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柏霖:不義之財不能取,最終還報在子孫
《陰騭文》裡面講,《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節錄》裡面講,債主直接到你傢去投胎,當你的子女,你欠我的債嘛,他到你傢做你的子孫、做你的兒子。一出生的時候高臥在床,你要把他疼得像珍珠一樣,非常地愛惜他。欠債夫婦的那兩個人還要「百般珍惜,乳哺懷抱」,噓寒問暖,呵護寵愛。等到年紀長大瞭,愛子變成不孝討債子,將傢宅田園盡行揮霍,玩樂殆盡,「不留一針一草」。這時候他的父母回想半世辛苦經營,原來是借本求利息,枉為他人做牛馬。
現在是民國,我就講現代的公案,這個公案我也曾經講過。我一個朋友住在臺北市的天母,早期就是做農業耕作,買瞭很多土地,賺瞭很多錢,大概這樣累積瞭幾十年,大概累積瞭新臺幣有四億多。當時我在士林分局當組長的時候,他請我吃飯,那吃飯的時候,因為他有糖尿病註胰島素,所以他不能夠吃任何東西,連果汁也不行。那當時因為末學還沒有學佛,所以他是用一般的葷菜請我。我就跟他講,我說,你這個不能吃,那個不能喝,那你做人有什麼意思呢?那時候是我迷惑顛倒的時候。
後來我去天母派出所查勤的時候,所長跟我講,因為他擔任我們派出所的義警分隊長。義警就是幫助派出所維持交通秩序跟治安的民間組織,我們叫做義警。他因為生兩個兒子,老大跟老二,老大喜歡賭博。老二乖乖地,孝順,這個叫做報恩來的。老大跟他賭博輸瞭一億,他非常難過氣憤,派人把他抓起來以後,軟禁在我們臺北市士林的延平北路七段。但是業力就是不可思議,他兒子雖然軟禁在延平北路七段,還是被這些賭徒找到,再把他抓出去,帶出去賭輸瞭一億,那剛好就輸兩億瞭。他非常難過,一輩子奮鬥賺瞭四億,就是這裡講,原來是借本求利息,枉為他人做牛馬。
所以《陰騭文廣義節錄》講的這樣,你認為這是道德勸說,哪裡真的有這個事情呢?我講這個故事就是這個情形。最後他愈想愈想不開,最後他就去把剩下的不動產過戶給他的太太跟二兒子,還有跟人傢生的一個女兒。他穿瞭白色的衣服、白色的褲子、白色的鞋子,他的車子,奔馳車是白色的,就是大陸的奔馳車。最後在他臺北市士林的豪宅的地下室,吃三百顆安眠藥自殺。後來是因為守喪期間,他兒子不願意守喪,要請所長幫忙,一天五百元,請一個義警幫忙守靈。所長跟我講說,這個不孝子可惡到這種程度。就是這裡講的,債主直接到你傢投胎當你子女。
後來在去年,我到日本去演講,日本太和凈宗學會的一個師姐是擔任當時,因為我們打佛二的時候,是借日本的一個禪東院的佛寺,打佛二,就是念佛二永日共修。因為住持是一個日本人,所以太和凈宗學會就派一個臺灣籍的移民來擔任翻譯官。當我在講這個因果的時候,她事後跟我講,她說,黃警官,你講那一個吃安眠藥自殺的那一個人,她說,我認識。我說,妳怎麼認識?她說,他就是當時我祖母住在臺北市的時候,他叫我祖母的兒子去賭博輸錢,輸瞭非常多的錢,最後沒有辦法,我們的土地隻好抵押給他還賭債。他所擁有那個土地裡面的錢是我們傢的錢,他把我的祖母的兒子帶去賭博,輸瞭就拿我們的土地抵賭債。她說,隻不過短短幾十年,一二十年而已,二三十年而已,他就要還這個業債。
所以叫做如是因、如是果,你是這樣去騙人傢,賭博輸錢把人傢的土地騙過來,你現在就變成你的兒子把你的土地,把你的錢輸掉。這就是這裡講的,「動者萌於心,行者見於事」,為什麼造成這樣的結果呢?因為當時,這個剛才講,自殺的這位義警的分隊長,他當時在起心動念的時候,他就「非義而動,背理而行」瞭,他違背義理瞭。你怎麼可以把人傢的小孩帶去賭博輸瞭錢,再把人傢土地拿來抵債呢?因緣果報,真實不虛,因果不空。
摘自《太上感應篇匯編》(第一百三十七集) 黃柏霖警官主講
-
6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