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狂心頓歇後的那份寧靜
作為一名80後,我們的早期教育中特別強調“知識可以改變命運”“立志做一名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我將這些勵志言辭深深地印在心裡,努力學習,希望自己長大後可以成為祖國建設的生力軍。每每讀到“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如鴻毛”,我的內心也會升起一股豪氣,要活得有價值,成為具有高尚品格的人。所以即使生在農村,父親又早早地因病離我們而去,我仍然積極看待人生。我想這應該得益於這一份熱愛生活、追求人格提升的情懷。
隨著高考結束,我以全校第二的成績進入理想大學,這曾是多麼令我自豪和驕傲的事啊!可現在反省,這卻成瞭我精神迷失的開始。大學沒有瞭中學時的管束和壓力,周圍同學的話題轉移到如何在“吃喝玩樂”上變換花樣,我開始自卑自己寒酸的口袋。為瞭能夠進入所謂的“圈子”,我將重心轉移到賺錢上,竟然也開始嘗試接受“60分萬歲,多一分浪費”的謬論。五年的大學生涯最終以平平淡淡的成績收場。
而接下來踏入社會,又徹底顛覆瞭我的初衷。房價一漲再漲,某某朋友的獎金又翻倍瞭,那什麼公司不僅底薪高,而且福利待遇也非常棒。日常生活幾乎全被“房子、獎金、賺錢”緊緊包圍著。由於我和先生是白手起傢,內心對於貧窮的厭惡,我的快速積累財富、成傢立業的急迫心情令我無法喘息。終於,我們如願買瞭房,在老傢也買瞭房,可那份期待許久的幸福感卻沒有隨之而來。更可悲的是,取而代之的竟是內心深處無法排解的焦慮煩惱,以及種種難以名狀的恐懼。面對大自然美景,我瞭無生趣;滿櫃子的衣服和飾品,也激不起我內心的一絲歡愉。
這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痛苦嗎?這些煩惱和對未來的不安全感是普遍存在的嗎?我問盡身邊的每個人,卻找不到滿意答案。於是人生第一次,我感覺到深深的無助、迷茫和孤獨。為瞭走出煩惱的泥潭,我開始瞭自我療愈之路。書上不是說:隻有自己足夠強大,才能不被外在的人和事傷害嗎?對,我就是不夠強大,所以才會煩惱重重。
於是我給自己定瞭新的人生計劃:
1、更加努力地工作賺錢,隻要公司出現衰退跡象,立即跳槽,青春可不能浪費在走下坡路的公司裡;
2、苦練內功,從職業技能到性格分析,從哲學理論到靈性禪修,我學瞭一大堆。幾年的盲修瞎煉,把我折騰得心力交瘁。這些課程一開始都可以讓我津津樂道幾天,可是一段時間後,看到其本身就不能自圓其說,結果常常趁興而來,敗興而歸。由於學的太雜太多,我的心被攪成瞭一潭渾水。真是生活問題沒解決,學習的問題又是一大堆。
就在此時,我隨手翻開瞭幾年前從同學那裡結緣的《心經與人生智慧》,濟群導師深入淺出的語言一下子征服瞭我,自學佛法的很多困惑在那一刻都清晰瞭。我立即查詢導師的相關介紹,一段關於三級修學的視頻,讓我從內心深處感到無比釋懷和喜悅,這不正是我苦苦追尋的真理和解脫之道嗎?
欣喜之餘,我按照慣性思維去分析,這麼好的課程怎麼得也得要幾十萬吧?於是在讀書會上,師兄們都在交流學習心得,我卻一直在琢磨怎樣巧妙地問收費問題。現在想來仍然覺得好笑。主持人師兄的一句“因為免費,所以無價”,也讓我更加珍惜參加三級修學的機緣。
經過半年學習,佛法的正知正見逐漸進入我的心靈,改變瞭我的觀念,也讓我的生活發生瞭不可思議的變化。
我發現天空原來是那麼湛藍,就連小區的花草樹木也充滿瞭勃勃生機;每天清晨都有鳥兒清脆的鳴叫將我喚醒;工作時接到母親不期而至的電話,我再也不會像以前那樣嫌她煩和囉嗦,而是有時間就陪她多聊幾句,沒時間就先耐心地告訴她,我這會忙,一會就打給您;我終於可以平靜地用完一瓶化妝品再換另一瓶,而不再朝三暮四,今天用這,明天換那,甚至用不到一半就想扔掉;工作中遇到緊急危機,我能快速將自己的情緒處理好,冷靜面對問題,再也不像以前那樣暴跳如雷,到處找出氣口。
我感受到狂心頓歇後那份寧靜給生活帶來的美好。今天我把這份喜悅分享給大傢,也期待和朋友們一起來體驗全新的生命之旅!感恩無始以來的因緣能讓我在此生聽聞佛法,參加三級修學;感恩導師慈悲發心;感恩師兄們相攜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