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海法師:明海法師:學會愛自己
我一直宣揚一個觀念:我們要學會怎麼“愛自己”。大傢難免會想,修行不是要讓我們變得更慈悲、更大愛、更愛眾生?怎麼會變成是愛自己呢?
我說,要愛眾生之前,你首先要學會愛你自己。這並不是說愛眾生不對,愛眾生的目標肯定沒有錯。但是如果我們還不懂得愛自己,就義無反顧的去愛眾生的話,你恐怕會陷入一個矛盾的環境,就是我一直把愛給出去,而我內在的愛卻沒有生長出來。換言之,我內在是會越來越來越空、越來越虛、不豐盈,當我們隻出不進,這就是透支。當有一天身心疲憊,就再也給不出去瞭。
要知道,我們給不出我們沒有的東西,也就是說,你內心沒有愛的存糧,你哪有能力去愛眾生呢?而你所有愛眾生的種種行為,恐怕都是演出來的,寅吃卯糧必然後續無力,到後來精疲力竭,甚至會怨聲載道,怨天尤人。
一個行菩薩道的人,正確的修行方式是:讓自己源源不絕的愛滿溢出來,不必擔心愛會匱乏,因為,如果滿足的感受充滿在你的生命裡面,我們再去給予的時候,絕對不會因為你的給予,而覺得缺乏和不足。但若是我們自己沒有滿足感便去給予,這並不是付出,而是犧牲。有犧牲就會有委屈,有委屈就有不情願。到後來犧牲到不能再犧牲;委屈到不能再委屈;你真正心不甘情不願的時候,你大概會總結一句話“佛教是騙人的”。因為你的給予是有期待回饋的,你的犧牲換不來對等的價值,你就對佛教失望瞭。
佛告訴你愛眾生,但他可沒告訴你別愛自己,因為你也是眾生之一。是你自己理解錯誤,以愛為名,還不會走就想帶著別人一起飛,結果雙雙摔死瞭還埋怨“佛教是騙人的”。你們記得你要照顧好自己,好好的愛你自己。
當我們能夠愛自己,我們的內在是豐盈滿足的時候,我們所給出去的每一份都是滿足的分享,而不是犧牲的給予。它所承載的那份祝福,也是來自於滿足的祝福,而不是心疼的以犧牲自己為代價。其實如果先學會愛自己再去愛他人,所有的付出都變得輕松起來,你也會有源源不絕的能量去愛眾生。
以前我們總聽說犧牲小我完成大我,那是建立在完成大我隻差“你”一個,這時候你去犧牲不容質疑。所謂“完成”,就是我“犧牲”,然後事情“圓滿”!但如果是幫助眾生,請註意,這並不是“完成”喔!如果你的犧牲對事情隻有些許的幫助,事情並沒有結束,卻要以犧牲自己為代價,那你就要好好的思考一下瞭。
當我們自己越來越圓滿,我們的力量就會越來越大。這除瞭能夠幫助到更多人,給出的幫助力度也會更大。這並不是叫大傢不要幫別人啊,而是你要幫助別人之前,請你先檢查一下自己,如果在幫別人的時候,不存在任何犧牲、勉強、委屈的感覺,那就沒問題。
舉個例子,朋友開口跟你借錢,希望你能幫他度過難關,因為他失業已久,經濟拮據,孩子都養不起瞭。你也覺得他很可憐,你衡量金額覺得幫他一把,就算他還不起,對你的經濟並不會產生影響,那你可以當做作善事幫幫他。
可是如果這一筆錢借出去,你必須縮衣節食,萬一他到時候還不起,你必須跟著拖累。又或者,你發現他向你借瞭錢以後,轉身就去吃喝嫖賭,那你的心態可以持衡嗎?如果綜合以上所說,你可以錢借出去後便不在意,那很好,你的給出並不是犧牲,而是一種出於慈悲無私的給予。
騙子這世界從來不缺,但是在我們給予的那一剎那,你的內心是無私的,而不是犧牲自己或勉強自己,真佈施不怕假乞丐,這個部分就沒有問題。
2017.8.21.(五)/東莞企石—快樂人生音樂分享會
文章轉自微信公眾號:明海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