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照法師:每個人在修行路上,都會面臨軟硬的考驗
1、在十大願王中,我們每天早上都要請佛住世,這是很重要的一個願心。
2、阿難沒有請佛住世,佛就按照人的常規壽命入滅瞭。當時人均的壽命大概是一百歲,佛陀八十歲就入滅瞭,把剩下二十年的壽命,留給末法時期的出傢人享受福報。
3、從修行上說,隻有證得四果羅漢的聖人,才有資格接受人天的供養。
4、無論出傢在傢的修行人,對於自己生活中的享受,從因果持戒的角度,應該生起很深的慚愧心,而不是放逸之心、貪著之心!要知道,對於外在生活的貪求越多,我們內心離道就會越來越遠。
5、在修行路上,每個人都會面臨軟硬的考驗,要麼是讓你討厭、恐懼的人,或者是害怕你的人,要麼是讓你喜歡、放不下執著的人,這叫軟硬兩大魔頭”。
6、阿難一共請示瞭四件大事:
第一,佛在世時依佛為安住,佛滅度後依誰而住?
第二,佛的傳人是誰?應當以誰為師?
第三,佛在世時制定戒律,處理惡性比丘,佛滅度後,惡性比丘要如何處理?
第四,佛在世時,講經說法大傢都不懷疑,佛滅度後想要再結集經典,如何讓別人生信?
7、佛告訴阿難:
第一,佛在世時依佛為住,佛滅度後,當依四念處為住——觀身,觀受,觀心,觀法。
第二,佛在世時依佛為師,佛滅度後,以誰為師呢?佛告訴阿難尊者,要以戒為師!遵守佛陀的戒律,這是修行人真正的老師。
第三,佛在世時制定戒律,處理惡性比丘,佛滅度後,那些人還是那麼壞、那麼暴躁,怎麼辦?佛告訴我們,要以默擯置之。
第四,關於佛滅度後再結集經典,如何讓人生信的問題,佛告訴阿難尊者。在每一部經典之前,都要把“如是我聞”四個字放在前面,確保這部經典是親耳聽佛所講。
8、學習天臺教觀的時候,也是以五停心,別相念,總相念,然後暖、頂、忍、世第一,這個資糧位和加行位,資糧位就是先修五停心,就是你貪心很重的,貪嗔癡慢疑這些很重的,要把它先降服住。
9、五停心指的是:多貪眾生不凈觀,多嗔眾生慈悲觀,愚癡眾生因緣觀,然後散亂眾生要念佛觀,還有一個是數息觀。
10、證得四果阿羅漢有兩種境界:一是在理上看到無我、看到涅槃,也就是見道瞭。二是在事相上達到瞭“所作已辦,不受後有”。
11、在四果羅漢中,還有大阿羅漢和小阿羅漢的區別。小阿羅漢叫做慧解脫阿羅漢,他們沒有天眼通、他心通、神足通、宿命通等神通,隻有俱解脫阿羅漢才有各種神通,他們的禪定功夫很神,對生活的觀察力極強,能夠清晰地辨析人性的種種狀態,所以才會產生種種神通——神通是心細到一定境界時產生的效用,心粗的時候是沒辦法產生的。
12、“如是我聞”非常重要,它具足瞭信成就和聞成就。
阿難一生當中聽佛說法,在佛涅槃之前,快要入滅的時候,阿難尊者非常心疼,非常難受。佛陀在入滅前三個月,就告訴瞭阿難。有一天,佛陀早上起來,對阿難說:“阿難啊,阿羅漢有住劫的壽命。”也就是證得阿羅漢果的人,不會生病,他的壽命住一劫都沒問題!佛說完後,阿難說:“世尊,是這樣的,我知道瞭。”佛又說:“阿難啊,證得阿羅漢的聖人都可以住一劫壽命。”一連講瞭三遍,阿難竟然忘記瞭說,“佛陀,你也住世要一劫啊,你不要提前走瞭!”
