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照法師:五戒是居士戒,是所有戒律的根本
△四根本戒就是殺、盜、淫、妄。受戒不受戒,犯瞭都有罪的。就是不受戒,你殺生,畢竟是傷害瞭眾生,這就是惡法。
△五戒具足的人,就是人相具足。什麼樣的人才是人相具足,就是“健康、長壽、富貴、有德、善終,”這五個福報都有瞭,才算做圓滿瞭,才獲得瞭真正做人的相。
△有德,就是你的言行舉止,別人能夠誠信,就是有德。
△根本的罪我們要禁止,不能放縱自己讓自己在殺生、偷盜、邪淫、妄語上有所缺漏。
△五戒是居士戒,也是所有戒律的根本。那麼所有戒律當中,前四戒是絕對的根本。酒戒是屬於遮戒,是為瞭遮蔽我們容易犯錯誤而制定的戒律。
△除瞭遮止的,止持的法門(戒律有止持和作持),止持就是不該做的。
△“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連威儀也不應該犯的。這是指禁止的一方面,禁止就要克服。就是重的叫禁止,堅決停止。而克己,是從自己的內心,心甘情願地去轉換。
四根本戒就是殺、盜、淫、妄。受戒不受戒,犯瞭都有罪的。就是不受戒,你殺生,畢竟是傷害瞭眾生,這就是惡法。對眾生、對世界,就是一種傷害的狀態。那偷盜,你不受戒,偷別人東西,侵犯別人的財產,這個也是一種傷害的行為。邪淫也是一種傷害的行為。妄語,特別是指“未證言證”、“未得言得”,沒有證得說自己證得,喜歡吹牛,喜歡誇大其詞,包括妄言、綺語、惡口、兩舌,這種種的口業。那麼這四種根本戒,哪怕沒有受,能把持好瞭,也能夠得人身。其中一條持清凈瞭就能得人身。其他的持得不好,或者有瑕疵,那對得人身以後的狀態會有一定的影響。也就是說,五戒是屬於做人的標準,如果五戒持好瞭,叫人相具足,那你就吉祥瞭。
我們這生要把五戒持好,不是很容易能夠做到的。五戒具足的人,就是人相具足。什麼樣的人才是人相具足?就是“健康、長壽、富貴、有德、善終”,這五個福報都有瞭,才算做圓滿瞭,才獲得瞭真正做人的相。如果一個人健康瞭,但是他短命、夭折瞭,那這個就人相不具足,福報不夠。而壽命很長瞭,卻每天在那裡病殃殃的,也享受不到人應該享受的快樂、樂趣,這也是人相不具足。所以健康長壽是非常重要的。
富貴呢,就是富有,生活不會太拮據,太為瞭生活奔命。有些人為瞭生計奔命,也是人相不具足的表現。而且富瞭以後還要貴,要受人尊重。有些人為富不仁,雖然有錢,但是你的六親眷屬,身邊的親朋好友,都不把你當回事,就是反正你有錢跟我也沒關系,就是你的品行,他覺得不屑一顧。這樣雖然生活富有,但是他不貴,不受人尊重。所以一個真正人相具足的人,他不但要富,而且還要貴。就是要給別人做一個好的榜樣。還有要有德,就是自己幸福瞭,要帶動別人也能夠幸福,自己有錢,也要幫助身邊其他的眾生,這算有德。最後,如果你前面都做得很好瞭,結果死的時候死得很難看,或者是橫死,或者不是壽終正寢而死,那這就是死得不好。
偷盜,就是富有的果報沒有瞭,犯瞭偷盜戒,你的錢財莫名其妙就沒有掉瞭,到你手上就沒有瞭,就是過去生偷盜戒沒有持好。所以這一生賺錢也賺不來,就很難堪,不受人尊重。包括邪淫,也不受人尊重,因為這都是傷害他人的,傷害眾生的。那有德,就是你的言行舉止,別人能夠誠信,就是有德。五戒持好的人,包括酒戒,四根本戒之外的酒戒,如果其它戒持好瞭,就是酒戒沒有持好,酒喝多瞭,腦袋昏昏沉沉的。因為喝酒的人很難受人尊重,酒能亂性,酒後講話很容易講不好,特別令人不舒服,所以很難受人尊重。因此,“邪行需禁止”這裡指的邪行,就特指的是殺盜淫妄,這四種根本戒,我們還是要持好。根本的罪我們要禁止,不能放縱自己讓自己在殺生、偷盜、邪淫、妄語上有所缺漏。
五戒能持好瞭,人相具足瞭,那人的福報就具足瞭,五戒是屬於人乘的法。佛法有五乘正法,人乘就是你先把人做好;天乘呢,不但做好人,還要享受天人的快樂,特別是我們佛弟子,有修行的人,一開始要把五戒持好瞭。學習大乘佛法,最低的底線,就是做人。
當我們五戒持好瞭,把人的基礎先做好,各盡本分,就像印光大師說的“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就是把盡我本分的事先做,做好瞭以後,接下來我們要學習一些禪定,從欲界定到色界定,到無色界定。就是在人做好的基礎上,我們去享受一下天人的境界,因為生命確實有境界,境界確實有高低,這個我們不得不承認。你看你身邊的人,或者你觀察自己,就看得出來,境界高的人,他的日子過得確實會好一些,而且他的生命質量,會更加優秀一點。
廣義的邪行,就不僅是殺盜淫妄這其根本戒瞭,指的是一切帶有傷害性的言行舉止,全部包括在邪行當中。身口意三業的行為,不管哪個行為、語言、思想也好,你內心想不通瞭,其實你就生煩惱瞭,這個就是自我傷害。因地心果地覺,現在的因,都是成就一切現象的內因。所以內因不管,老是去攀緣,去依靠外緣,那是不可能改變的,如果你內心改變瞭,那麼外緣也做適當地調整。就像我們要親近善知識,要建立好的道場,要有好的同學、團隊,這些就是建立好的外緣。
五戒是居士戒,也是所有戒律的根本。那麼所有戒律當中,前四戒是絕對的根本。酒戒呢,就是你不受戒,喝酒是沒有罪的。不受戒的人喝酒也沒有功德,酒戒是屬於遮戒,是為瞭遮蔽我們容易犯錯誤而制定的戒律。
那麼除瞭遮止的,止持的法門(戒律有止持和作持),止持就是不該做的,像飲酒,像沙彌十戒,還有八關齋戒,包括菩薩戒的戒律裡面有很多的條文,叫你不要去做的。“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連威儀也不應該犯的。這是指禁止的一方面,禁止就要克服。就是重的叫禁止,堅決停止。而克己,是從自己的內心,心甘情願地去轉換。
原標題:達照法師|五戒是居士戒,也是所有戒律的根本。
轉自微信公眾號:大千界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