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怎樣修才能不淫不漏
禪定功夫做得好,才能升天,但一般人升天的第一步都做不到,為什麼?因為男女關系斷不瞭。所以小乘果位,先從基礎來講。不隻男女關系不可以,連遺精、手淫,乃至所有的自慰方法,或者意淫,都不可以。所以小乘第一條戒律是戒淫。
不漏精不是指漏精液,修持的人應該在沒有發動精液以前化掉它。道傢廣成子說:“情動乎中,必搖其精”。心中有一念,感情一動,精氣已經在散瞭。精的道理是這個精,不是精蟲的精。何況還有遺精(道傢稱漏丹)、手淫、自慰等。基本上先要守住這個戒,但據我所知,一般人做不到,打坐坐瞭幾天,又垮瞭。
其次是飲食。有許多人功夫做得好,但腸胃吃出毛病,又搞壞瞭。
我們的六根都在漏,而身根的漏,最重要的就是漏丹。現代美國的性觀念問題非常嚴重,這且不談。至於我們修道為什麼不能得定,性的問題過不瞭關,所以不能得定。楞嚴經再三強調,淫根不斷,如要得定,猶如“蒸砂成飯”,怎麼能成功呢?
所以修行若淫根不斷,如蒸砂成飯。這個根是什麼根?過去杭州有一個和尚,是個很有名的法師,人傢說他的淫根斷瞭的,看到在傢女或尼姑,就和她們抱在一起,大傢也不在乎。因為他為瞭修道,自己硬拿剪刀把生殖器剪瞭。這怎麼是淫根斷瞭呢?淫根不是指這個,淫根是心理,這和尚比誰都犯戒,這很嚴重,他因為自己生理部分一剪,就這樣亂來,一天到晚在犯淫戒——意淫。所謂淫根這個根,是指意識。
意識上有性的欲念以後,就有各種漏丹的後果。一般這個漏,隻是指身漏。實際上,六根都在漏。
要把這個欲念完全凈化瞭,才能得定。壓制不是斷,像那個和尚也不是斷,那個根仍然存在。但真要斷淫根,一定要到四禪定才能夠斷。
所以大傢打坐,從頭頂到手指尖,每一根神經都沒有得樂,就是因為精不滿的關系,都因為是有漏之因的關系。我們打起坐來,生理不能舒暢,心理不能清凈,念頭不能專一,不能真得定,都因為有漏的關系。
我們打坐有時很清凈,是因為六根都收攝瞭,少漏一點,自然就好一點,慢慢多坐,做到不漏,生理自然起變化。在我所說“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一書中,敘述的氣脈過程是必然要經過的。這本書隻講督脈,沒講任脈。任脈是自律神經部分,包括五臟六腑部分,任脈若通瞭的話,中脈也就通瞭,任脈是比督脈還難通的。
真到瞭任脈起變化,五臟六腑等於換瞭個位子。如果見地道理不清楚,會嚇死的,這也是唯心的作用。佛經上講脈解心開,確有此事。心脈解開是非常難受的,好像在心口上挨瞭一刀一樣,不過打開瞭後,真是舒服無比。胃氣打通尤其難受,好似胃連著肺部、肝臟,一下子給人撕瞭下來一樣。打開瞭,就好似五臟六腑都換瞭一個。換句話說,心肝脾肺腎的功能慢慢壞瞭,自己裡頭慢慢給你拆下來,換瞭一個新的裝上去。