佛連說三次,阿難竟然都沒有請佛住世!在十大願王中,我們每天早上都要請佛住世,這是很重要的一個願心。既然阿難沒有請佛住世,佛就按照人的常規壽命入滅瞭。當時人均的壽命大概是一百歲,佛陀八十歲就入滅瞭,把剩下二十年的壽命,留給末法時期的出傢人享受福報的。
當時佛說,末法時期的出傢人薄德少福,如果沒有佛的福德加持,居士都不會供養他們。出傢人生活困難,就沒辦法去認真地學習佛法,傳播教理。所以,他把二十年的福報留給末法時期我們出傢的弟子。今天居士恭敬供養出傢人,如果福德不足,是接受不起別人的供養的。
從修行上說,隻有證得四果羅漢的聖人,才有資格接受人天的供養,如果沒有證得四果羅漢,這個供養都是我們借來的貸款——你每天做早晚功課,為眾生做一點善事,才能把債還掉一點點。如果你沒有用功修行,積累福報,也沒有為眾生做任何事情,自己內心充滿貪嗔癡的煩惱,信眾的供養是完全無福消受的,這叫“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此生不瞭道,披毛帶角還。”
當然,如果你證得瞭四果羅漢,接受任何供養都沒有問題。因此,無論出傢在傢的修行人,對於自己生活中的享受,從因果持戒的角度,應該生起很深的慚愧心,而不是放逸之心、貪著之心!要知道,對於外在生活的貪求越多,我們內心離道就會越來越遠。
阿難尊者深知這種內在的玄機,所以他會讓自己安住在道上,多多聽聞正法。但在佛入滅之前,他卻不知請佛住世,就是被魔所控制瞭,佛後來也告訴阿難:你當時是被魔控制瞭。
為什麼是被魔控制?就是生不起靈光,想不到要為末法時期的眾生請佛住世。在佛剛要成道的時候,很多的魔兵魔將過來,用箭射,拿刀砍,還有魔女做出各種妖魅的動作,佛始終屹立不動,軟硬不吃——軟硬不吃不是壞話哦!
“軟”是讓你動心的事物,“硬”是讓你害怕的事物,在修行路上,每個人都會面臨軟硬的考驗,要麼是讓你討厭、恐懼的人,或者是害怕你的人,要麼是讓你喜歡、放不下執著的人,這叫軟硬兩大魔頭。佛在菩提樹下時,也面對軟硬魔頭,軟的是魔女跑來做各種妖魅的動作,硬的是魔軍的箭射刀砍。但佛軟硬不吃,屹立不動,魔兵魔將的箭射過來,離佛三尺遠就都掉到地上瞭。
佛成就之後,魔非常難過,他對佛說:“瞿曇沙門,我現在拿你沒辦法,你實在太厲害瞭!但我現在就請你入滅,你不要再度眾生瞭,不要把我的子民帶到你那裡去瞭。”為什麼說佛把魔的子民都帶走瞭呢?事實上,沒有學佛、不懂得修行的人,其實都是魔子魔孫。
這個話好像把大眾都否定掉瞭,但我們可以觀察一下,當一個人不修行、沒有向往解脫的時候,他所有的思想行為,都圍繞在自我的中心。他的生命展現出來的是財色名利,追逐世間的成就與虛榮,被五欲六塵牢牢地遮蔽,自己內心發狂——這些行為,本身就是被魔所攝的狀態。在你修行的時候,就要把自己從這種種狀態中拉出來,轉換成不被外境動搖迷惑的生命狀態,這也就是從魔兵魔將的隊伍裡走出來。所以魔王很不高興,他說:佛如果講法,我的子民就少掉瞭,都去跟你學瞭。所以請你入滅,你不要再幹擾我。
佛對魔說:“我在世間的目的是要說法度眾,我剛剛成就,連弟子都沒有,你怎麼就叫我入滅呢?我的願望不是落空瞭嗎?”這樣一說,魔王就沒辦法瞭,隻好等佛陀講法八十年之後,把《大乘妙法蓮華經》這樣最高的典籍也講完瞭。這個時候,魔王又跑過來瞭,他說:“你老人傢說要在世間傳播正法,度化眾生,你要有弟子、有僧團。
現在你的法已經全部講完瞭,弟子也都有瞭,你該走瞭。”魔王跑來之前三個月,也就是佛入滅前三個月,佛就三次告訴阿難說佛陀可以住劫壽命,提醒阿難,侍者有請佛住世的責任。但阿難被魔所攝,忘記掉這個責任,隻是答應說:“哦,我知道瞭。”等機緣過後,魔王就出現瞭,請佛入滅。
佛陀便答應瞭魔王的請求,在住世的最後三個月,帶著弟子們出門巡遊講學,一邊講課,一邊示現出生病的樣子。到瞭最後一夜,佛告訴弟子:我今天半夜要入無餘涅槃瞭。阿難尊者跟其他的弟子都嚎啕大哭,昏倒在地,他們想到人天眼滅,才知道無比傷心,後悔沒有請佛住世。
這時,另外的一個弟子跟阿難說:你天天侍奉在佛的左右,有很多事情應該立刻請示佛陀啊。阿難一共請示瞭四件大事:第一,佛在世時依佛為安住,佛滅度後依誰而住?第二,佛的傳人是誰?應當以誰為師?第三,佛在世時制定戒律,處理惡性比丘,佛滅度後,惡性比丘要如何處理?第四,佛在世時,講經說法大傢都不懷疑,佛滅度後想要再結集經典,如何讓別人生信?
