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仁禪法師:往生凈土的人都是志性下劣、怯弱的?

仁禪法師:往生凈土的人都是志性下劣、怯弱的?

時間:2019-07-08 16:57:57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仁禪法師:往生凈土的人都是志性下劣、怯弱的?

疑問

曇鸞大師在《往生論註》裡提到:“軟心菩薩,但樂有佛國土修行,無慈悲堅牢心。”這就很容易讓我們產生一個疑問:“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是‘但樂有佛國土修行’嗎?現在我們害怕娑婆世界這樣的穢土無佛世界,要往生凈土,要去有佛世界修行,那我們是不是也屬於軟心菩薩呢?是不是不像堅心菩薩一樣,發瞭堅固勇猛的菩提心呢?”可能不少人會生起這樣的懷疑。

有一位在佛門中名聲非常大的法師說:“阿彌陀佛的凈土法門,龍樹與馬鳴等,都說是為志性怯劣的初心人說。”很有意思,這位有名的法師就說:龍樹菩薩、馬鳴菩薩都說,阿彌陀佛的凈土法門是為瞭志性怯劣的初發心菩薩講的。表面看來這好像很有道理,而且好像還有依據,說這是龍樹菩薩、馬鳴菩薩講的,確實非常容易迷惑人,實際上是似是而非。

現在佛門當中這種講法很普遍,很多人批評修凈土法門的人都是志性下劣的、怯弱的,不敢生生世世發菩提心,在娑婆世界度眾生,都是釋迦佛的不肖子孫。我們早殿的時候天天念“五濁惡世誓先入”,但是你現在偏偏不聽話,不好好繼承釋迦佛的遺志,“五濁惡世不先入”,不在五濁惡世度眾生,要逃到極樂世界去,所以你就不是釋迦佛真正的繼承人,相當於不肖子孫。有些人就是這樣批評學凈土的人的,甚至直接說學凈土就是軟心菩薩。

下面我們就對這個疑問作一個分析。

破疑

一、軟心菩薩的定義

我們往生凈土,是否就是曇鸞大師這裡提到、批評的“軟心菩薩”,“但樂有佛國土修行”?我們現在不在穢土發菩提心,不按通途法門,偏要按凈土法門,這不是軟心菩薩的作法嗎?

首先,我們要知道軟心菩薩的定義是什麼。軟心菩薩也是發瞭菩提心的,但是他在登地的時候,就要先把俱生的煩惱障徹底永伏不起,先要把自己的煩惱斷掉,不著急度眾生。這不是一般的凡夫人,本來就是聖者菩薩,隻是這個菩薩確實不勇猛,先求自瞭脫,再來度眾生,是這樣的一種方式。

這樣我們就知道,我們往生凈土,跟這裡的“軟心菩薩”不一樣。軟心菩薩是指這裡提到的“但樂有佛國土修行”,先求自己修行、斷煩惱,“無慈悲堅牢心”的菩薩。

這是從往生前來說的,你還是凡夫,不是菩薩。

貳、極樂世界全都是堅心菩薩,沒有軟心菩薩

那我們往生西方之後,會不會在極樂世界貪求享受,“但樂有佛國土修行”,就成為軟心菩薩瞭呢?有些人可能還有這個擔心。

在後面曇鸞大師就會專門指出,極樂世界全都是堅心菩薩,沒有軟心菩薩。所以我們千萬不要搞錯瞭,以為隻要往生凈土,先在凈土修行就叫軟心菩薩。這其實和“但樂有佛國土修行”的軟心菩薩是完全不一樣的。

叁、“但樂有佛國土修行”與“暫樂有佛國土修行”有別

接著我們還要分析,這裡提到的是“但樂有佛國土修行”,與“暫樂有佛國土修行”有差別。“但樂有佛國土修行”,也就是他隻求先斷煩惱,對於度眾生,確實如這裡講的,是“無慈悲堅牢心”;但是“暫樂有佛國土修行”就是暫時的,是先往生到有佛國土,這是不一樣的。這些微細的地方,我們都要去辨析。

肆、聖者與凡夫有別:龍樹與馬鳴說志性猛利的初心人不用往生凈土瞭嗎?

另外就像前面也提到的,我們一般的往生者本來還是凡夫,和軟心菩薩不一樣,在對比的時候這裡是有差別的。

從往生前,我們再作一個對比分析。特別是佛門中有些人說:“阿彌陀佛的凈土法門,龍樹與馬鳴等,都說是為志性怯劣的初心人說。”是不是這樣呢?這全都混淆瞭,似是而非,極具欺惑性。對於凈土法門,龍樹菩薩、馬鳴菩薩到底是怎麼講的?我們下面來作一個分析。

龍樹菩薩說,菩薩分兩種:一種是得無生法忍的,還有一種是新發意(初發心)菩薩,地前的菩薩。你如果已得無生法忍,那麼可以五濁惡世度眾生;如果還未得無生法忍,還是地前菩薩,那就要先往生凈土,等忍力成就瞭再來度眾生。龍樹菩薩是這樣講的。

