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滿一上師:走入佛門

滿一上師:走入佛門

時間:2019-07-24 16:59:08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我們怎麼進入佛門的?無非是這幾種情況:一種是不順利,沒有出路瞭,或逃避世間,尋找一個精神寄托,這都是被迫進入。另一種是智慧地進入,是看破瞭紅塵,理解瞭“四法印”而進入佛門,想還是清凈修行最好。這種想法是高級的、智慧的。這種智慧的學佛人很少,包括專業修行的出傢隊伍,他們自己也清楚,真正為解脫而出傢的為數比較少。

人們學佛的原因可歸為內外兩方面:內因,是他無始劫以來曾與佛法結緣,是他的善根、慧根;外因,是看到世界的無常和苦的本質。如一些人遇到違緣災害,在絕望中或躲避,或找出路,這樣才接觸瞭佛法,於是有的臨時抱佛腳,有的幹脆出傢修行,有的為一時安樂,有的為永遠解脫。

不管哪種動機,他們都體會到苦、無常。作為荷擔如來傢業佛弟子,度人的最好時刻,就是在他遇到危難,感到絕望,想找出路,想躲避,看破紅塵的時候,此時他們最需要佛法,是佛教爭取的最大群體。我們荷擔如來傢業,要盡量度更多的眾生啊。佛教傳播從積極主動性上講不如其它宗教。有的宗教,常主動上門傳教,“皈依主吧,主保佑你”,熱情地提供幫助,還規定你今年要拉多少人入教,有多少功德。相比之下,佛教就顯得被動,常說“佛不度無緣之人”。我們是大乘,不管他們是抱佛腳,還是躲避,當找到我們想談心的時候,要真誠地提供幫助,這是個接引他的時機;通過這個機會,你看到人生世相,提高瞭自己,又幫瞭他人。這麼好的機會,這麼好的功德,為什麼不做呢?千萬不要把找到你的人推開,我們一定要抓住這個時機,幫他開啟智慧、轉心向道,這是大乘菩薩精神。我們走過來都清楚,自己也都是因為這樣那樣的問題而走向解脫道的。比如很多人企業破產或生活不順找我來瞭,我如果以求證悟的標準來衡量他,肯定不搭理他,想:“你為瞭發財才找來瞭,沒準發瞭財把我忘瞭”。若是這樣做就不對瞭,這二十年來我幫過的企業傢很多,他們從佛法中得到真實受益,才有瞭信仰。這是什麼意思呢?他最須急迫解決的問題:錢,他想發財,就讓你發財;發瞭財,才知道:這不究竟啊,要這麼多錢幹什麼,這些錢應大傢共有。就看開瞭,想還是解脫好,就進入修行階段。如果眾生需要我們幫助,我們要懂得以這種方式對待他們,應抓住這一部分人盡量多度他們。未來若幹年,是我們爭取信眾的一個重要時期。佛教得有急迫感啊!有的宗教近年是地毯式轟炸,一個村莊一夜之間都成瞭教徒,這是真的啊!還進入大學對學生鋪天蓋地灌輸教義。

在與政治的關系上,西方宗教與東方宗教也明顯不同:西方宗教觀是神權至上,王權在下,當皇帝也要聽主的,都是主的兒子。東方宗教觀不同,它是王權至上,你大和尚再大,道長再高,封你為國師,輔助我的,如來佛、太上老君都是給玉皇大帝護駕,中國宗教有特殊性。中國五大宗教可以在一起組織開會,尋求共同點,在西方這是不可能的事,這是社會主義的優越性。這五大教能夠坐在一起,隻說大傢能聽懂的話,願意聽的話,不高興的不說。但是我們要知道,其他宗教畢竟不究竟,一定是無法解脫的。對有些文化水平較高的人,要加大力度影響他們,但不要急功近利,要長遠看。西方宗教在中國已經大發展瞭,而有些寺院卻常把人拒之門外,不積極主動接引大眾,顯得軟弱、消極、被動,最後佛教就會面臨嚴重危機。如果被佛法感化正信居士越來越多,佛教所面臨的危機慢慢就會解除瞭,所以說利用世間法和出世法度人都很重要。

