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一萬個小時的定律與老法師提出來的學習方法不謀而合。

一萬個小時的定律與老法師提出來的學習方法不謀而合。

時間:2019-07-13 08:59:56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一萬個小時的定律與老法師提出來的學習方法不謀而合。

作傢格拉德威爾在《異數》一書中指出:“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瞭持續不斷的努力。隻要經過1萬小時的錘煉,任何人都能從平凡變成超凡。”他將此稱為“一萬小時定律”。要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傢,需要10000小時,按比例計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個小時,一周工作五天,那麼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傢至少需要五年。這就是一萬小時定律。

那麼如果每天花3個小時,10000個小時就是十年。老法師經常說要找好老師,每個老師研究一門學問,花10年,那個人就是那個學問的專傢,原來是非常科學的。

下邊是一些實例(引用於百度百科)

一萬小時定律:美國兩位暢銷書作傢,丹尼爾·科伊爾的《一萬小時天才理論》與馬爾科姆·格拉德韋爾的一本類似“成功學”的書《異數》,其核心都是“一萬小時定律”,就是不管你做什麼事情,隻要堅持一萬小時,基本上都可以成為該領域的專傢。

英國神經學傢DanielLevitin認為,人類腦部確實需要這麼長的時間,去理解和吸收一種知識或者技能,然後才能達到大師級水平。頂尖的運動員、音樂傢、棋手,需要花一萬小時,才能讓一項技藝至臻完美。

一萬個小時是怎麼算出來的?

格拉德韋爾一直致力於把心理學實驗、社會學研究,對古典音樂傢、冰球運動員的統計調查改造成流暢、好懂的文字。在調查的基礎上,他總結出瞭“一萬小時定律”,他的研究顯示,在任何領域取得成功的關鍵跟天分無關,隻是練習的問題,需要練習1萬小時——10年內,每周練習20小時,大概每天3小時。

每天3小時的練習隻是個平均數,在實際練習過程中,花費的時間可能不同。上世紀90年代初,瑞典心理學傢安德斯·埃裡克森在柏林音樂學院也做過調查,學小提琴的都大約從5歲開始練習,起初每個人都是每周練習兩三個小時,但從8歲起,那些最優秀的學生練習時間最長,9歲時每周6小時,12歲8小時,14歲時16小時,直到20歲時每周30多小時,共1萬小時。

“一萬小時法則”在成功者身上很容易得到驗證。作為電腦天才,比爾·蓋茨13歲時有機會接觸到世界上最早的一批電腦終端機,開始學習計算機編程,7年後他創建微軟公司時,他已經連續練習瞭7年的程序設計,超過瞭1萬小時。

為什麼是一萬個小時?

“一萬小時法則”的關鍵在於,一萬小時是最底限,而且沒有例外之人。沒有人僅用3000小時就能達到世界級水準;7500小時也不行;一定要10000小時——10年,每天3小時——無論你是誰。

這等於是在告訴大傢,一萬小時的練習,是走向成功的必經之路。

音樂神童莫紮特,在6歲生日之前,他音樂傢的父親已經指導他練習瞭3500個小時。到他21歲寫出最膾炙人口的第九號協奏曲時,可想而知他已經練習瞭多少小時。象棋神童鮑比·菲舍爾,17歲就奇跡般奠定瞭大師地位,但在這之前他也投入瞭10年時間的艱苦訓練。

在大量的調查研究中,科學傢發現,無論是在對作曲傢、籃球運動員、小說傢、鋼琴傢還是象棋選手的研究中,這個數字——一萬,反復出現。

這是“一萬小時法則”被提出的事實論據。(引用結束)

那麼我們凈宗學人,每天能堅持拜佛,念佛,誦經,聽經,每天3個小時或更多,積攢到10000個小時,一定能有些成就的。每天3小時,10年之後一定有受用啊。何懼不能往生極樂世界呢。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