而馬鳴菩薩在《大乘起信論》裡面是怎麼講的呢?馬鳴菩薩說,如果我們按一般的通途法門修行,發菩提心沒有這麼容易,一般要從初信、二信……一直修到十信,一萬大劫進入初發菩提心住。如果沒有進入初發菩提心住,僅僅是在十信當中,信心還沒有圓滿堅固,菩提心還會退。到瞭初住,菩提心就不退瞭。

即使你一萬大劫修成瞭,從菩薩的位次來講還是十信位,那十信前就更不用談瞭。這時候菩薩就畏懼在我們娑婆世界五濁惡世發菩提心,因為生生世世不退是很難的。因為還會退,所以他當然就會畏懼:“到時候菩提心退失瞭,甚至墮落瞭,那怎麼行?”

這個時候,如來有一種殊勝的方便,可以攝護行人的信心,使你不退。什麼方便呢?就是往生凈土。在凈土當中,你的菩提心修成瞭、不退瞭,到時候你可以回到娑婆世界度眾生。這是馬鳴菩薩《大乘起信論》裡面講的。

但是現在竟然有人說龍樹菩薩、馬鳴菩薩講,志性怯劣的初心人才往生極樂世界。龍樹菩薩、馬鳴菩薩是這個意思嗎?難道龍樹菩薩、馬鳴菩薩說過志性猛利的初心人就不用往生凈土瞭嗎?

龍樹菩薩隻說得無生法忍的菩薩可以不用往生凈土,否則新發意菩薩,地前菩薩都應該往生凈土,等忍力成就之後,再來度眾生。

而馬鳴菩薩也沒有說往生凈土的人是志性怯劣的,隻是說你還沒有一萬大劫入初發菩提心住,還在十信位,你的信心還沒有成就,還會退。這時候如來用殊勝的方便可以攝護你的信心,使你不退。馬鳴菩薩是這麼來贊嘆的凈土法門的,確實太殊勝瞭。

但是現在這個殊勝的講法,到瞭有些人口中,就變成瞭:“龍樹與馬鳴等,都說(凈土法門)是為志性怯劣的初心人說。”這完全就是借口龍樹菩薩、馬鳴菩薩,實際上是誹謗凈土法門,也是誹謗龍樹菩薩、馬鳴菩薩,這兩位大菩薩根本沒有這個觀點。

伍、龍樹與馬鳴的本意是什麼?借口龍樹馬鳴,實是顛倒說法

下面我們再來看第五方面,龍樹菩薩與馬鳴菩薩的本意到底是什麼?難道是像有些人講的,是批評往生凈土的人都是志性怯劣的嗎?所以就不用往生瞭?

龍樹菩薩、馬鳴菩薩是極力地提倡、強調要往生凈土的,甚至龍樹菩薩《十住毗婆沙論》裡講,你隻要沒有登地證無生法忍,都應該要往生凈土。而馬鳴菩薩是說(這個要求退一步瞭),你如果沒有圓滿一萬大劫,菩提心、信心沒有堅固,生生世世都可以不退瞭,那你最好往生凈土。龍樹菩薩、馬鳴菩薩的本意是這樣來贊嘆凈土、弘揚凈土的,但是現在有人竟然借口龍樹菩薩、馬鳴菩薩來誹謗凈土,這也是誹謗瞭這兩位大菩薩。實際上這種顛倒說法是謗法、謗僧。

這種講法非常可怕,極具欺惑性,所以現在受這種講法影響的人不少。現在佛門中這種講法的影響極大,大到我們無法想象的程度。往往這樣的人對凈土很難深信。即使他不誹謗、批評凈土法門,他也會說:“凈土隻是為志性怯劣的人講的,真正的學佛人應該要生生世世發菩提心度眾生,或者這一生就應該要行菩薩道,建立人間佛教、人間凈土,這才是釋迦佛的本意。否則你就不是佛真正的子孫,而是不肖子孫。”

這種講法看起來很有道理,而且很高調,但實際上呢?這不是釋迦佛的本意,也不是龍樹、馬鳴菩薩的本意,完全是顛倒說法。

對於這種講法,我們要辨析,千萬不能受影響,否則如果以後你碰到瞭這種講法,有可能就會退心瞭。而且碰到有人受這樣講法影響的時候,你也應該作一個辨析。

這裡曇鸞大師說“見有軟心菩薩,但樂有佛國土修行,無慈悲堅牢心。”要註意,我們要知道真正的“軟心菩薩”的定義。“軟心菩薩”是指入瞭菩薩位的聖者,而不是凡夫。

龍樹菩薩、馬鳴菩薩並沒有讓我們凡夫不用往生有佛國土,不要往生凈土。在你未得無生法忍之前,應該先見佛得無生法忍,忍力成就瞭再回來度眾生,這些菩薩是這麼講的。

摘自:仁禪法師《往生論註講記》

文章轉自微信公眾號:凈土解行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