任脈通瞭以後,當然,所緣的觀想還是在定境中,這個知覺定境界,同我們生理上的變化沒有關系,這時才會懂得解脫。
假定這時因生理上的各種變化,我們當場死瞭,我們那個靈明覺知照見自己變化的,正如心經所說:照見五蘊皆空,無所謂瞭,要死就死,沒有什麼瞭不起。我們隻要把定的境界保持著,等任脈完全打通瞭以後,就可以達到真正的初禪。
當然,任脈通沒有這麼簡單,修行是苦行。道傢有個名詞叫“焚修”,修行者稱“煉師”,硬是像在火中鍛煉一樣。
任督二脈的打通,同密宗所講三脈七輪的情況,又是不同的。三脈七輪另講。
我們的身體吊在這裡,是多餘的。實際上,我們真正的生命,是和這個宇宙,這個法界,這個太空合一,是永遠存在的。這個身體,隻是生命第三重投影在這個世界。
這些屬於感覺方面的修持,生理、四大的變化,是一步一步固定的功夫。註意!那個執著在所緣境界上的知,始終不動,生理上的變化,才自然源源而來。不過,多半的人過不瞭這許多關,尤其是現代人,有一點難受就害怕瞭。比如胃像麻袋一樣抽擾來,那感覺真不好受。這時,心理上空靈的定境沒有變,生理才會起變化,重點在這裡。如果那時定境沒有瞭,氣脈就不會通,病也不會好,兩者要分開才會解脫。若把兩者混合在一起,想除生老病死永遠也辦不到。註意!定境還是空靈的,沒有變動過。
胃上不空,喉輪不通。喉嚨、食道不空,想斷妄念,斷煩惱是做不到的。所以密宗說,由喉輪到心輪這一部分真正打通的人,可以沒有妄念,因為起不瞭妄念瞭,生理與心理是互為因果的。
修道傢、陰陽傢的都知道一句話:“四象五行皆藉土,九宮八卦不離壬”。胃即是土,所以我經常勸大傢把胃搞好。所謂壬水,就是煉精,不漏丹。所以胃一通,就是中宮氣通瞭。那時你會體會到孟子說的“充實之謂美”。也就是易經坤卦,“黃中通理”(腠理就是皮膚)。胃氣走通瞭,“正位居體”,也就是孟子所謂 “浩然之氣,充塞於天地之間”,這是真真實實的境界。
總之,五臟六腑部分,是屬於任脈的范圍,每個機能都要把它換過來。所以道傢說“脫胎換骨”,這句話不是騙人的。
這些氣脈都通瞭,才能證入初禪的真正禪定——大乘道的初禪境
阿難對於理論非常有興趣,天天在研教,疏忽瞭修定,於是乎這一次遇到瞭摩登伽女就遭瞭難,其實這是他自己功夫不夠,如果自己有定、有慧,摩登伽女的先梵天咒,就拘束不瞭阿難。世尊知道這個事情,在王宮裡面應供之後,來不及說法,趕緊回去幫助阿難,解除他的困難——佛頂放光,光中化佛,化佛說出五會楞嚴神咒,佛派文殊師利菩薩,將這個楞嚴神咒帶到阿難處,把阿難救回來。於是阿難尊者這才真正覺悟:有解無行,沒用!這才要求世尊教導他真正修行。一個真正修行的人,在戒律當中,淫戒是第一。
所謂‘一切眾生’,這是講六道裡面的眾生;‘皆以淫欲而正性命’。
你為什麼會在六道裡面投胎、舍身、受身呢?