問瞭四個問題以後,佛告訴阿難:第一,佛在世時依佛為住,佛滅度後,當依四念處為住——觀身,觀受,觀心,觀法。在南傳佛教中,內觀的主要修法內容就是四念處。我們在學習天臺教觀的時候,也是以五停心,別相念,總相念,然後暖、頂、忍、世第一,這個資糧位和加行位,資糧位就是先修五停心,就是你貪心很重的,貪嗔癡慢疑這些很重的,要把它先降伏住。
五停心指的是:多貪眾生不凈觀,多嗔眾生慈悲觀,愚癡眾生因緣觀,就貪嗔癡,然後散亂眾生要念佛觀,還有一個是數息觀。就是五個,一個是散亂,一個是昏沉,還有個多障眾生念佛觀。多障就是障礙很重的,你要多修念佛,散亂的眾生就數息觀,這樣子叫五停心法,粗重的煩惱先伏住,然後總相念和別相念其實就是修四念處。所以佛說要以四念處為住。
第二,佛在世時依佛為師,佛滅度後,以誰為師呢?佛告訴阿難尊者,要以戒為師。遵守佛陀的戒律,這是修行人真正的老師。
第三,佛在世時制定戒律,處理惡性比丘,佛滅度後,那些人還是那麼壞、那麼暴躁,怎麼辦?佛告訴我們,要以默擯置之,就是你絲毫不用去理會他,越理他越吵,吵起來就沒辦法瞭。而且,有些惡性比丘是犯瞭根本戒而被遷單的,但遷單瞭他也不走,繼續吵鬧不休。這個時候,我們隻有用徹底的沉默,來擯棄那些惡性比丘瞭。
最後,關於佛滅度後再結集經典,如何讓人生信的問題,佛告訴阿難尊者。在每一部經典之前,都要把“如是我聞”四個字放在前面,確保這部經典是親耳聽佛所講。“如是”是信成就,“我聞”是聞成就。“如是”的意思是就是這樣、不多不少,這部經典是如是聽聞而來的,沒有加進個人的思想,也沒有把佛陀的教理殘缺的記錄下來,而是完整的呈現。佛在世時是這樣的,佛滅度後,經典記載也是這樣的。
在佛滅度之後的九十天裡,有五百羅漢在印度靈鷲山的七葉窟裡,等待結集經典。當時隻有四果羅漢才能進去,而阿難尊者當時才是初果羅漢。盡管他是初果羅漢,但聞思教理的能力特別強,博聞強記,能把佛所說的經典都記住,號稱為“一遍記”,就是佛講經講一遍他就都能記住。
其他五百阿羅漢雖然證得四果,但記憶力沒那麼好。我們不要以為,阿羅漢個個的記憶都超強,不一定哦!證得四果阿羅漢有兩種境界:一是在理上看到無我、看到涅槃,也就是見道瞭。二是在事相上達到瞭“所作已辦,不受後有”,他的整個身心融入在涅槃的境界裡,而不在生滅的現象上去著力,瞭解瞭生死的業。但在四果羅漢中,還有大阿羅漢和小阿羅漢的區別。
小阿羅漢叫做慧解脫阿羅漢,他們沒有天眼通、他心通、神足通、宿命通等神通,隻有俱解脫阿羅漢才有各種神通,他們的禪定功夫很神,對生活的觀察力極強,能夠清晰地辨析人性的種種狀態,所以才會產生種種神通——神通是心細到一定境界時產生的效用,心粗的時候是沒辦法產生的。
五百阿羅漢都在山洞裡等待阿難,阿難發奮修行,隻用瞭七天功就證得四果羅漢,進入七葉窟。當時,阿難背誦佛講的經文,五百阿羅漢聽瞭之後,都表示贊同,就說:是這樣的,那時我也在那裡,也是聽佛這樣說的。大傢同意之後,才最終確定,這就是佛說的經典。所以,“如是我聞”非常重要,它具足瞭信成就和聞成就。
原標題:達照法師|在修行路上,每個人都會面臨軟硬的考驗
轉自微信公眾號:大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