪薄;於乞者所生於慈心,是名瞋薄;若佈施已回向無上正真之道,是名癡薄。長者,是名施者貪瞋癡薄。】

為什麼呢?

如果佈施財物的時候,心無貪著,能令貪欲減薄;

佈施時對乞者生起慈心,能使瞋恚減薄;

如果佈施之後將功德回向無上菩提,能使愚癡減薄。

這樣修佈施可以消減貪嗔癡。

等念怨親.jpg

【復次,長者,在傢菩薩見乞者已,修趣滿足六波羅蜜想。何等為六?】

在傢菩薩遇見乞者,怎麼做能夠圓滿六波羅蜜呢?

若是菩薩隨所有物無不施心,是名修趣滿檀波羅蜜;】

一,如果對自己所擁有的東西沒有慳吝不願佈施的心,這樣就能圓滿佈施波羅蜜;

【依菩提心施,是名修趣滿屍波羅蜜;】

二,依菩提心佈施,能圓滿持戒波羅蜜;

【於求者所不生瞋訶,是名修趣滿忍波羅蜜;】

三,對乞者不起嗔心,不呵責,能圓滿忍辱波羅蜜;

【若佈施時不生自己乏少之想,是名修趣滿進波羅蜜;】

四,如果佈施的時候,不生起自己的東西會缺乏減少的想法,能圓滿精進波羅蜜;

【若佈施已,心不憂悔倍生歡喜,是名修趣滿禪波羅蜜;】

五,如果佈施之後,心中不生憂愁後悔,倍生歡喜,能圓滿禪定波羅蜜;

【若佈施已,不得諸法,不望果報,是明慧者不住諸法,隨無所住向無上道,是名修趣滿般若波羅蜜。】

六,如果佈施之後,心不執著,不希求果報,此明達智慧之人心無所住,以無所住心回向無上菩提,能圓滿般若波羅蜜。

【是名菩薩見乞求者,修趣滿於六波羅蜜。】

這就是在傢菩薩遇見乞者,修行佈施圓滿六波羅蜜


筆者以前遇見乞丐,總是有本文開頭的許多疑惑。

後來經過幾年的修行,特別是曾經浮躁的心清靜下來時,很多疑問自然就解開瞭。

當你憐憫窮人時才有佈施的行為,這就是發慈悲心;當財物佈施出去時,你切實是在行善積德;當佈施完成時你已經種下瞭日後富貴的種子。而受施者的好醜善惡自有他自己的果報,這個已經跟你的佈施行為沒有關系瞭。你佈施有佈施的福,他騙人有騙人的果報。何況,一般人佈施乞丐也就用一些零錢。現實中雖然有一些騙子,但確實有不少是真正的貧困者,傢庭有重大變故的人,一定程度的精神病患者,被騙被迫害的流浪者......

除非你明白知道對方是騙人的,被拐賣的,或是會用錢來做壞事,這類情況也可以佈施,隻不過不是財佈施,而是無畏施:隱蔽拍照取證,揭發舉報,或是依法懲戒。

佛陀在經書中開示我們:乞丐,災民,難民,貧苦人,病人都是我們的善知識,是我們的大福田(悲田)。時刻保持一顆無我利他的慈悲心,永遠有益無害。外境無論好壞美醜都是我們修行的對景,是在一切時行菩薩道的前提條件。沒有可憐人我們難以完滿財佈施,沒有愚癡眾生我們修不瞭法佈施,沒有騙子壞人我們難修無畏佈施。所以對包括乞丐在內的一切眾生都要平等恭敬,都要行慈悲喜舍。若在施舍時多念幾句佛號,擇機宣傳佛法就更圓滿瞭。

特別是“佈施之後,心不執著,不希求果報,此明達智慧之人心無所住,以無所住心回向無上菩提,能圓滿般若波羅蜜。”

若有功德回向法界、回向累世六親眷屬一切有緣眾生、回向所有一切眾生:生生世世、永遠得聞正法、聞即信受、滅貪嗔癡、滅盡一切惡業;發菩提心、消滅邪淫、斷惡從善、離苦得樂、成就菩提!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