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如孝法師:覺悟奉獻的人生是最幸福的人生

如孝法師:覺悟奉獻的人生是最幸福的人生

時間:2019-09-04 16:56:04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覺悟奉獻的人生是最幸福的人生

談到幸福,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大多數時候,我們苦尋不得,焦慮而煩惱。在如孝法師看來,對於幸福的理解,有三個層次:生存,即物質生活。這個時代大多數人生存問題基本上解決。生活,介於物質生活與精神生命之間,屬於生活品味與藝術的范疇。生命指精神生命,隻有站在生命的高度,我們才會得到真實而持久的幸福。

“實際上,幸福很簡單。幸福是建立覺悟人生基礎上的一種充實,這份充實會讓我們變得有心力——生活的諸多煩惱被突破,生活的種種無奈皆包容。”

具體來說,如何可以感受幸福呢?如孝法師建議,首先從觀照自己的心開始:面對生活中每一個如意、不如意的境界,如果有耐心、善意和正確的認知,這顆心就能定住。當我們感覺生活如同一團亂麻時,心要靜下來,給自己的生命增添一些資源。世上沒有過不去的事,不要自己嚇唬自己,不要把煩惱放大。

針對很多人反饋社會節奏快,壓力大,缺乏幸福感、安全感的煩惱,法師亦娓娓道來:“生活給你壓力,也在讓你入生命之道。雖然每一個人都有諸多生存的壓力,但如果我們懂得正道的可貴,便會坦然接受命運的考驗。遵循正道時,利益可能來得沒有那麼快和多,但會讓我們和傢人安心。這種甚深的安全感,足以讓我們欣慰而無悔地面對人生的經歷。”

談到影響幸福的關鍵因素之一的人際關系,法師開示眾人:“生命是一個共同體,每一個生命不僅僅是單個的個體,它們一榮俱榮,一辱俱辱。所謂“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如果人人都造善業,困擾社會的食品安全問題就能瓦解。如果人人都有覺悟,奉獻就變成一種必然。在與每個生命乃至萬事萬物的互動中,我們將得到更多的能量與資源。”

講座現場,法師勉勵大傢做“帶給他人幸福的菩薩”:“菩薩”不是遙不可及的存在,而是人人可學的境界。菩薩都是很有智慧的人。他們的生活理念為“從現在起,從因上做”,這也是菩薩的優雅所在。而我們往往在源頭上麻痹大意、無所顧及,結果來時卻無法接受。如果我們早早放棄惡因,隻種善因,開始時好像覺得挺傻,但最終會很有福報。菩薩因為一輩子都在幫別人,最後所有人都會被他喚醒,都來幫他,這是因果。

如果沒有這樣的覺悟,一味地索取好比貸款度日,欠債太多,人生就會失去幸福,這也是因果。我們要趁早覺悟,再在此基礎上自然地奉獻——種善因,傳播愛心與智慧,不但能獲得真實的快樂,這些記憶也會溫暖自己,生命的嚴寒便自然退去。每天覺悟一點,每天奉獻一點,我們慢慢會發現自己的精神境界不一樣瞭;放下對外界的依賴,生活再嚴酷也不會害怕,因為我們有足夠的善業去應對。”

講座的最後,法師表示:“佛教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借用的資源,佛法是讓我們找到幸福的方法。這份來自生命的資源會成為永不枯竭的源泉,讓我們煥發青春,歷經歲月磨礪而更加胸有成竹,更有方向。用生命去倒灌和滋養生活與生存,大河有水小河滿,真實和安定的幸福感便會永遠伴隨我們,不會有失去的擔心與恐懼。”

法師同時還囑咐大眾:“理需頓悟,事需漸圓。道理易懂,更重要的是在事上細致實踐。重視實踐,慢慢去做,我們的生活會不斷改善,生命會不斷優化與升級,這是最有效率的人生。這份對生命的追求會成為一種沉默的力量,讓我們不懼當下,不失未來。”

近3小時的講座讓聽眾們受益匪淺,他們紛紛表示:心得到平靜,也感受到智慧的力量並對獲取幸福不再迷茫。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