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因法師:不用尋找,寶藏就在你身上
唐朝時有一位叫大珠慧海的人,為瞭學佛,不遠千裡來到江西開元寺,拜見當時的禪宗大師馬祖。
馬祖問他:“你來做什麼?”
大珠回答:“我來求佛法。”
馬祖說:“我這裡沒有佛法可求。你自己有寶藏而不顧,離傢亂走幹什麼?”
大珠大惑不解:“我自己的寶藏在哪裡呢?”
馬祖說:“現在我問的就是你的寶藏。”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僅是大珠,我們很多人都不瞭解自身的寶藏,它就是我們所擁有的特長與潛能。
認識自己的寶藏在現實生活中,低級如動物世界,高級如人類,都是靠發揮自己的潛能,依靠一技之特長而生存。譬如在動物界,狗以嗅覺敏銳而生存,因忠誠而討人喜歡;貓頭鷹以銳利的視力而生存,更適於夜間捕食田鼠。人類也是如此,教授、老師靠傳授知識維生,哲學傢靠稀奇古怪的想法維生,工程師靠技術維生,政治傢靠演說維生。
不少人不明白這個道理,無視自身擁有的特長,不去開發自己的潛能,而是把眼睛盯著別人,羨慕別人擁有的東西。看到別人做生意成功,他也想做;看到別人開餐廳,他也想開;看到別人搞房地產,他無視自己是否有此專長,也去搞房地產,結果往往以失敗而告終。這一切都是因為沒有隨自己的主因(潛能或特長),而決定自己的行為所致。
因此,成功不成功,無非是潛能發揮得好不好而已。人的希望就在他的潛能,找到瞭自己的潛能,希望就出現瞭;發揮瞭自己的潛能,希望就會變成現實。正確地估價自己,找出自身的特長與潛能,隨順這個主因,充分發揮它,就能獲得成功與幸福。
每個人的特長與潛能都不同人的潛能就像農人擁有土地一樣,土地有肥沃,有貧瘠。一定要在自己的土地上耕耘才會有收獲,不能因為自己的土地貧瘠就不去耕作,拿著鋤頭長籲短嘆,這樣是任何東西也長不出來的。
也不能看到別人的土地肥沃,就把秧苗種到別人的土地,這樣秧苗是長成瞭,也豐收瞭,但仍然不是自己的,忙到頭來仍然一事無成。
必須明白,這塊土地雖然貧瘠,但它是你的,維系著你的全部希望,唯有用全部的熱情來接納它,精心改良它。你可以努力施肥,精耕細作,你也可以改種其它的作物,這樣才可以把希望變成現實。
找到自己的位置,發揮特長與潛能我的一位朋友,原來在國內做房地產生意賺瞭不少錢。前年他到英國謀生,他覺得英國人很喜歡中國菜,開餐廳一定能賺錢。他無視自己既無經營餐廳的經驗,又無炒菜的常識,也沒有這方面的人脈關系,輕率開餐廳營業,他賠瞭五萬英鎊。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辛棄疾)。我們年輕時,未經人事,年少氣盛,以為世界上沒有我不可以做的事兒。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覺察到世界上有很多的無奈,應該做的事情很多,能做的卻不多,這是成熟的標志。
要明白我們的精力有限,必須把自己有限的精力用於一點,方能成功。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認識自己的特長,在社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持之以恒,勇猛精進地去發揮特長,才能得到成功。
文章轉自微信公眾號:寶蓮禪寺HK
-
6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