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達真堪佈:夫妻關系處理不好,過不下去還離不瞭,怎麼辦?(上)

達真堪佈:夫妻關系處理不好,過不下去還離不瞭,怎麼辦?(上)

時間:2019-07-11 09:09:00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最好是能超越這一切,就是要開悟證悟,要明心見性。你真開悟證悟瞭,明心見性瞭,你就不會受外界的影響,同時也能把所有這些矛盾和沖突化解掉。如果修行沒有達到這樣的層次,就要轉變因果。轉變因果就是斷惡行善,斷一切惡業,行一切善業。佛在經中講過,夫妻不和這是曾經邪淫的果報。想改變這個因果,就要受持戒律,斷除邪淫,這個時候更不能犯戒,更不能做那些不道德的事情。有些人這個時候把握不住,又犯戒瞭,將來會有更嚴重的惡報。

學佛的人不能怕現世的報應,要怕造惡業、種惡因。你種下瞭惡因,將來就要感受果報。種瞭一次惡因,將來感受果報的時候,不是感受一次兩次,而是無數次的,是千倍萬倍的報應,而且越來越增長。所以真正有修行的人就怕造業,不怕現世的報應。你真想解脫,真想解決這些問題,最好是明心見性,最起碼也要斷惡行善,尤其是斷除邪淫。要好好受戒持戒,這樣才能轉變因果。這是唯一的方法,做不到就沒辦法瞭,隻能自作自受。佛講得清清楚楚,以前造的業,尤其是自己的行為不正,現在就要感受這樣的果報。所以應該懺悔往昔所做的惡業。

做懺悔最起碼要具足四種對治力。四種對治力中有返回對治力,就是下定決心,從今以後縱遇命難也不能犯這樣的錯誤。如果你當時下不瞭這個決心,懺悔也能減輕點業障,但是不能徹底消盡業障。你當時能下這個決心的話,才算是比較圓滿的懺悔。決心特別重要。也許你以後還會犯同樣的錯誤,但是懺悔時必須要有這樣的決心。如果當時你有決心,過後由於煩惱或業力,又沒有把握住,沒有控制得住又犯瞭,這也沒辦法,隻有再重新懺悔。

任何事都是,我們下決心以後要盡量做。但是肯定也有做不到的時候,也有做錯的時候,這需要重新如理如法地懺悔。我們是學佛修行人,在這個過程中,盡量要圓融,要容納,盡量不要傷害對方。你盡心盡力瞭,緣分到瞭也隻能隨緣。

婚姻的事,有的想結不敢結,有的想離不敢離,心裡很痛苦,這也是自己放不下。該結還得結,該離還得離,這是緣分的事。有修行瞭能解決,沒有修行怎麼也改變不瞭,隻能隨著緣分走。什麼事情都是,最好保持自然。你特意離婚這是錯誤;你執著不離婚這也是錯誤。該離就離,該過就過,要把握這樣的狀態。但是要保持適度也是很難的,有智慧才能把握得住。什麼時候該離,什麼時候該和,沒有智慧就分不清。這就是我們現在要學的。

也不是學佛的人堅決不能離婚,也不是學佛的人必須要離婚,一切都要隨著緣分走。我們要盡心盡力,盡量別傷害對方,別傷害眾生。我們對這些眾生,沒有什麼惡意,在不自私的情況下怎麼做都行,不會造業。如果是惡意的,特別自私地做肯定會造業。自己最清楚自己,自己看看,我們想離婚或者是不離婚,是惡意的還是善意的?是自私的還是利他的?如果是為瞭對方,就沒有什麼罪過。你為瞭自己的利益堅決不離,這也是造業。

任何時候都要觀察好自己的心,調整好自己的心態,這是最重要的。剛才我們講的超越因果,轉變因果,都在這裡。把自己的心態把握住瞭,會取舍就行瞭。一切都掌握在自己的手裡,不用考慮那麼多。但是我們現在總是考慮很多。現在很多人,不管是大人物還是普通人,都是為瞭各自的名利。結婚離婚也是這樣,根本不觀察自己的心態,不調整自己的心態,而去考慮這邊、考慮那邊,總是想不開。很多人都是為瞭面子,為瞭各種利益,都是自私的。其實把自己的心放平放正瞭就行瞭,對一個有修行的人來說很簡單。

看自己的發心動機,你今天要離婚是為瞭什麼?為瞭自己還是為瞭對方?為瞭自己還是為瞭眾生?你如果是為瞭對方,為瞭眾生,不自私、不自利,沒有惡意的情況下,不會擔因果,離婚也是個好事,也是一種行善。你自私自利,是惡意的,也不考慮對方,隻考慮自己的名利,怕失去自己暫時的利益堅決不離,你是在造業!你為什麼不離婚,或者你為什麼離婚?看自己的心,你是最清楚自己的,不用問別人。

大乘佛法完全看發心和動機,不看結果。佛經裡講得清清楚楚,大乘佛法是心地法門。心地法門是動機善一切善;動機惡一切惡。小乘不一樣,不隻講動機還要看結果。因為他還有自私自利,心不是完全清凈的,所以還要看結果。大乘佛法就不用,隻要完全是為眾生的。比如你一點點也不自私,完全是真心實意地為對方做事情,對方也知道你是真心的,萬一做錯瞭,結果不好他也不會怪罪你,就是這個道理。

 

閱讀全文
下壹篇:返回列表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