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達照法師:我執產生“貪嗔癡”三毒

達照法師:我執產生“貪嗔癡”三毒

時間:2019-11-29 09:22:07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我執產生“貪嗔癡”三毒

本次法語學修重點

△有瞭我執,以“我”為中心以後呢,我們就產生瞭“貪嗔癡”這三毒。

△每個人對好的東西都是想要的,比如說你學佛之前可能對五欲,財色名食睡很貪。但是學佛以後,覺得這些紅塵滾滾,貪也沒有意思,我就好好念佛修行。然後就拼命念佛,對念佛也產生貪,對修行也產生貪。

△但是修行的貪是越貪越好,五欲的貪越貪越墮落,所以我們轉換目標瞭,但實際上我們還是有貪的。

△佛說在人間成道,不在天上成道,因為人間有苦有樂,有比較有分別。那一有比較、有分別,我們就知道追求快樂,知道舍棄痛苦,把痛苦看得很清楚,把快樂也看得很清楚。你想去追求快樂,想去舍棄痛苦,這個是在六道凡夫當中一種最優秀的品質。但是什麼是快樂,什麼是痛苦呢?這需要聽經聞法,需要學習,你不學習有時候就不知道什麼是快樂。

△貪心和嗔心都是毒。還有一種更嚴重的毒就是愚癡的毒。

△為什麼是愚癡的毒?就你腦子裡面是非善惡分不清楚。是非善惡,一旦分不清楚瞭,稀裡糊塗的,這就癡呆瞭。所以歲數大的人最怕是非分不清楚。

△由“貪嗔癡”這三毒在生活當中不停地表現出來,不停地表現出來,最後自己就中毒瞭,中毒的表現就是痛苦。

有瞭我執,以“我”為中心以後呢,我們就產生瞭“貪嗔癡”這三毒。貪欲,我想要的東西,就想不停地貪得無厭,不停地想要,好東西誰都想要,這叫貪欲。每個人對好的東西都是想要的,比如說你學佛之前可能對五欲,財色名食睡很貪。但是學佛以後,覺得這些紅塵滾滾,貪也沒有意思,我就好好念佛修行。然後就拼命念佛,對念佛也產生貪,對修行也產生貪。

但是修行的貪是越貪越好,五欲的貪越貪越墮落,所以我們轉換目標瞭,但實際上我們還是有貪的。這個好東西想要,這個比天人好,因為天人沒有更好的東西的,所以天人看上去也沒有貪,沒有世間的欲望,尤其是色界天,他連欲界都沒有。他沒有欲望瞭,他也沒動力瞭,所以天人也不修行瞭。他沒辦法修行,因為他看到日子都很好瞭。我們這個世界還有好東西,因為有很多壞東西,我們一比較覺得這個是好的,好的我們就去追求。所以你看到別人老是吵架,老是鬧啊,情緒不好啊,你就是比較,我要學佛,我學佛瞭以後,我心情好瞭,我就很開心瞭。一比較,你就有努力瞭,有努力的方向,你就會進步瞭,所以人間比天堂更好。這是佛教的觀念,佛說在人間成道,不在天上成道,因為人間有苦有樂,有比較有分別。那一有比較、有分別,我們就知道追求快樂,知道舍棄痛苦,把痛苦看得很清楚,把快樂也看得很清楚。你想去追求快樂,想去舍棄痛苦,這個是在六道凡夫當中一種最優秀的品質。但是什麼是快樂,什麼是痛苦呢?這需要聽經聞法,需要學習,你不學習有時候就不知道什麼是快樂。

貪心和嗔心都是毒。還有一種更嚴重的毒就是愚癡的毒。為什麼是愚癡的毒?就你腦子裡面是非善惡分不清楚。是非善惡,一旦分不清楚瞭,稀裡糊塗的,這就癡呆瞭。所以歲數大的人最怕是非分不清楚。就是你是是非非清清楚楚知道怎麼是用功,知道什麼不用功,就是培養內在的德行。一個人向往美好、向往善良的人呢,他是一個有德行的人,有德行的人他是非很清楚,頭腦很靈光,他就不會得老年癡呆癥。你念佛,頭腦清醒,知道往生凈土極樂世界好,娑婆世界有各種苦你看得很清楚。所以我們願意學佛,願意念佛,這個是一個很重要的點。就是娑婆世界之所以成為娑婆、之所以受苦,是因為對自我的無知,叫我執、無明,對“我”的無知無明,不明白自我,這個無知。那因為不明白無我,不明白真實的自我,而產生瞭“貪嗔癡”這三種煩惱。由“貪嗔癡”這三毒在生活當中不停地表現出來,不停地表現出來,最後自己就中毒瞭,中毒的表現就是痛苦。

原標題:達照法師|佛說在人間成道,不在天上成道,因為人間有苦有樂,有比較有分別。

轉自微信公眾號:大千界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