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時會感到身體很沉重,好像很多東西壓住自己
na mo a mi tuo fo
南 無 阿 彌 陀 佛
古大德所說,「不怕念起,隻怕覺遲」,念起是什麼?
是習氣,你要不起念,你不就成佛瞭?所以念起是自然現象,覺要快,念頭一起,馬上警覺到,「阿彌陀佛」,念頭歸到阿彌陀佛,不要隨著妄念去走。
念頭看到順境喜歡,那個喜歡念頭才生起來,第二個念頭接著又喜歡,第三個念頭,歡喜心一直一直起來,這是煩惱。
七情五欲裡頭,喜、怒、哀、樂、愛、惡、欲都是煩惱,不要以為,煩惱是我恨他,那叫煩惱;我喜歡你,喜歡也是煩惱。
清凈心裡頭沒有七情五欲,那才叫清凈,七情五欲是染污。
七情染污你的心,你看看喜、怒、哀、樂、愛這都是染污心的,後頭那個欲,惡也是的,惡是討厭,那個欲就是財、色、名、食、睡,那個五欲。
七情,最後是五欲,五欲是染身的,前面六個是染心的,你的身心都受瞭污染,你居住的地方叫穢土,不幹凈。
修行就要用這個功夫,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先怎樣?
先要把七情五欲降低,愈少愈好,時間愈短愈好,把念佛的時間愈長愈好,愈久愈好。完全用阿彌陀佛來代替,代替七情五欲,這七情五欲慢慢就淡化,念佛功夫得力瞭,一切時、一切處,你享受到輕安。
從自性裡面,因為自性清凈心慢慢現前,才透瞭一點點,你感到輕安,人感覺到很輕松、很愉快,沒有壓力,像飄飄然似的,輕飄飄。
這是什麼?煩惱輕,罪業消掉瞭。
人有煩惱,人有罪業,感到身體很沉重,好像很多東西壓住自己。
所以小乘講的苦、空、無常、無我,完全是真話,確實是六道眾生的真相。
自己不知道,不知道叫迷惑。
-02-
為什麼很多人一看到佛像就會哭?
有些人聽經、念佛的時候,會感動得流眼淚,這是什麼原因?
佛給我們說出來,是念佛的音聲觸動他的善根。他會有這個現象,證明他過去生中是學佛的,而且學得很不錯。
為什麼今天流淚?他前一生修持功夫還差瞭一點,沒去得瞭;
這一生很幸運又遇到瞭,他才會有這個感動。
有的時候,我們讀經、念佛,甚至會有寒毛直豎的現象出現,遇到這個情形,不要害怕,這也是觸動善根。
黃念祖老居士告訴我,他寫《無量壽經》註解時,不但會痛哭流涕,寒毛直豎的情形就有很多次——不是一次。痛哭流涕、寒毛直豎,真正用功,次數多寡,各人不同,會有這個情形,會遇到的。
我們讀經文,突然之間心開意解,忽然明白瞭,明白的時候就會“寒毛直豎”,或者感動地流淚。這種情形是你前世“曾作佛道”,你過去生中曾經是修行人,曾經修學過這個念佛法門,所以你不是凡人。
凡人是普通的人,普通人過去生中沒有學過,他沒有善根;
有善根的人,過去生中修學的這個善根、這個種子會被觸動。
這個種子被觸動,就會起現行、起作用。起什麼作用?
對於凈土法門能信、能願、肯念佛往生。
佛告訴我們,念佛的音聲,能觸動我們的善根。
我們今生遇到凈土法門,第一殊勝的法門,的確是希有難逢,隻要我們肯認真努力學習,在這一生就能成就,就能永脫輪回,到極樂世界去作佛。
-03-
回頭阿彌陀佛像
1082年2月15日晨,50歲的永觀法師,在佛堂經行念佛,忽見阿彌陀佛從法座上下來,在前引領他一起經行。
永觀師一時驚訝、感動,不覺腳步慢下來,與佛的腳步越離越遠,正在躊躇的時候,阿彌陀佛忽然回頭對他微笑著說:“永觀,遲矣!”
永觀法師感於阿彌陀佛的悲心,為瞭永志其事,傳達彌陀引領眾生向極樂凈土前進的內涵;也時時以身為引領者,掛念著跟隨在後的人跟上與否,於是請匠師創作這尊獨具風格的“回頭阿彌陀佛像”,以傳後代。
這尊阿彌陀佛向左肩身後轉頭探望、頻頻回首,擔心掛念他那流浪的窮子漫漫長紅塵中,步履艱難,跟不上進度。
佛說,我已經等瞭你十個大劫瞭啊!十劫以來,你的往生大事,我早已為你成辦,你今日始來念佛,當下,就是解脫的因緣具足之時啊。
為什麼阿彌陀佛接引像都是站著,而不是坐像呢?
佛的大慈悲心裡面偏憐三惡道六道輪回的罪惡受苦生死眾生,因為對斷瞭見、思惑的聖人阿羅漢——已上岸者,佛可以暫時放點心;
對於還在水裡面掙紮的即將遭受滅頂之災的眾生,如果不趕緊救他到岸上來,就不知道他要漂流到什麼地方去瞭。
比如做父母的,傢裡有幾個孩子。父母對於那些身心健康很聰明的孩子——能考上大學、有好工作、能在社會上很好地站穩腳跟的,就比較放心一點。
如果傢裡還有一個殘疾的孩子,生活不能自理,父母對他的關心就會更多一些,要為他考慮好一切;就算自己過世瞭,還要預先安排好他生活上所有的一切。這就是偏憐,對最沒有本事的、最造孽的、最沒有生存能力的子女,更加瞭一份關註。
我們就從理解父母親的心開始,去理解阿彌陀佛的大慈悲心。實際上,佛對我們的慈悲心要遠遠超過父母。
第一,從時間上來說,父母對我們的慈愛也隻有這幾十年,百歲的父母也保不瞭身後的子女;而佛對我們慈愛是無量劫,時間上沒有盡頭,生生世世都傾註關愛。
第二,從性質上來說,佛對眾生的這種慈悲極為深厚,比父母還深厚。父母可能對比較乖巧孝順的孩子,他很關愛;如果這個子女非常頑劣,不聽話,常常忤逆,做父母的可能心理上就很討厭,就很排斥,甚至要斷絕跟他的關系——我不管你瞭,可見慈愛還是有限度的。
而佛對這些六道輪回的罪苦眾生,沒有一念的厭棄,乃至於五逆十惡下阿鼻地獄的眾生,哪怕他原來誹謗佛,甚至出佛身血,隻要他能夠最終有一念的懺悔,念佛求生極樂世界,佛也不舍任一眾生,都慈悲地攝受,接引往生。確確實實佛恩浩大,無與倫比。
-
6
-
5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