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別再“花式拜佛”瞭!這才是正確的拜佛動作

別再“花式拜佛”瞭!這才是正確的拜佛動作

時間:2019-08-03 08:42:58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拜佛,表達瞭我們對諸佛菩薩的禮敬和感恩。在農歷每月的初一、十五等日期,是大傢燒香拜佛、祈求平安的吉祥日子。

不過,關於燒香拜佛,其實有很多禮儀步驟是需要瞭解和註意的。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通過拜佛禮儀來瞭解怎樣正確拜佛。

動作解說:拜佛


1、肅立合掌,兩足成外八字形,腳跟相距約二寸,腳尖距離約八寸,目光註視兩手中指尖。


2、右手先下,左手仍作合掌狀,腰徐徐下蹲,右臂向前下伸,右掌向下按於拜墊的中央(或右膝前方),左掌仍舉著不動,兩膝隨即跪下。跪下後,左掌隨著伸下,按在拜墊中央左方超過右手半掌處。禮佛時,兩腳尖勿移動或翻轉。


3、右掌由拜墊中央右方(或右膝前方)向前移動半掌,與左掌齊,兩掌相距約六寸,額頭平貼於地面。


4、兩掌握虛拳,向上翻掌,手掌打開,掌心向上掌背平貼地面,此名為「頭面接足禮」。當頭著地時,系以“額頭”接觸地面,並非“頭頂”去著地。


5、起身時,兩手握拳翻轉,手掌打開,掌心向下貼地,頭離地面或拜墊,右手移回拜墊中央(或右膝前方)。


6、左掌舉回胸前,右掌著地將身撐起,直腰起立,隻手合掌立直。


拜佛具有懺悔罪過、修持禪定與感恩禮敬的意義,藉拜佛表達對佛法僧三寶的尊敬與感恩,並檢討自我、懺悔過去所造的業障,不但有助於人格的提升,也能讓人身心安定。

每當到瞭寺院,感受到一份超塵的清凈與安祥,生起瞭一份莊嚴與寧靜的心,令人自然而然的想進入大殿,禮佛三拜,表達對諸佛菩薩的禮敬、感恩,而從柔軟、徐緩而安詳的彎腰禮佛動作裡,感受到禮佛者的安定與謙卑。

不瞭解佛教的人,認為拜佛就是迷信、崇拜偶像。事實上,佛教是透過拜佛的動作,禮敬佛菩薩,表達對佛、法、僧三寶的尊敬與感恩;同時,拜佛也可同時懺悔自己所造的惡業。所以,拜佛是每一位佛教徒首先要學習的宗教儀式。

拜佛的動作,是心誠意敬地將雙手合掌,低頭彎腰,五體投地,兩肘兩膝以及額頭著地,完成頭面接觸佛足的最高敬禮,故又稱為頂禮。彎腰低頭表示謙虛,承認自己的福德智慧不足,而當五體投地,接觸到大地時,則令人感動於大地孕育眾生,負載眾生,涵容一切的精神,所以,能懷著感恩心,以飲水思源的心,感謝大地,感謝一切眾生。

而從拜佛的動作,讓人連想到,當人的內心充滿瞭禮敬、感恩與懺悔時,也有如稻穗一樣的,因成熟而下垂;而拜佛的意義,也就是如此瞭。

如果拜佛的時候,隻有動作而沒有用心、缺乏慚愧心,那隻是磕頭如搗蒜的拜佛,對於人格的提升很難有作用。若是不便來寺院拜佛,也可以在傢中佛堂或空曠明亮處,藉由禮拜來懺悔、感恩,或舒緩身心。特別是當您感到心浮氣躁時,不妨透過拜佛的動作來安定煩亂的心思吧!


編輯聲明:普陀寺每天所發佈的一切內容僅作公益性分享,圖文僅供參考。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處理。

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文章原作者和各位讀者。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