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仁禪法師:搞定往生大事,不修他法又有何憾?

仁禪法師:搞定往生大事,不修他法又有何憾?

時間:2019-07-08 17:02:32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仁禪法師:搞定往生大事,不修他法又有何憾?

信、願、行三資糧是凈土法門的關要,說起來非常簡單,學凈土兩天的人都知道,但其實它並不是我們想得這麼簡單,要講深、講廣的話,可以非常深、非常廣。

比如,這裡的“信”,如果按標準、圓滿的條件去講,就應該像蕅益大師《彌陀要解》中所講的“六信”——信因、信果、信事、信理、信自、信他,包括瞭事理兩方面。但是如果從最低的條件上講,那就不一定要按“六信”這麼高來解釋。

“六信”是標準條件,而最低條件就是事相上的真信切願,就像善導大師《觀經四帖疏》中對《觀經》三心——“至誠心、深心、回向發願心”的解釋一樣。《觀經》三心就是真信切願,善導大師完全是從事相上對信願作瞭抉擇,這是最低的往生條件,非常重要。

但是現在有一些人並不知道往生的最低條件真信切願的重要,而是好高騖遠,喜歡高法、大法,喜歡很高深的禪凈不二、事理圓融,對高標準的信的條件一聽就非常歡喜。

歡喜確實是很歡喜,但問題是你能做到多少?能相應幾分?如果講法講得很高,聽者、講者確實都會覺得很痛快,因為人人都喜歡大法、深法,喜歡高妙、深奧、玄妙的法門,越是搞不懂就越有興趣。但是他忘記瞭自己學佛是為瞭什麼。你學佛是要瞭生死、出輪回的,而不是為瞭面子,不是要一個“我是修高法、大法的人”的名聲。我們不要這些假的名聲,而應該要真實的利益。

最低的往生條件,其實也就是最重要的凈土關要。雖然條件確實很低,但是就依真信切願,不需要任何念佛功夫(雖然講要信願行具足,但這個“行”是不離信願的“行”,不是念佛功夫),就可以決定往生、百分之百往生,或者像後面印祖講的,是“萬不漏一”的。還有什麼事情比這更重要呢?

我們之所以無量劫來一直都在輪回,到現在還沒有出去,就是因為好高騖遠。如果你真的對自己負責任,不是為瞭名,而是為瞭生死而學佛,那就不要去祈求跟自己現在的根機情況暫時不相應的法。這些法雖然好,但對你來說就隻是種一個善根、結一個緣而已。雖然可以種一個金剛種子,但是我們無量劫來在佛法中已經不知道種過多少金剛種子瞭,難道現在這一輩子你還隻是準備種一個種子而已,還不想出輪回嗎?

要想這輩子真正能夠出離輪回,那我們就要選一個跟自己現在的根機、程度能相應的法,這就是事相上的真信切願,不論理體,不談高妙的大法,不談禪凈無二,也不談事事無礙的華嚴法界、天臺圓教。僅僅就依這樣事相上的信願,而且沒有任何念佛功夫的要求,就可以讓你出輪回,這是一切法門中都沒有的。

要說瞭生死、出輪回的條件、門檻,凈土法門是最低的,你找不出第二個法門如此容易就能瞭脫生死。

所以,我們要老實一點,要有智慧,要選擇相合自己根機的法,不要好高騖遠。我們要看清自己現在是什麼程度,做相應自己程度的事情。我們先要在事相上的真信切願處好好努力,把第一個臺階先踏上去,這樣就能保證絕對往生,出離輪回,這是你千生萬劫以來都沒有搞定的。

如果這輩子能搞定這件事,那即使沒有開悟,沒有證悟大圓滿,暫時不修這些大法,又有什麼遺憾呢?反正能出離輪回瞭。還有比這更重要的事情嗎?

我們學凈土的人,千萬千萬不要受別人的影響,就像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中講“決定信相”時所講的一樣。什麼是決定信的相狀呢?就是不管什麼人來,即使是佛現在你的面前,告訴你還有一個更殊勝的法門,你也不會受影響,不會改變。

我們就是要有這樣的信心。這輩子我就認定瞭,必須要依凈土法門這個門檻最低、出輪回條件最低的法門,因為我找不到第二個這樣的法門瞭!如果你認定瞭這一點,理上首先有瞭這樣的認識,抉擇好瞭法門,那麼瞭生死的大事就相當於完成瞭一半。

接著,你就要死心塌地的在真信切願、斷疑生信上下一番功夫,直到生起勝解為止,這樣就能決定往生、百分之百往生,這是非常重要的。

雖然一般都說學凈土容易,隻要老實念佛就行瞭,但是真正老實的人非常稀有。即使是在認真學凈土的人當中,真正老實的其實還是很少。我們就是因為不老實,對凈土法門還是信心不夠,所以到現在都還沒有出離輪回。千萬劫以來,我們實際上不知道碰到過多少次佛法瞭,但是為什麼到現在還是沒有出離輪回呢?我們應該好好思考一下。

文章轉自微信公眾號:凈土解行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