就是這個淫的念頭沒有斷。換句話說,這個念頭不斷,就出不瞭三界。諸位要記住,淫的事沒有,仍然不行,你有淫的念頭就不行;粗的念頭沒有,有細的念頭還不行。
佛在經論上常說: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淫欲是色。五欲裡面的‘色’,跟五蘊裡面的‘色’不一樣;五蘊的色是代表整個物質界,五欲裡面的色,是指男、女色。一切六道眾生,不能超越三界輪回,佛跟我們說:決定是三惡道的時間長,三善道的時間短。這個經上有個譬喻說:‘頭出頭沒。’把三界比喻做苦海,頭出——從海底頭升出來,呼吸一口新鮮空氣,這個時間短;栽一個筋鬥又到下面去瞭,這個時間長。下面是三惡道,上面是人、天二道。這個比喻就是告訴我們,六道眾生在人、天二道的時間很短,機會很少,在三惡道時間很長,機會很多。原因在哪裡?貪著財、色、名、食、睡,貪著五欲、六塵。五欲裡面最嚴重的是色,所以佛在此地,第一個就把生死的第一個、最主要的因素,為我們提出來瞭。教導我們:如果你真的想在這一生當中,要超越六道輪回,那你就必須要遵守不淫戒。念佛求生凈土,也不能離開這個原則;這個淫的念頭不斷,你念佛的功夫再好也不能往生。什麼原因呢?因為有一條繩索綁在娑婆世界,這個繩索沒有解開,阿彌陀佛在招手接你,你去不瞭啊!這個地方有人拉著你,就是這個念頭妄念在拉住你,使你不能往生;所以說必須要把它斷得幹幹凈凈。因此,佛在此地,一開端就把生死根本說出來。
‘若諸世界六道眾生。’這一句我們決定不能夠含糊籠統的看過。‘諸世界’,不隻是我們娑婆世界,換句話說,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世界,隻要有六道眾生都是這個情形,都離不開這一個原則。佛講‘其心不淫’,心裡頭真的把淫欲的念頭斷幹凈瞭,那他就‘不隨其生死相續’。‘生死相續’就是六道輪回;他‘不隨’,就超越六道輪回瞭。由此可知,隻要這個念頭不斷,他就決定出不瞭三界,決定還要受‘生死相續’。這是佛把這個真相為我們一語道破。這個事實真相,曉得的人太少太少瞭。諸位一定要知道,世尊開門見山的把事實真相說出來瞭。
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心不除。塵不可出。
‘汝’,是叫著阿難,同時也是叫著我們。我們今天念佛,希望得到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叫做念佛三昧;實在講功夫淺的——功夫成片,都叫做念佛三昧。‘念佛三昧’是總名稱,以功夫淺深來分,通常分為三等,最淺的是功夫成片,其次是事一心不亂,最高的叫理一心不亂。
我們也在修念佛三昧;修念佛三昧的目的何在呢?
是要超越三界。
‘塵勞’是三界六道的代名詞。‘塵’是污染,三界六道都污染我們的真心本性,所以用一個塵來做代表;‘勞’是煩惱,我們曉得三界之內,充滿瞭見思煩惱,見思煩惱不斷,就出不瞭三界。我們曉得小乘阿羅漢超越三界瞭,《楞嚴經》上講,他們的定功很深——九次第定;世間禪定(四禪八定),那個定功雖然是很深,出不瞭三界,一定要到第九定把見思煩惱斷掉瞭,這才超越三界。也就是本經裡面講殺、盜、淫、妄,他連念頭都沒有瞭,真的這個妄想斷掉瞭,這樣才能夠超越三界。如果‘淫心不除,塵不可出’。換句話說,出不瞭六道輪回。
或許有同修要問,這個事太難啦!
是難。
凈土宗講的帶業往生;我這個念頭沒有斷,能不能往生呢?
我在此地老實告訴諸位:斷有二種,一種叫滅斷,一種叫伏斷。伏是把它伏住,雖有這個念頭,它不起作用。滅斷難,伏斷容易,這部經上講的是滅斷。為什麼呢?這部經不是專門對凈土宗講的。換句話說,修其他的法門要滅斷,才能出三界;修念佛法門,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不滅斷也行,隻要伏斷。
伏斷是什麼呢?用一句阿彌陀佛把念頭控制住瞭,有人比喻叫石頭壓草;其他法門斬草除根,那當然是很徹底;凈宗不必斬草除根,用石頭把草壓住就行瞭,看不見瞭,它不起作用瞭,這樣就能往生。所以凈宗的成就,比其他法門真的來的容易。我們說老實話,這個凈戒,我們一生當中不容易成就,五欲、六塵這個妄念要斷是真難;但是這一句佛號,念得功夫得力把妄念伏住,我想每一個人都做得到,這是凈宗法門無比殊勝之處,古德講這個法門叫‘萬修萬人去’,就是這個道理。當然,我們明白事實的真相,努力在斷除這些煩惱,你斷得愈幹凈,當然愈殊勝。我們把煩惱伏住,帶業往生是生凡聖同居土,如果我們能將煩惱斷掉,那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生到實報莊嚴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