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法師:觀音菩薩是如何修成?
觀音菩薩是如何修成?
正如法師開示
大傢觀自在:
今天是農歷九月十九日,一般民間也稱這天為觀音聖誕,其實這天是觀音菩薩出傢紀念日。依慣例,各佛寺也會舉行隆重的紀念活動,南海普陀山的紀念活動最為熱鬧。全山人山人海,香煙繚繞,佛音蕩漾,住宿緊張。我們這裡也方便大傢慶祝,也舉行觀音菩薩出傢紀念活動。
觀音菩薩今日出傢瞭,經過艱辛的修行,修成瞭觀音菩薩。他是如何修成觀音菩薩呢?這是我們今天要關心的問題。觀音之所以修成觀音菩薩,根據佛典的記載,從根本上講,主要是作瞭四件事情,而成瞭人人頂禮膜拜的觀音菩薩。作瞭那四件事?就是“慈悲喜舍”。
慈悲喜舍是什麼?
《涅槃經•梵行品》中有這樣準確的註釋。經中原文是:
為諸眾生除無利益,是名大慈;
欲與眾生無量利樂,是名大悲;
於諸眾生心生歡喜,是名大喜;
自舍己樂施與他人,是名大舍。
慈悲喜舍前加個“大”,這便是修成菩薩的關鍵。缺少個大,則不可能成為偉大的菩薩。如何才算是“大”呢?超越時空,沒有設限,就是廣大無邊。
眾緣和合而生者,名眾生。泛指一切生命體。這個概念本身就夠大瞭。為一切眾生除去“無利益”,這叫大慈。無利益,就是指無益的、有害的、煩惱痛苦的事。我們是拿走你的利益,這便成不瞭菩薩。給予眾生許多許多利益快樂,這當然稱得上大悲。凡夫是給你制造痛苦,將快樂建立在你的痛苦上,用你的苦痛換取快樂。
為什麼菩薩會如此大慈大悲?因為“於諸眾生心生歡喜”。因為太愛眾生的緣故。為眾生奉獻,心生歡喜,義無反顧,歷無量劫無有疲倦。“自舍己樂,施與他人,是名大舍”,自己所有的,隻要對方需要的,統統都可以佈施,這種行為,就是大施舍。
如此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在座的各位能理解嗎?能效法嗎?當然,作不到。但是,將這個精神用於傢庭生活中怎樣?積極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我還是那句話,希望大傢能將慈悲喜舍運用於傢庭生活的現實當中,傢庭一定美滿快樂。用於傢庭,那麼眾生就是指你的傢人。在傢庭中,慈悲喜舍之前或加“大”或加“小”,回傢之後,可以商量。希望大傢在傢庭裡能慈悲喜舍,這是今天舉行慶祝活動的另一大意義。(2009-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