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生活中的因果:付出與收獲
我在昆明時一位熟識的女孩,初中畢業就從農村到昆明打工。別人能偷懶就盡量偷個懶,她卻一點滑頭都耍不來。到哪傢打工,都是當自傢的事做。那期間在一傢小超市打工,老板為瞭攬生意,時不時地印些小廣告,安排超市的幾位女孩上街派發。其他女孩上街溜瞭一圈,就回租住的房間打牌。還邀她一起回去。她這人心眼特實,這種事幹不出來。每每一個人拿著廣告紙,在街邊從早發到晚,總是曬得黑不溜秋地回來。
所以她不管到哪兒打工,老板都喜歡她,將店裡的錢財賬目放手給她管。沒多久她就開始當店長,後來又自己開店。一個農村女孩,出來十來年時間,就在昆明買房定居瞭。當年跟她一起上班的那幾個女孩,至今還在聯系著,一個個還在東一頭西一頭地打著工,拿點微薄的工資。幾年時間,就天差地別瞭。人生看似充滿偶然與戲劇性,實際上,當年躲在房間打牌與站在街頭發廣告時,後面的人生之路就已經現出端倪瞭。
在《王鳳儀言行錄》中也有一則類似的事例。王鳳儀先生年輕在周姑父傢扛活時,與打頭的王老四一起鋤地。王鳳儀先生幹活不惜力氣,鋤得特別細致。而王老四馬馬虎虎、草草瞭事。過瞭些天再看,王鳳儀先生鋤過的地,苗子長得又黑又壯,王老四鋤過的又黃又細,一壟高一壟低。到秋天打的糧,就差的更多瞭。王老四對他說:“我看你還是馬馬虎虎算瞭,管他草多草少,打的糧食多少,反正我們為掙工錢是真的。”王先生說:“你想錯瞭,我才是真掙著瞭,你賠得多啊!”
當時王老四不理解這話的意思。王鳳儀先生說:“你的工價比我多一倍,我做的活多,你做的活少,就是我有餘,你不足瞭。(你這樣)對自己是虧瞭良心,對東傢是不忠,對老天爺是虧瞭天理。若是為做活時不盡力,虧瞭這許多道,我可不幹!”
三十年後,這話不幸應驗瞭。那時王鳳儀先生在東三省辦義學,已是名滿天下。那次他在朝陽火車站下瞭車,當地戴縣長同許多人在車站歡迎。當年打頭的王老四,也在人群裡看熱鬧。他一看是王鳳儀先生,便擠出人群對他說:“你不是王老二嗎?”王鳳儀先生說:“是啊!老打頭的你好啊?”他說:“好什麼,現在連扛活都沒人用瞭,還打什麼頭,天天賣零工度命。你可真好瞭!”王鳳儀先生說:“我不是現在好的,咱們倆一起鏟地時,我就好瞭。當年我和你講的話,你還記得嗎?”同樣是這些道理,當時完全聽不進去。等歷盡一世艱辛,再明白過來時,已經是遲暮之年。
按語:
生活就是這樣的,付出瞭就會有回報。耍滑頭偷懶的,看似占瞭便宜,實則吃瞭大虧。對因果有信心,就不要因為自己的付出而耿耿於懷。天之道,從來都是在無形中達到動態平衡的。付出的少而得到的多,福報就是在消耗與衰減的過程中;付出的多而收獲的少,福報則是在潛增暗漲的過程中。福田無處不在,根子就在當下的起心動念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