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仁山法師:念師長恩,發菩提心

仁山法師:念師長恩,發菩提心

時間:2019-09-11 16:59:01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仁山法師:念師長恩,發菩提心

雲何念師長恩?父母雖能生育我身,若無世間師長,則不知禮義;若無出世師長,則不解佛法。不知禮義,則同於異類;不解佛法,則何異俗人?今我等粗知禮義,略解佛法,袈裟被體,戒品沾身,此之重恩,從師長得。若求小果,僅能自利;今為大乘,普願利人。則世出世間二種師長俱蒙利益,是為發菩提心第三因緣也。——省庵大師《勸發菩提心文》

念師長恩,這個念可以理解為思念。思念什麼呢?思念師長曾經為我們點點滴滴的付出。這樣思念,人的心就會變得很厚道。

世間師長 授我禮義

世間的師長,就是社會上教過我們的老師。

假如沒有世間師長,我們不知道禮義。

禮義是做人的根本,古人雲:“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禮是教我們怎樣尊重他人,以及怎樣更好地表達尊重。

義是應該盡的本分、義務,儒傢講五倫十義,就是做人的本分、社會的本分。

如果沒有師長為我們分析說明,我們不知道這些本分,不知道怎樣與人相處,也就是不懂得生活的規則。

所以,世間的師長對我們恩德很大。

出世師長 領我覺悟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

好不容易遇到佛法,如果單單靠自己盲無目的地學習,會走很多冤枉路。

所以,就需要有善知識的指導。

善知識有一個比較容易理解的標準,善就是善巧;

知就是知眾生的根性,像醫生一樣知病;

識就是識藥,認識掌握接引眾生的方法。

善巧方便,知病識藥,合起來叫善知識。

佛法中非常重視善知識。

如果沒有善知識為我們開解疑惑,我們對佛法中很多深刻的道理,就不太容易體會圓滿。

唯發大心 方能報恩

前面所說的這一切成就,都離不開師長的教誨。

我們隻有把所學的一切發揮最大的作用,才算對得起所有師長的教誨。

果然我們在世間學的學問技能,都能用來為佛法的修學做準備;

在佛法中聽到的教誨,都能用來成就自己的道業;

那老師教我一個人,就等於教瞭一切眾生,因為我成就之後會利益一切眾生。

這才算不辜負老師的教誨之恩。

三尺講臺系國運

一顆丹心鑄師魂

值此佳節

祝願天下所有的老師

身體健康 諸事吉祥

桃李滿天下

文章轉自微信公眾號:弘願之音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