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大安法師 :談出傢

大安法師 :談出傢

時間:2019-07-30 08:54:59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有一念出傢的心,很瞭不起啊,對發心出傢的人表示贊嘆。東林寺歡迎四海的弟子來東林寺出傢!出傢是什麼樣的資格?沒有資格的資格,就是信心。出傢一定要有信心,對三寶的信心,對因果的信心。有這一念的信心,他才會把出傢這個障礙去掉,出傢以後他才能夠走完出傢的道路。要麼他沒有信心的話,就很麻煩瞭,就搞得很尷尬。等下一旦他貿然的出傢瞭,出傢的日子,你也不要把它看得什麼很享受,出傢不好過的,每天早上三點半起床,冬天也一樣。一年365天,都是過著很機械的生活,古佛青燈,他沒有豐富多彩。如果你沒有相當的信心,沒有相當的耐得住寂寞的這樣心性,這個日子很難過。

原來我們住在山上,很多比丘,住瞭一段時間,他總得想個理由要下山,下山去買點東西啊,或者感冒瞭去看點病。為什麼?呆得太久瞭不行瞭,趕緊要到街面上看一看,平衡一下。但是如果他有信心,他能夠在寂寞當中,得到充實、得到安樂,哎呀,這個出傢就太愉快瞭!所以為什麼要談信心的問題,而尤其是現在出傢,是末法時代出傢,你也不要帶著非常理想化的眼光看教內,這個盛唐之際都是龍蛇混雜更何況現代,所以出傢要抱著什麼信心,對阿彌陀佛的信心。哪怕教內種種不如意,都天天看得到,就由於我對彌陀還沒有失去信心,我都把出傢的道路走下去。如果你要看,我看到的現象怎麼樣來決定我是不是走下去,那你就煩惱瞭,怎麼這個人那樣啊,那個人那樣啊。是啊,因為畢竟在任何的道場,我們要看好的一面。你老是看陰暗的一面那就麻煩瞭,他就走不下去瞭,所以這個時代出傢要有很充足的心理準備。

印祖在生前並不是很贊成人貿然出傢,甚至很大程度勸人不要出傢,你就在傢裡好好念佛求生凈土。但印祖對有出傢素質的人又非常贊嘆,所以印祖提出出傢兩個條件:第一要發大菩提心。第二要有過人的天賦。他出傢真的是好心出傢,而且有素質來荷擔如來傢業。如果搞得生活受到挫折,失業瞭,沒飯吃瞭,到佛門混一口飯吃,這個就不好瞭。所以談資格和條件,說他很高,他的資格條件會很高。說他低,也沒有什麼條件。

莫道出傢容易得,皆因累世種菩提。東林寺作為十方叢林,祖庭道場,秉承慧遠大師遺風,專修專弘凈土法門,不斷有凈信男子前來出傢。東林祖庭為培養優秀合格的出傢人,特地為發心出傢的凈人和已經剃度的沙彌開辦瞭沙彌童蒙養正班。白天沙彌和凈人在各個部門幹活,學習各個崗位的規矩,每天晚上上課,學習戒律、佛學基礎、凈土課程,學習敲打法器以及念佛。

大安法師首先贊嘆大傢能夠在這個時代發心出傢,說明大傢累生累世的善根和因緣成熟瞭,大傢總體上的素質都比較高。作為一名沙彌或凈人,既然已經發心出傢,就要改變自己原來的不良習氣,適應叢林的生活,碰到不如意的事,要調整自己的觀點。多幹活,發心為常住做事,為他人服務,積累福報,培福載道。幹活不要挑剔,常住安排什麼就幹什麼,越是不願幹的事情,越要去幹,以此逐步破除自己的我執。古來有成就的大德,在沙彌或凈人期間,都很發心幹活。古時候,很多寺院要求凈人做一年以上,才能剃度出傢的,沙彌是要求至少做三年以上,才可以求授比丘具足戒。在東林寺剃度至少要做凈人半年,沙彌要求做一年半並且表現良好才可以求授比丘具足戒,實際上,凈人和沙彌做的時間越長,對調服自己的煩惱習氣越有幫助。每次在剃度前,我們都會開會討論哪些凈人可以剃度,哪些暫時還不能夠剃度,暫時還不能剃度的不要著急,如果遇到一點挫折,就要走人,那以後出傢生活中遇到更大的困難又怎麼對待和處理呢?

大安法師語重心長地勸勉道,出傢是要荷當如來傢業的,弘法利生是出傢人的本分事,大傢要發菩提心,心裡要想著眾生,當今佛教,僧才特別缺乏,希望大傢發廣大慈悲心,以此作為學習和修行的動力機制,要有持戒意識,和自己的煩惱習氣作鬥爭,人征服外界容易,而征服自己卻不容易,雖然如此,大傢應難行能行,難忍能忍,在做凈人和沙彌期間,好好磨練,調柔自己的心性。

大安法師還鼓勵大傢多學習,反復讀誦凈土五經一論,多看凈土宗歷代祖師的著作,對佛言祖語要有深刻的把握,學習戒律,學習通途教理。現代眾生分別念很重,知見很多,要想度化他們,自己就必須要有足夠的智慧和廣闊的知識背景,順應眾生的根基,用他們所熟悉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表達出來。除瞭為常住幹活和學習經教,還要堅持每日堅持念一定數量的佛號,如子憶母地持念佛號,培養對佛號的好樂,漸漸地就能夠在念佛過程中,感覺到輕安和法喜。

大安法師還特別強調瞭大傢一定要持戒,根本戒堅決不可違犯,如果犯瞭戒,自己曾經修行所獲得的一點功德將會被磨滅殆盡,心理還會有深重的心理負擔,即使瞞得瞭別人,但是瞞不瞭自己的心和天地鬼神,而且破瞭戒的人,在外相上也會逐漸顯現出來,所以一定要嚴格持戒。年青人剛出傢,可能最大的煩惱就是淫欲心,大傢要多看因果和戒律方面的書籍,修行不凈觀,多讀凈土經典,熟悉極樂世界的莊嚴,不斷熏習。出傢要熟處轉生,生處轉熟,原來熟悉的那些五欲六塵,煩惱習氣,要逐漸克服,漸漸就生疏瞭,對於出傢的叢林生活,早起晚睡,對於持戒、念佛、誦經等要逐漸熟悉。

南無阿彌陀佛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