因為看到這個危機性,所以我提出“實踐佛法,圓滿人生”,意思是既要利用世間法去接引大眾,同時抓緊實修,求出世間的解脫。如果不去實修證悟,自己解脫不瞭,怎麼解脫別人呢?有的出傢師一當主持,那個縣長請你開光,這個請你去作法事,給這個題名那個贈匾,還哪有時間修行呢?榮耀、地位對修法沒用。證悟瞭你才真有本事,才能解脫,才能度人,所以實證最重要。現在我們已經入瞭佛門,就要以究竟解脫為最終目標瞭,不要徘徊在世間法這個層次上;同時,對你身邊的人要盡量影響他們,不要懶得說話,有的想“你的見地太渾”,這就不對。他隻要有所求,就多以佛法幫助他,讓他進入正法。多度一個人,就多一位菩薩,一位菩薩就可能度千百萬個眾生,你同時也積累瞭無量功德。每個人都度這麼多,那麼六道慢慢就空瞭。我們得可憐地藏王菩薩啊!“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他一個人在那兒,咱都是佛菩薩,不能老讓人傢在地下呆著啊!你若同情人傢,就得幫幫我們師兄地藏王一把,他是我們大師兄,要幫他多拉扯幾個弟兄,多拉扯幾個願意修行的人。這是個任務,現在咱們佈置下去,爭取每個人度幾個正信正念的佛弟子,這就是大傢的功德。希望我們都做菩薩!

人們有所求瞭,知道佛法是正的瞭,就好辦瞭;就會去找明師,求皈依。皈依一定要明白大意,一定要戒體皈依、身心皈依。密乘的“與上師相應”,就是身心的皈依。皈依有好幾個次第,《聖道指歸》裡已講明。找上師求皈依,也是成佛的秘訣。首先要明白如何皈依上師。如書中說:“世間一切技藝均得有師承,而佛法更需要善知識的指引。密乘尤為重視上師的傳承,一般而言,一切密法都須由上師處得到清凈傳承才能起修,否則無論根器多利,多麼努力,都不會收到法益,反會因盜法之過而受護法懲罰”。“密乘依止上師為修道之根本,若先不得到上師加被,如無根之樹一切向上的果皆不得成。”這說明上師的重要。這是根,這是竅訣,任何人如果沒有一個真正依止的上師,完全相信他、依止他,很難成就。有人宣揚我有多少位上師,我見瞭多少活佛,受瞭多少次灌頂,可是如果沒有真正由內心皈依上師、得到上師的指引,見上師再多也沒多少收益。因為你這個電器不插到插座上,能運轉嗎?所以必須依止上師;而且法界的佛菩薩都是連到一起的,心性都是一樣的,所以各個發電廠都是聯通的,你隻要接上上師這個插座,聯網華北電、華南電、三峽電,都能用。你不依止真正的上師,是不會有成就的。這就是上師的重要。對他講的知識,要先用“三法印”或“四法印”來辨別一下,是正的就可以依止,不要隻看到他有那麼多傳承。你需要實實在在找到220插座,接上它,才有源源不斷的電源加持力,啟發你開智慧。我們一定要明白他的重要性。可不是我現在是處級,要提局長瞭,我得依靠書記,逢年過節給他送禮,目的為瞭依靠他;這個企業,我剛起步,我得依靠這個銀行,請銀行行長吃頓飯,逢年過節給他一萬塊錢的卡,這些都是暫時的依靠;哪怕父母、兒女,也隻能在這一生中依靠一段時間,不是永久依靠。皈依是找一個生生世世直到成佛的依靠,甚至於做夢也能依靠,離開肉體也能依靠。想到上師、佛菩薩,一片光明,那就能依靠。大傢很多有體會,夢中隻要想到上師或佛菩薩,噩夢就消失瞭;離開肉體就更是這樣。這是真正的依靠。依靠還要明“大意”,什麼“大意”呢?我依靠的目的是為瞭求解脫,跳出六道。這樣目標定得明確,定得高,就是明真正的“大意”。

皈依就要明白皈依的道理。舉行皈依儀式後,就得到瞭皈依的戒體,以後就應受持皈依戒。我當年在藏地光灌個時輪金剛的頂,就幾個月,他念我全聽不懂。後來我找到竅訣瞭,就憑感覺,對哪個有感覺,我就相信諸佛菩薩在我頭上,哎!就行瞭。我們現在不同,能把其中道理講清楚,那就一定要真正明白皈依的道理。

皈依後要與上師相應,相應就是一致,比如你的對講機頻電12300,和我的12300對接,不管你在國際、國內,隻要頻電相接,喜馬拉雅山也阻不斷這個信息,因為這個信號通瞭;與上師相應就是與上師接通瞭,與上師接通就與諸佛菩薩都接上瞭,上師相應法就是這個道理。相應的方法很多,《聖道指歸》中有介紹,如怎麼得到上師加持,怎麼祈請,怎麼對待上師,主要從心上相應。

