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石上話前因:李源與圓澤禪師的兩世緣
唐朝代宗時候的京都,河南洛陽城內,有一佛寺名叫惠林寺,原先是已故光祿卿李憕的府第,由其子李源捐獻而成為佛寺。唐朝因安祿山叛變,東都洛陽被陷,李憕據守府中,不肯降賊,因寡不敵眾而被殺死。他的兒子李源年少的時候,以貴族子弟,生活豪奢,交遊甚廣,嗜好音樂,善於歌唱,在當時很有點名氣。但是自從他的父親李憕死節之後,他心中非常悲痛憤慨!於是發誓:不做官、不娶親、不吃肉,獨身居住惠林寺中五十多年,成為一個在傢修行居士。寺中住持圓澤禪師,善於經營寺產,且懂音樂,與李源成為知己好友,兩人整天相對交談,總是說個沒完,人傢亦不知道他們談些什麼?
有一天,他們兩人相約去遊歷四川的峨嵋、青城二大名山。李源要經由湖北乘船從水路溯江而上,進入四川;圓澤要取道陜西的長安與斜谷,經陸路入川。二人意見不同爭持瞭半年,李源的心事,圓澤能知道,而圓澤的心事,則李源不知,可是圓澤又不便講出來,結果李源堅持他的意見,而且振振有詞的說:“我已經發誓不做官,斷絕與官場中人的來往,現在怎麼可以再去京都長安呢?要是遇見那批官場中人怎麼辦?他們以為我改變瞭主意瞭。”圓澤聽瞭他的這一段話,半天才嘆口氣說:“一個人的行動是不由自主的啊!”(意思是業力不能改變瞭)隻好依照李源的話,向湖北進發。船兒行到南浦地方,因為要準備上灘,於是天不黑就靠岸停船,從船艙望見岸上一個穿緞衣褲的婦人,肩負著瓦甕到河下來取水,圓澤一見她就流著眼淚說:“我不肯走水路就是因為怕遇見她喲!”李源不瞭解而又很吃驚的問:“我們一路上看見的女人不少,為何您就怕看見她呢?”圓澤哭喪著臉說:“這婦人姓王,我應該做她的兒子,她已經懷三年瞭,因為我不肯來,所以她就很久生不下來,現在既然遇見瞭,那就不能再逃避,隻好去投胎瞭。希望您以符咒相助,催生快產,請您在這裡多留幾天,幫忙料理我的身後事。到瞭三朝日,請您來王傢看我,我以一笑作為證明。過後十三年的中秋月夜,再請您到杭州天竺寺外,我們還可以再度相見。”李源聽完這一段話,心中非常後悔而又很難過,一邊流著眼淚,一邊為圓澤準備沐浴,更換衣服,一切完畢之後,到瞭傍晚的時候,圓澤當真死瞭。
李源使用催生符咒,使王氏女人很快而又平安地生下一男嬰,這便是圓澤的第二生瞭。等到三朝日李源去王傢訪問說明來意,要求抱出嬰兒一見,王傢立刻許可,當李源抱嬰兒在手時,果然一笑,李源卻不禁淚流滿面,便將詳細情形告訴王傢,王傢也就拿出錢來將圓澤安葬於山下。
李源亦無心獨自遊川瞭,於是轉回洛陽,抵達惠林寺時,才知道圓澤早寫瞭遺書,叫他的徒弟交給李源,交代後事。李源等著到瞭第十三個年頭,便南下向杭州西湖出發,準備赴八月十五日中秋夜在天竺寺外相會之約。李源先到寺外等候,那晚月光明亮,忽然聽到葛洪井旁傳來歌聲,隻見一個十幾歲的牧童頭上挽著雙髻,身穿短衣,騎在牛背,手持竹棍敲著牛角口唱山歌:“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莫要論,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長存。”李源一聽到這隻歌,知道牧童就是圓澤,便大聲的說:“澤公您好!”隻見牧童遠遠答話:“李公真有信用,這麼遠來辛苦您啦!不過您的俗緣還沒有完瞭,請你不要過來,你我前途不相同,不能接近,如果您能精勤修行而不墮落的話,將來我們還有相見的機會,珍重!”牧童帶轉牛頭,口唱山歌而去,歌曰:“身前身後事茫茫,欲話因緣恐斷腸,吳越山川尋已遍,卻回煙棹上瞿塘。”牧童的歌聲漸漸遠瞭,也不知他往何處而去,這牧童便是圓澤的後身。
李源於是轉回洛陽,仍然居住惠林寺中,兩年之後,有大臣李德裕向唐代宗保奏:李源為忠臣之子,很是盡孝,請予以官職。代宗準奏,封李源為諫議大夫。這便是李源所未能瞭脫的俗緣,但是,李源確實已經看破世情,淡泊名利,不肯就職,竟然老死在惠林寺中,死的時候,已經八十歲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