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宣化上人:最徹底的佈施

宣化上人:最徹底的佈施

時間:2019-07-12 16:52:09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出世俗的傢,出煩惱無明的傢,出三界的傢。

菩薩中的大菩薩,他擁有最富麗堂皇的陳設,美輪美奐的住宅,以及種種精美的資生之具。如是眾多高貴的物資,倘若有人向他乞求,菩薩毫不猶豫的立刻贈送他。菩薩修佈施法門,對於傢庭的一切他都沒有執著心。他的心目中,早已遠離瞭傢族觀念。他明白傢本來就是空的,因緣和合而組成的,緣盡就各自分散瞭,有什麼值得執著呢?他根本就厭惡傢中所有的動產和不動產,以及那些資生的工具物資。

在日常生活中,不貪取華服美食五欲的享受,所以他的心不會被那些物資所系縛。知道這個傢終會離散,不會永遠存在,所以他的心對傢庭觀念很淡薄,常常都想舍棄這個世俗的傢,出傢修道,更求出離三界的傢。至於傢庭的一份子如妻子,等於是個脖鎖,把人的頸子扣得牢牢的。兒子就是腳鐐,拖得動不瞭腳步。女兒就如手銬,手都不能動一下。一個人像這樣周身都被捆綁著,連呼吸都沒有自由,還談得到自在嗎?又有什麼可以愛著的呢?

菩薩看破這些,放下一切,為瞭免受傢的逼迫,所以他隻求出這世俗傢,去修學菩薩行。用修習諸佛所說的八萬四千法門,而證得菩提道果,來莊嚴自身。把身外的資財完全舍掉,不生悔心。菩薩這種作風,常常受到十方諸佛的稱揚贊嘆:善哉,善哉,善男子!你真精進,發如是大菩提心,做人所不能做的事,舍人所不能舍的傢財舍宅,一切所有,都能惠施與人,而不悔、不留戀、不執著,真正難能可貴。菩薩見有來乞求的人,心中無限歡喜,無盡的慶幸自己有行大佈施的機會。

出傢是件不容易的事,並不是說剃除瞭須發,穿上袍,搭件袈裟,說幾句機鋒話,滿口佛呀、法呀的,說大篇好聽的道理,坐在那兒閉眼參禪。這隻可算為穿佛的衣,吃佛的飯,表演一個出傢人的樣子。如果能言行一致,苦口婆心,慈悲平等待人接物,人前人後不違正道,這才能說是位本份的出傢人。

出傢人有三種:一、身出傢心不出傢。二、心出傢身未出傢。三、身心都已出傢。

出傢有三個程度不同的傢,就看各人的修持工夫而定。

一、出世俗的傢:這就是一般的出傢弟子──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

二、出煩惱無明的傢:出傢後各人修持的進境,祇有自己知道,不過在個人的語默動靜中,旁人也可以看得出來。一個出傢人的習氣毛病,一天天減少,貪瞋癡的表現,日日在消滅,那就是古德說的:“無明分分破,法身分分證”的現象。這位出傢人,他正努力沖出煩惱無明的傢,向菩提大道上走。

三、出三界的傢:這就是出傢人的第一個目標,也是一切修學佛道的七眾弟子的第一個目標。這時就永斷生死,以後隨自己的願力,自由來去九法界中度化眾生,成就瞭出傢的第一快樂。

菩薩又願一切眾生,能夠解脫傢庭的束縛,入到諸佛的傢族,修學諸佛所說的法門,勤修清凈梵行。又願一切眾生,把慳貪的污垢心丟掉,轉變成歡喜佈施的喜舍心,樂於施舍所有的資財,永遠不生退轉心。又願一切眾生,永遠離開世俗的傢庭觀念,什麼升官發財、揚名顯親、傳宗接代等世法。更不要貪圖不義之財,聚斂囤積、收藏珍寶,這種事都是造業惹禍的根苗。古人說:“多藏必後亡”,藏得多,丟得慘。

又說:“身邊無愛物,自無煩惱生”。古人說得一點不錯,身邊愛戀的東西多瞭,煩惱不停的纏繞著,這也愛那也舍不得,死都不閉眼,最後還是兩手空空而去。菩薩教化眾生,要懂得少有欲望,滿足現實,自然樂在其中。

又願一切眾生,趕快出離世俗之傢的煩惱束縛,學佛法學修清凈行,將來住到佛的傢裡,與佛同住。又願一切眾生,得著圓融無礙的究竟法,把一切障礙人的染污法都滅除掉,清凈自在。又願一切眾生,離開傢屬的私情溺愛,雖然現的是在傢身份,但是心中並不執著在傢屬愛中。又願一切眾生,善於勸化誘導那些沉溺在傢法中的人,開示傢屬的組合,都是因緣所成,不要太執著。他引用大智大慧佛所說的人生道理,指導那些迷誤者,就是無法離開世俗的傢法,也要信仰佛法,修學佛法,明白佛法,不受傢法的束縛。

又願一切眾生,雖然現身在世俗的傢族中,心卻是常隨順著諸佛的智慧,修行辦道安住不動。又願一切眾生,現在雖然沒有出傢,還是個在傢的居士,但他們的心願卻已住在佛的地位,能夠普遍令無量無邊的眾生,發起歡喜心,發大菩提心。這就是菩薩中的大菩薩,佈施舍宅時,對眾生所作的善根回向。為的是使眾生能夠成就猶如菩薩的種種大願,以及神通智慧的緣故。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