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信願法師:《觀經四帖疏》之眼目(三)

信願法師:《觀經四帖疏》之眼目(三)

時間:2019-08-03 09:12:55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觀經四貼疏講義】《觀經四帖疏》之眼目(三)

阿彌陀佛是很有能力的人,所以在《四帖疏》的疏文,善導大師才說阿彌陀佛是安樂能人。

因為名號是阿彌陀佛所發願、修行所成就。阿彌陀佛因地的法藏菩薩是古佛,古佛以真實心、智慧心、慈悲心、平等心而稱性起修,全修在性。發願是真流露而發願,修行是從本性而稱性起修,所以名號的功德是無為、是無漏、是無上、是真實。真實的功德就是要救度十方每一個眾生,因此十方的眾生,通通都是阿彌陀佛慈悲發願要救度的對象,所以不論聖人凡夫、男女老幼、上聖下凡、愚癡或賢能,每一個人念佛,想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都能得到阿彌陀佛的救度。

所以疏文善導大師說:“娑婆化主,因其請故,即廣開凈土之要門;安樂能人,顯彰別意之弘願。”這就是將凈土判為二門,就是要門與弘願門。要門就是聖道門的修行,弘願門就是念佛的修行;要門就比較偏向自力,弘願門就比較偏向他力。要門就是《觀經》所說的定善與散善二門,定善就是第一觀日觀到第十三觀的雜想觀觀法,散善就是十四觀、十五觀、十六觀的觀法。定就是息慮以凝心——將內心的妄念停止下來,心安住在禪定之中,這樣就叫做定善。散善就是廢惡以修善——無法將內心的妄念降伏,以散亂心來廢惡修善,這就是散善的修行。不論是定善或散善的修行,隻要回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同樣也能得到往生,所以疏文善導大師說“回斯二行,求願往生”,將定善與散善的修行功德,回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言弘願者,如《大經》說:‘一切善惡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為增上緣。’”弘願門,善導大師引用《大經》,也就是《無量壽經》,是第十八願的取意。“一切善惡凡夫”,就是第十八願的十方眾生。“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為增上緣”,就是“十方眾生,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的因願文。“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是法藏菩薩對十方眾生誓救的誓言:如果稱念我的名號南無阿彌陀佛,長在一生,短在十念,我無法救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就不成佛。法藏菩薩已經成佛瞭,因此名號六字就成為能救度稱念的人往生西方佛國。不論是善的凡夫或是惡的凡夫,能往生者,沒有一個不是依靠阿彌陀佛的大願、大業、大力。大願就是法藏菩薩所發的願,大業就是法藏所修的行。法藏菩薩五劫思惟,發瞭四十八大願;兆載永劫廣修六度萬行,成就不可思議的願行功德,圓滿瞭四十八條大願的每一願,也成就瞭西方佛國,法藏菩薩成佛,佛號叫南無阿彌陀佛,因此這句佛號就是南無阿彌陀佛的大願業力。增上緣就是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最好的強緣,也因為善導大師引用《無量壽經》第十八願的意思,彰顯善的凡夫、惡的凡夫,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都是靠阿彌陀佛的大願業力。

所以我們念佛依靠佛力,必然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如同這九十六頭牛鬼,如果不是這句名號南無阿彌陀佛大悲不棄的救度,牛鬼是如何修諸功德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在此也讓我們瞭解佛號確實絕對能使我們往生的道理。

今天的時間也到瞭,我們就暫時探討到此,下回我們再繼續對這篇序文探討。

祝福諸位,能當生念佛成佛。

南無阿彌陀佛!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