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如何祛除戾氣?

如何祛除戾氣?

時間:2019-09-07 16:55:17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如何祛除戾氣?

戾氣是一種極端的負面之氣,是一種煞氣。身上這種氣如果很重的話,不但性格自私狹隘,而且還會發展到殺人越貨的程度,所以戾氣是很可怕的。那怎樣才能消除這種災難之氣呢?隻有好好做人,與世無爭,善待別人,寬厚為懷才是最有效的方法。戾氣越大,吸引的災難就會越多,而慈悲心越大,遭遇的好事也就越多,所謂“吸引力法則”完全是自己創造的業果。

如何祛除戾氣?

為什麼有的人念一輩子咒都沒什麼感應,甚至連一個夢都沒有,一個好的夢、吉祥的夢都沒有?不是神聖力量不願意來,而是祂無法到你的面前,無法到你的夢裡來,因為你的周圍有一層戾氣。

你知道算命裡有一種說法,說一個人戾氣很重。什麼叫戾氣?也就是一個人,由於他的心地不正,所以他身邊有一層灰蒙蒙的能量圍著他,這灰蒙蒙的能量並不是有什麼鬼怪給他的,而是他的這種灰色的心地、邪惡的心地自動吸引瞭這種戾氣籠罩著他。當一個人全身有戾氣籠罩的時候,神聖的感應進不來,祂連夢都進不來。

一個破戒的人、一個行為不正的人,或者一個內心有疑慮的人,哪怕他天天在持咒,也註定不能獲得加持。因為正隻能感應正,邪隻能感應邪。你的心邪,你就是念咒語,念正的咒語,也無法感應到正的菩薩。你必須裡面也是正的,你的心也必須是正的!當你念度母咒的時候,當你念六字大明咒的時候,你的心必須保持純正,否則,你無法感應到這麼純正的一個度母來回應你。因為這是能量法則,純正隻能感應另一個純正!

佛陀在涅槃的時候,告訴大傢要“以戒為師”;虛雲老和尚也講瞭同樣的話:我圓寂以後,你們隻要“以戒為師”,就不會有任何問題!這句話聽上去好像非常宗教化,但是我可以向你保證,這句話其實跟宗教沒有任何關系。這個戒,並不是宗教的戒律,這個戒是指一個人的正氣!並不是真的有某種宗教的戒律你需要去遵守它,而是指一個人的生活態度!你的生活態度是陽光、純正的嗎?還是猥瑣、陰暗的?並不是真的要你去皈依某個宗教,然後去受戒,不是的。就像那個念六字大明咒的老太太一樣,如果十年間她的心地不夠純正,她再念十年咒語,也不會有任何感應,那個豆子是不會跳的。

印度教有這麼一句話:當你哭喪著臉走向神的時候,神也隻能哭喪著臉迎接你;當你跳著舞走向神的時候,神也會跳著舞歡迎你。祂隻能以你的樣子來迎接你。當你不那麼正,你就無法感應到像度母、像觀音這樣的神聖力量。

有人問我,我念瞭這麼多咒語,連一個夢都沒有,連一個相對好的夢都沒有。為什麼?就是因為這個。如果你念瞭一個月的咒,用不著一個月,其實一個禮拜就夠瞭。大傢回去可以嘗試一下,你如果念一個禮拜六字大明咒,你沒有夢,就隻能證明一件事——你不夠純、不夠純正,你還有戾氣。

有人問:那怎麼去除呢?非常簡單。你可以通過像以前八十年代練氣功一樣,用手抓一把往旁邊一甩,有用嗎?我告訴你,沒有任何用。你可以甩一百下、一千下,甩完,新的戾氣又來瞭,因為你是個磁場中心,你會吸引屬於你的那一份能量。每個人都是一個磁場中心,每個人都是等離子體,你註定會吸引跟你匹配的能量來到你身邊。所以心地不光明,你就是天天洗澡換衣服、天天甩,把戾氣往外甩,你也甩不掉,你會吸引更多的屬於你的那份灰色能量來到你身邊。這是能量法則,這是物理性的,你改變不瞭,你也無法扭轉它,它是一個物理效應。

那怎麼辦?非常簡單,你隻要在你的裡面生出一點陽光來,你把你所有的那些負面的思想統統放下。你能活得陽光一點嗎?你能活得純正嗎?你能夠在面對像宣化上人這樣——有人在誘惑你的時候,你能不受她誘惑嗎?可以嗎?你都可以,你內心的一份光明就出來瞭,這個是真正去除戾氣的方式,由內而外地,這也是王鳳儀講瞭一輩子的事。

王鳳儀一輩子都在講,你要怎麼做人。因為你做人的方式決定瞭你未來的命運。一輩子的命運。你嫌棄你的丈夫、嫌棄你的小孩、嫌棄你的公婆,等等。你無法做一個持傢的主婦,你無法做一個承擔責任的丈夫,等等。你所有的行為,所有自內而外的這些言行,都創造瞭一個屬於你的能量。你的這些能量將會吸引相應的外在能量,也就是會吸引外在的人和事,而這些人和事將一步步地累積成你未來的命運。

所以佛陀才會講,你要以戒為師。因為也許你是一個不擅長冥想的人,它對你太技術化瞭;也許你無法主動提升意識層次,這對你顯得有點高深瞭。如果禪定、冥想這些東西對你太高深瞭,但你起碼可以從行為上做到。一旦你的行為做到瞭純正,你的心靈註定受到影響。而一個人如果隻從裡面開始做,他的外面倒不一定完全會受影響。一個人像阿難一樣,裡面充滿瞭知識、充滿瞭學問,可他行為上卻做不到,因此行為上做到似乎更有強度、更有難度。這就是為什麼佛陀一直講,你要先從行為上做到!

今天下午,我們的一個學員問我:除瞭堅持冥想以外,還要做什麼,能對冥想有明顯的幫助?我給他的回答是,除瞭冥想以外,對修行、對冥想最最有幫助的是——你必須生活得足夠陽光健康,不要做猥瑣的事。這句話跟佛陀臨終講的“以戒為師”的意思是完全一樣的。

任何一個人,無論你有沒有宗教信仰,無論你是否在靈修,哪怕你沒有任何宗教信仰,哪怕你不冥想,哪怕你什麼也不幹,我們講的最低限度,你什麼也不幹,你隻是一個正常人,你要活得好,活得開心快樂,你會發現有一件事是必須要達到的,必須要做到位的,這就是你的人格必須足夠的正直陽光。不做到這一點,你會發現你生活裡面,各種各樣的事、蹊蹺的事、負面的事、莫名其妙的事特別多。那不是別的,那是你吸引來的,你心靈的負面、你的內鬼吸引來瞭外鬼。所以“戒”這個字並不隻是給一個信仰宗教的人,它實際上應該給每一個人,它實際上是一個基本生活的常識。

你足夠陽光嗎?你足夠健康嗎?你足夠直心嗎?一定要直心啊!它就是一個最最正常的生活的邏輯。你必須活得夠健康、夠陽光,很簡單,不要太自私,不要太陰暗。因為這對你好,這對你的未來好,這對你的命運好。命運不是註定的,是可以改變的,任何一個聖者都是這樣講的——命運掌握在你的手裡,是可以改變的一件事。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