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學佛的人,可否競爭?

學佛的人,可否競爭?

時間:2019-07-28 17:30:58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世上有的人不敢面對現實,總是在逃避,逃避就是弱智無能的表現,在社會中要生存,就免不瞭要與人競爭,那麼,學佛的人也可以競爭嗎?這是許多讀者的疑問,但我個人從無顧慮,因為競爭是難以避免的,所以學佛的人也可以競爭,但是這種競爭不應該是以那種“弱肉強食”的方式,而應該是像現在體育比賽一樣秉持著公平競爭的原則,這是做人的修養,也是一個人的道德品質的展現。

很多法師說:“學佛不能競爭,競爭就是爭取輸贏,學佛的人應該放下爭取。”從佛的正見來講,是根本沒有必要競爭的,因為一切都是空性,空性是沒有競爭,也沒有輸贏的。但從方便法門來講,必須要競爭,比如,一位學佛的人,遇到一個十惡不赦橫行霸道,毀滅佛法,傷害眾生的人,你爭還是不爭?如果你不爭,他更加瘋狂,傷害更多人,你怎麼辦?這方面,在《塞米經》裡有這樣的公案:在象雄地方有一位五毒膨脹的人,名叫恰爾巴,他橫行霸道,毀滅佛法,傷害眾生,所以人們認為他是妖魔,被稱為魔王恰爾巴。

魔王恰爾巴處處針對辛饒彌沃如來佛,滅佛法,害眾生,給世界帶來無窮的災禍,不限制自己作惡,而且還慫恿別人作惡,隨喜作惡,殺人放火,搶奪謀殺,在大海裡放毒等作惡多端。有一次,辛饒彌沃赴外界傳教佛法,利益眾生時,魔王靠近辛饒彌沃的弟子,把佛經燒掉,拆寺廟,而且騙走瞭辛薩勒丘等人,又派人偷走七匹駿馬,帶到瞭貢佈林芝(現在西藏八一地區)地方,辛饒彌沃佛不是為瞭徒弟和駿馬,而是想借這個機會,降伏魔眾,為吐蕃野蠻的人引導佛道而降臨貢佈,魔王恰爾巴處處想以陰謀詭計暗殺辛饒彌沃,但辛饒彌沃佛從無陰謀暗殺,而是依自己修來的法力和慈悲心,使魔王一次又一次的失敗。最後魔王要求辛饒彌沃佛組織一個公道的射箭比賽,魔王的意思,輸者拜贏者為師,辛饒彌沃佛親口答應瞭他的要求,雙方決定之後,辛饒彌沃佛為瞭比賽公道,比賽的過程一切聽魔王地安排,魔王就在遠處樹立九座鐵盾,意思就是誰能穿通九座鐵盾,誰就是贏傢,就是師傅。

辛饒彌沃佛先讓魔王恰爾巴射箭,魔王用盡全力地射瞭三次箭,不要說穿通鐵盾,箭根本沒有靠近鐵盾,就掉到離鐵盾遠處的前方,魔王才明知自己射箭力量不可能打倒鐵盾,隻好把弓箭交給辛饒彌沃佛,辛饒彌沃佛耐心地射瞭一次箭,穿通瞭九座鐵盾,而且箭還射穿瞭對面的石巖,魔王的父母和眷屬親眼看到辛饒彌沃的神通,內心中產生瞭對辛饒彌沃佛的信心,五體投地,叩拜三跪,皈依三寶。特別是魔王的父親雙手獻著哈達,拔掉辛饒彌沃佛射穿石巖的箭,供養給辛饒彌沃佛時,才發現拔掉箭的石巖裡流出瞭泉水,當時叫做“降魔水”,後代人被稱為“自然甘露水”。自然甘露水現至今還在貢佈林芝地方流淌。魔王敗在辛饒彌沃的手下,他實現承諾,就拜辛饒彌沃為師,皈依佛門,跟著辛饒彌沃佛歸回象雄地方,從此西藏地方再也沒有魔王恰爾巴的危害,人們的生活平安無恙。

還有一個公案,古時候,有一國傢,國王的名字叫子色巴。他沒有王子,隻有一位男仆,這位男仆經常與王後吵嘴鬧架,得不到安寧。為此,國王發怒便把男仆殺瞭。男仆臨死時發惡願,說瞭反悔之言,後來國王也去世瞭。國王去世之後,降生到古大食國度,又成瞭國王,名叫傑納。娶瞭大食氏海潤,生有二子,長子是過去世殺死男仆的轉世,他來報怨討債,長相兇惡,心狠手辣,食肉喝酒,惡性膨脹,殺人不眨眼,叫做叉機王子;次子是普賢光明佛的轉世靈通,長相美德,仁慈善良,遵守承諾,是個優秀之人,從不喜歡吃肉喝酒,出生時身上有老虎斑紋和火光,所以名叫達納默巴。兩位兄弟的思想、行為、品德都猶如水火不和。

後來為瞭競爭王位,兄弟之間產生瞭矛盾,但達納默巴心底善良,處處讓給兄弟,父親再三勸告達納默巴,不能放棄王位,但達納默巴積德行善,一心向佛,跟隨母親進入山裡靜修。有一天父親突然得病,叉機王子借母親和達納默巴靜修,父親病危的時機,登上瞭王位,抓住實權。從此,叉機王子橫行霸道,傷害無辜的眾生,毀滅佛法,強奸謀殺,他殺人成性,把世界搞得混亂,人們得不到安寧。後來父親病情轉好,達納默巴回府,父親一直想重新定王位,跟大臣商量,這個消息傳到叉機王子耳裡,叉機王子怒火中燒,一念之差,將國王謀害,之後他遇到瞭所有大臣和將軍的反對和抵抗,叉機王子逃跑到羅剎國,當上瞭羅剎國的國王。

這一切都是達納默巴學佛沒有競爭王位的後果。叉機王子在羅剎國也同樣殺人放火,強奸謀殺,在大海裡放毒,他殺人成性,把世界搞得很混亂,令眾生無法安寧。為此,稱他為羅剎王底哈格殺,臭名遠揚。達納默巴看到兄弟的行為,忍無可忍時,獲得慈母佛的預言,向佛祖青美祖菩請求普巴金剛的法門之後閉關修煉,增添瞭法力,後來降服瞭羅剎國王底哈格殺,轉變瞭他的思想和行為,並讓他皈依佛門,一心向佛,從此世界得到瞭安寧。這些都是學佛的人可以競爭的公案,但不是說“你死我活”猶如戰爭;“弱肉強食”,猶如老虎吃山羊;“欺上壓下”猶如現在多數人欺騙上面的領導,壓迫下面的老百姓而競爭,因為這三種競爭方式都無法給他人公道和平等,所以學佛的人應該遠離這三種競爭。學佛的人應該學習現在體育比賽一樣秉持著公平競爭的方法。實際上,學佛也是一種競爭,是在煩惱和智慧之間的競爭,安靜和煩躁之間的競爭,迷惑和覺悟之間的競爭,善和惡之間的競爭。若是達到無分別的境界,那就不會再有競爭的觀點和概念瞭。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