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信願法師:何故觀心者、觀無生者,比念佛功德百千萬億分不能及一?

信願法師:何故觀心者、觀無生者,比念佛功德百千萬億分不能及一?

時間:2019-07-30 17:32:30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問:何故觀心者、觀無生者,比念佛功德百千萬億分不能及一?

答:《念佛鏡》雲:

「一度看心,未知滅幾許罪,得幾許功德,不言滅幾億生死之罪,地獄悉滅,往生凈土。故知少於念佛功德百千萬倍。」

因為參禪、觀心,並沒說能滅幾許罪業,並沒說獲得幾許功德,並沒說滅除幾億生死之罪,並沒說滅除地獄之罪,並沒說往生凈土。

這是善道與道鏡這兩位大師,用這樣的道理來佐證念佛功德,多於看心功德百千萬倍。這個問答古德有不同的看法,尤其是蓮池大師在《竹窗隨筆》,對《念佛鏡》這個問答提出自己的看法。在《竹窗隨筆》這本書蓮池大師說:善道、道鏡這兩位大師,著作《念佛鏡》,以念佛和種種的法門對舉。對舉的意思就是對比,然後皆斷之曰:欲比念佛功德,百千萬億分不能及一,可謂篤信明辨,大有功於凈土。

蓮池大師認為,善道與道鏡這兩位大師,這樣的著作《念佛鏡》的道理,是有功於凈土法門。

「獨其對禪宗這一章,說觀心者、觀無生者,亦比念佛功德百千萬億分不能及一,學人疑焉」。

學人是蓮池大師的自稱,學人是非常客氣的用語,也就是還在生死大海,在學習斷除見思二惑瞭辦生死的佛法。蓮池大師心中有所疑惑,下面說出蓮池大師自己的看法,蓮池大師在《竹窗隨筆》說:予以為正四料簡所謂「有禪無凈土者是也」。

蓮池大師對《念佛鏡》兩位大師第二十一個問答這樣的開示,蓮池大師認為說,這就是永明延壽大師在「禪凈四料簡」所說的:

有禪無凈土十人九蹉路

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

參禪的人如果不想要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雖然參悟自性,十個人有九個人是很難瞭斷生死,很難跳脫苦海,所以叫做十人九蹉路。蹉路的意思就是蹉跎光陰歲月徒勞無功,雖然有參禪並無瞭辦生死,並無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的意思。「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一個參禪的人如果沒開悟,沒有明心見性,那麼在臨終陰境現前,就是業障現前,隨著業力的牽引再繼續六道輪回。

我們可以看見印光大師在《文鈔》舉很多參禪的高僧,雖然參到有知道未來的神通,但是仍然在六道裡面輪回。甚至參悟到可以知道自己會投生到哪一戶的人傢出生,猶如唐朝的圓澤禪師一樣。可是這麼瞭不起的禪師,能參悟自己會投生到哪一道,到哪一戶人傢,還無法瞭辦生死。

所以要瞭辦生死是非常之難,因此永明延壽大師鼓勵參禪的行者兼修念佛。「禪凈四料簡」所要說的對象不是念佛人,是參禪的行者。所以蓮池大師認為善道與道鏡這兩位大師,所著作《念佛鏡》,所說的觀心、觀無生,是隻有執著觀心,也就是這些參禪行者不相信有極樂世界,執著無生,不相信有念佛往生凈土。也就是雖然有觀心、有參悟自性,還沒達到即心即土的程度,還沒悟到生即無生的境界。也就是這樣觀心的禪法行者,或者觀無生的參禪行者,有偏空之見,不是證悟圓頓之禪。這樣蓮池大師說:反不如理性雖未大明,而念佛證悟三昧的人。

當然一個念佛證悟念佛三昧的人,一定是比一個參禪沒有證悟自性的人,功德多於百千萬倍。蓮池大師最後在結論說瞭一段很好的話:

「若夫觀心而妙悟自心,觀無生而得無生忍,此正與念佛人上品上生者同科,又誰軒輊之有?」

這段話的意思就是說,一個觀心的參禪行者,若參悟到妙悟自心,觀無生觀到證悟無生法忍菩薩,那就與念佛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上品上生同樣的功德。又有何上下之分呢?

也就是沒有功德多少的差別。蓮池大師這段話,就說得非常的圓滿,使我們在看善道與道鏡這兩位大師,所著作《念佛鏡》的問答,更能不會有誤解,蓮池大師確實非常的瞭不起,跟蓮池大師贊嘆!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