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仁清法師:願力與串習

仁清法師:願力與串習

時間:2019-09-15 16:54:51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願力與串習

念佛號念到底,什麼也不想,一直念佛一直念佛,就是一直到臨終的時候,容易想起這句佛號,或者說佛號容易顯現,就是串習必須強有力,比較強有力。

因緣果報毫厘不爽,一個人一生當中,也有善的因也有惡的因,那麼到臨終的時候到底向哪兒去往生?到哪兒去投胎?到底是善道還是惡道呀?就看你串習強的那個,和你臨終顯現的那個。因為臨終那一時刻,相當於是選投胎之門。如果我們臨終的時候這一句佛號不失去,那你肯定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臨終的正念不失,這是很重要的。

還有一個就是串習強烈。比方說一個人好抽煙,有煙癮。假如說臨終煙癮沒上來,這時候走瞭,就是說那個煙癮的串習沒幹擾你。如果煙癮上來瞭,你又拿不到煙,這時候你有煙癮的串習一定幹擾你。因為煙癮的這個串習占瞭上風,把你自己平常的習慣已經完全掩蓋瞭,想抽煙的那個念頭很強,這時候就能決定你投生到一些煙霧繚繞的地方,臭味很濃的地方,肯定是這樣。

你像一些腐爛的水果,還有一些特別臭的特別香的這些水果,味特別濃,那種水果往往特別容易生蟲子,有飛的有爬的,就是味大的水果容易生蟲。為啥?那種水果上生的蟲子就是類似這種人,這種眾生去投生的,就是他那個串習特別厲害。

願力和串習這兩條非常非常重要。所以用到凈土法門的修行方法上,發願往生西方這是一種願力。這種願真切、強烈,那麼這種願一直牽引著這一生都在為往生服務,這一生都在做這個事。串習,就是一直在念佛一直在念佛,睡著在念,醒著在念,幹著活在念,隨著這個正念不失,到臨終還是念頭不失。實際臨終正念不失能保證往生西方,就是佛教的因緣果報毫厘不爽和串習的熏染,這兩個最重要的特點。

凈土法門當中三個最主要的特點信、願、行。信是前提,你沒有信,後邊的都不能談。你自己不拿當真事,不可能發起真切的願,更不可能在這個願的引導下去行持、去念、去修。隻有信得真、切,你那個願才深刻、清凈、願力才能強大。隻要有這兩種做輔墊,你所謂的那個行持,你自己才能約束自己。自己默念也好,出聲念也好,找機會修行也好,後面這個是行持,前面這兩個是動力。如果沒有前面這個動力,後面的一切都是枉然。

所以凈土法門的信、願、行,實際就是一個串習和願力。臨終的時候願力和串習就會顯現。並不是說這一生當中做瞭善事,也做瞭惡事,你做的惡再多,不一定得惡報。因為惡因有瞭,惡緣不顯現,它也形成不瞭惡果。善因有瞭,善緣不顯現,它倆不結合的話,也結不瞭善果。

所以我們修行佛法,一是信,再一個願,再一個是行,就是這三個字。實際上把一切修行法門都概括瞭,所有的修行法門都離不開這個東西。信是前提,任何法門都是這樣。律宗也好,禪宗也好,其它宗派像天臺宗、密宗等等這一切,沒有信,你不可能去喜歡它。

信是一種意樂。我們資料上經常出現一個詞叫意樂。意樂是什麼東西呢?意樂是一種非常強烈的那種意願,那種念頭,那種欲望。為什麼意樂不用欲望來代替呢?欲望它是有輪回的一些東西。意樂是對善法的意樂,是出世間的一種東西。

以前有人講過:“你什麼也不要貪,貪佛法也是貪”。我的想法截然不同:“連佛法你都不貪,肯定還是在輪回”。假如你已經往生到西方瞭,就別再貪娑婆世界瞭(除非發願回來度眾)。我們一直在娑婆世界,你要不貪求佛法的話,你修行的一點動力也沒有,你就永遠在輪回當中瞭。

比方說娑婆世界,我們叫它穢土,極樂世界我們叫它凈土,你到極樂世界瞭,你就不必要再貪娑婆世界的東西。要不然那個貪念會牽引著你回來輪轉的。可是我們現在本身在娑婆世界,為什麼不貪求西方極樂的那種好、那種善妙呢?

西方極樂的善妙在哪裡體現呢?在經上體現。我們有瞭這種意願才去尋求瞭脫,才去向那兒走。就等於說本來在輪回著,我發願貪求瞭脫,這是一種修行的動力,有動力才能真正地去修行。所以有一些人講你佛法也不要貪。佛法也不貪,就沒有善法欲,就沒有瞭脫的願,就沒有修行的動力,就隻能繼續輪回。就這麼簡單。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