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九者恒順眾生3:四攝法(中)

九者恒順眾生3:四攝法(中)

時間:2019-07-08 17:05:28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利行攝」就是行善利益眾生,使眾生因此生親愛之心,而願意接受佛法的教化。

《大智度論》中記載:有一老比丘視力不佳,縫衣服時,不小心針線脫落,找瞭很久都無法尋獲,心中非常苦惱,於是呼喊請求幫助,佛陀知道瞭,立即現身前來幫助他。老比丘認出佛陀的聲音,歡欣無比地說:「佛陀,您已經圓滿成就無量的功德,為何不嫌這點小事,還來幫助我呢?」佛陀回答:「我就是因為心無疲厭,持續幫助眾生而成佛,現在雖已成佛,利益眾生的心仍然永不衰減。」老比丘感動萬分,懇請佛陀為他說法,因而啟發慧眼,同時也恢復瞭視力。佛陀為瞭度化老比丘,可以現身為他撿一根針,聖者平等視一切眾生如子,為瞭利益眾生而不舍小善之利行,於此表露無遺。

以身口意之行利益眾生,乃是修行學佛者首先要學習的事。如居士到道場發心,或出坡作務,如擦佛像、打掃等等,或在行堂為大眾端菜飯,或禪七時擔任護七的工作,或關懷臨終的人,為他們助念……,這些都是「利行」,都是發自內心真誠的奉獻。藉由這種奉獻的精神與身體力行,一方面消弭內心慳貪、自私的習氣;另一方面,也可修得福報;同時,藉由這些利行與大眾結緣,將來當我們需要他人幫忙時,也一樣會獲得援助。出傢法師們更是奉獻自己的一生,不分晝夜、不計報酬地為大眾服務。如知客法師和靄可親的為來寺參訪者介紹環境,大寮法師為大眾準備可口的齋飯,乃至住持法師說法不斷……。法師在無有疲厭的利他之行中,逐漸放下瞭自我的執著,長養慈悲心;同時,由於此等無私奉獻的精神,居士因而對法師生起敬愛之心,也歡喜到道場來聽經聞法,修福修慧。

由此可知,藉由「利行攝」的實踐,菩薩與眾生皆能同沾法益、增益福慧,即能達到自利利他的目的。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