選擇上師,首先要有慎重的觀察、選擇,如何觀察上師可參考《聖道指歸》,最關鍵的是以“四法印”為標準。是正法,就依法不依人。證到三身的上師,他也有有漏色身,就要吃飯穿衣,有色身就有業力伴隨,就有欠別人的,也有別人欠他的,來回要賬,但心中煩惱已滅,這是有餘涅槃。對上師的言行,認為是正的你就聽,不正你就提出意見,不理解也沒關系,可以討論;隨著你證悟提高,有些問題也許自然就清楚瞭,就能相應瞭。若達到真正相應,就會得到諸佛菩薩對你的加持,任何事不用擔心,往前走就行瞭,隻問耕耘,收獲就不用問瞭,肯定是好的,絕對能成就。我跟其他上師有點區別,我曾發願,我本人絕不用大傢的供養,所以才自己辦瞭企業,所以我們隻是師生關系。將來大圓滿禪修中心,要建閉關中心等,你們若供養,肯定是用於這些弘法事業,不會用於哪個人。我說這些,是希望你們打消分別念,不要以為讓你們看書中關於供養的內容是為求供養,不是,所有的供養都用到法佈施上,因為無所求才能心正,特此強調一下。

隻有與上師真正相應瞭,真正皈依瞭,才能真正時時得到諸佛菩薩的加持。這路是大成就者一步一步走出來的,我們才有這麼多的經驗,我們多幸福。現在末法時代,我們是很艱難很困苦的,生在這裡沒辦法,但幸福的是有這麼多祖師們走過的路、這麼多經驗竅訣,能幫助我們化解這些不利條件,順利達到成就。

學佛包括聞、思、修,首先要聞思。聞思什麼?以“四法印”為核心的佛法義理。不修前行,不這麼聞思,很容易退轉。體悟“諸法無常,諸受是苦,人身難得,因果不虛”,要“體悟”,就是不僅看懂,還必須有震撼。理解瞭這幾句話,出離心就絕對堅固瞭。如“人身難得”是要時刻謹記的,“諸行無常”也是從開始到最後都要修。有些人信佛是因為離婚瞭,生活很痛苦,沒法過瞭,他就這麼窄狹的心,想不開,就出傢瞭。出傢一遇到困難,就退轉瞭。《聖道指歸》中“諸行無常,諸受是苦”這一段,有人覺得寫得太悲觀瞭。我說佛法講出離心,就從這開始,必須先觀無常、苦,越苦出離心越堅定。通過反復聞思,有瞭堅定的出離心,再通過禪修體悟涅槃寂靜,就上瞭一層境界;涅槃寂靜的法喜,再返回來推動聞思修,然後再上一層境界,這是竅訣。

十二緣起法也是佛教的根本義理之一。釋迦牟尼佛苦行六年,骨瘦如柴,他想我這樣把肉體去瞭怎麼能解脫?就不再修苦行瞭,就接瞭牧羊女供養的牛奶,洗瞭個澡,找個菩提樹,南邊坐坐,北邊坐坐,都不安穩,東邊一坐,特別安穩,特別好,就像咱們調身調氣找個地方一坐特別好,就發瞭個願:不證悟絕不起坐。經四十九天證悟瞭。三更天一證悟,大地六種震動,十法界互相吶喊,“啊——,釋迦牟尼成佛啦”,宇宙之間就是這樣。咱本師這麼大動靜,他是真正悟到什麼瞭?就是十二緣起法,明白瞭眾生輪回是由於無明。懂得十二緣起法,就把人完全弄明白瞭,我這個人怎麼來的,為什麼成這樣,怎麼出現貪,又怎麼不能自控往下走。有目的地一步一步去解決,成佛就容易瞭。

所以說前行就是理解四法印,這一階段是解決出離心,看破六道,看破人生和世界是不值得貪戀的。那麼你的心一放大,看到宇宙在運轉。就像我經常往那一坐,就看心啪---放大,站在宇宙外來看宇宙,就象個籃球那麼大,銀河系象乒乓球,無數個太陽系,這太陽系就象小米粒那麼大,小米粒上還有地球是塵埃,人在塵埃上有多大地方?那個塵埃一會兒風就刮跑瞭,一會兒形成個地球,一會刮來,一會刮去。那你就象看電影一樣,如如不動,這種境界都看透啦,叫“遊戲人生”,什麼都知道瞭。到這個境界還有什麼可貪的?沒什麼可貪的瞭,什麼都看開瞭,隻要能充饑、衣服擋寒足夠瞭,人活著是為瞭解脫。看透世界,看透人生,看透眾生,看透本質,這個出離心才能真正鞏固。這個出離心的解決就在前行。前行這幾個問題不想透瞭,後邊不會快速進步,很可能中間退轉,而且這幾個問題要伴隨修行的始終,所以前行非常重要。出離心解決瞭,接著明白十二緣起法,就整個把人生看透瞭,這真正叫“看破紅塵”,就“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瞭。出傢人這時才是真正的出傢人,是思想的出傢、行動的出傢、欲望的出傢。在傢修行者明白瞭這個問題就會隻前進不退轉,不達解脫誓不罷休,就象釋迦佛東邊一坐,不證菩提決不起坐。我們就要達到這一步。

----選自《瞭道》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