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農歷七月十三 玄奘法師譯成《解深密經》紀念日
時間:2019-08-10 08:56:32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農歷七月十三,是唐玄奘法師在弘福寺譯成《解深密經》的紀念日。
《解深密經》,全五卷,簡稱為《深密經》,唐玄奘法師譯。
《解深密經》屬於中期大乘經典,瑜伽行派根本經典之一,也是法相宗的根本典籍。全經分為八品,除序品外,其餘七品均為《瑜伽師地論》卷七十五至七十八所引收,此外《攝大乘論》《成唯識論》亦引用之,故對後世影響甚大。
《解深密經》同本異譯有北魏菩提流支所譯《深密解脫經》五卷,此外西藏亦有相應譯本,別生經有劉宋求那跋陀羅譯《相續解脫地波羅蜜瞭義經》一卷(即玄奘譯本第七品)、《相續解脫如來所作隨順處瞭義經》一卷(即玄奘譯本第八品)、陳真諦《解節經》一卷(即玄奘譯本第二品)。
本經歷代註疏較多,著名者有圓測《解深密經疏》十卷、令因《解深密經疏》十一卷、元曉《解深密經疏》三卷,僅圓測疏現存於世。唐太宗貞觀二十一年五月十八日,玄奘法師於弘福寺開始翻譯此經,至七月十三日譯畢,由沙門大乘光筆受。
玄奘(600~664),唐代高僧,中國佛教史上四大譯經傢之一。姓陳,俗名褘,偃師人。玄奘法師於唐太宗貞觀年間西行,跋涉萬裡,於貞觀七年至印度,在印遊學多年,深受戒日王之敬重,戒日王曾為法師設大會,敕使諸國義解之徒於曲女城匯集,玄奘法師受請登床,專揚大乘論意,被尊為“大乘天”。法師於貞觀十九年回到長安,以所獲梵本六百五十七部獻於朝,太宗使於弘福寺傳譯之。高宗永徽三年,於慈恩寺以西域之法建大塔。顯慶四年,高宗以玉華宮為寺,次年法師於該寺譯《大般若經》。麟德元年二月,命弟子普光抄錄所譯之經論,凡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同月五日示寂,壽六十五。玄奘法師一生事跡,詳見《大唐西域記》《廣弘明集》《續高僧傳》《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佛祖通載》諸書。
閱讀全文
下壹篇:返回列表
熱點文章更多>>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