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嘎瑪仁波切:修行好不好要從三方面去看

嘎瑪仁波切:修行好不好要從三方面去看

時間:2019-07-24 16:50:52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一個佛教徒,應該從內心深處希望所有一切眾生脫離痛苦,遠離傷害,早一點得到快樂,更永久來看,希望他們都能夠早日成佛。

如果你能經常想到這一點,就不隻是一個佛教徒,更是一名大乘佛教徒。

“願一切眾生永離苦及苦因”,這個想法本身就具備著出離心的思想;

“願一切眾生具足樂及樂因”,早日成佛,這樣的發心又具備著菩提心。

要想成為一名真正的大乘佛教徒,調伏自己內心,是最為重要的修行。因此,要重視發心。

如果你經常能發四無量心,就不會自私,這不是嘴巴上說說,而是真實不虛這樣去思維。

當你真正希望眾生都能脫離痛苦得到快樂,就會盡量地付出你的能力所及,盡心盡力去做。

在一切能力所及的付出之中,通過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惡口、不挑撥離間、不綺語、不妄語、不貪、不嗔、不癡等等來約束自己,去積德行善,你的解脫之路,就會越來越寬。

佛陀所講的經律論三藏,可以通過我們跟隨具德上師系統聞思修佛法,慢慢去領悟,但是這個過程中,你的身口意不能不受約束,不能想去作惡卻覺得無所謂。

不去傷害其他生命,盡量去積德行善,尤其要多觀察自己的內心世界,多觀察自己的身體、語言、心靈,才能談得上是在修行。

否則面子上的修行做得再多,好像做瞭很多功課,但是在改善自己身口意上卻不做努力,也沒有按佛陀說的去做,這對解脫並無意義。

佛陀準許我們去做的,播種一切善因,我們就努力去做;佛陀沒有開許我們做的,表示那是對我們有傷害的,對其他生命也會造成傷害,我們就盡量放棄。

如果你能貫徹這種心態在身口意上,佛陀所講的《大藏經》中如此浩瀚廣大的精神,就會慢慢領悟得差不多瞭。

修行好不好要從三方面去看,所謂的“修行”,不外乎三種:

第一,是身體的修行;

第二,是言語的修行;

第三,是心的修行。

哪個最重要?心的修行最重要!

先把心調整好,有瞭出離心、有瞭慈悲心、有瞭菩提心等等;

然後再用言語去念經、持咒,盡可能地講美語,用我們的語言去積德而不是去造業;

然後盡我們身體的能力,去放生也好,幫助別的生命,給予眾生無畏的佈施也好,財富的佈施也好,任何一種佈施盡量去做,佈施自己的時間去做義工等等也可以,隻要我們能做到的,都盡量去做,這就是從“心”開始的修行。

一個修行人,必須要重視“心”的修行,不能隻是做面子上功夫,偶爾裝裝樣子。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