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山法師:如何面對恩怨?用更平常的心(視頻)
每個人這一生都經歷瞭很多事,遇到很多人。
現在回想,包括目前我們正在面對的,在我們腦子中想起來某個人,盡量地,不要想對方曾經做過什麼傷害自己的事情。這個就盡量不去想瞭。
不論是曾經做過,或者現在正在做的,都盡量不去想瞭。那要想,想什麼呢?想他曾經給自己的恩德。
我想不到,他沒有恩德給我!
這下可慘瞭。怎麼慘呢?註定要受苦瞭。
如果想來想去,想到每個人都是:張三對不起我,以前我幫過他,現在一點小事情都不理我。李四也辜負我,那王五更是沒良心。再看看眼前的這批人,白眼狼!
如果是這樣的一種心理習慣,註定要過痛苦的生活。這是自己選的哦!
事實上,我們平心而論,在我們這一生的遭遇中,就包括眼前對我們有恩的人,也不是樣樣事情真的都幫我們,包括父母在內,是不是?
對我們有怨的人,也不是真的沒有幫過我們。
那他也幫過我,我怎麼想不出來?他什麼方法幫我的呢?
人傢用一種打擊的方法在幫你。打擊也是一種幫助啊!在很多特殊訓練當中,那就要特設一些打擊科目。打不死,好瞭,把你幫到瞭,你算是練出來瞭。
在人生成長過程中,我們遭遇的很多人,其實兩方面都具備的。隻不過比例上,哪方面偏多而已。
我們認為,給我們好處偏多的,就認為這就叫恩人;我們認為給我們帶來傷害的,我們就認為那叫仇人。然後公式就列出來,有恩必報,有仇也不會放過。
加減乘除算一下,他當年投資我一塊,我回報他一萬塊,對得起他瞭。所謂滴水之恩,湧泉為報瞭。好,那個人咬我一口,我非把他吃瞭不可,這樣才解我心頭之恨。
當然如果從社會的角度講,快意人生,也無所謂。你想怎麼辦,自己承擔相應結果就行瞭。
但是,在這裡為我們說明的,是一種非常健康、理性的生活態度,而不是感性的生活態度。從理性的層面講,我們需要用更平穩的態度,面對我們生命中的每個人。
視頻出處:仁山法師《感恩的生活》第4集
文章轉自微信公眾號:弘願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