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聖法長老:業與行之間有什麼不同?
時間:2019-11-29 09:27:27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請問大長老,業與行之間有什麼不同?
聖法大長老答:我們常說無明緣行。事實上,行是很廣的,它有很多種意思,其中一種意思是業。行有很多意思,第一種意思是名法,即:欲界有12個不善心、8個善心,色界有5個善心,無色界有4個善心,加起來一共29個心。行也可以是指「思」,即起心動念的意思,它也是有29個。行也可指行蘊,是指52心所中,去除掉「受」及「想」之外的50個心所。行的另一個意思是善或不善的身行和語行,以及善或不善的心行。
當一位三果或四果聖者進入滅盡定時,行又有另一種涵義,身行:是指這個人當時是沒有呼吸的;語行:是指這個人當時沒有尋和伺;心行或意行:是指這個人當時的心路過程是停止的。當一位三果或四果聖者進入滅盡定前,他會先進入禪定,進入第二禪時,去除尋和伺;進入第四禪時,呼吸就會停止瞭。所以,一個人進入滅盡定或沒有進入滅盡定,這時對身行、語行和心行的解釋是有所不同的。
行還有四種意思:有為行、曾行作的行、在行作的行以及策勵行(加行的行)。有為行:在整個世間,除瞭涅槃和概念(施設)外,所有的一切都是有為行。曾行作的行包括所有善和不善的果報心。在行作的行:就是前面所講的29個思,29個心路過程。策勵行(加行的行):我們的精進、努力,包括禪修和一般的活動、出門旅遊等,都需要努力或精進力,這種行是沒有果報的。在此業隻是行的一部份。
行的另一種意思是善名法和不善名法。不善的名法有20個心和心所;善的名法則有34個心和心所。善名法的34個心和心所叫做業有,其中有一個叫做「思」,思就是業。在不善名法之中,其中的思也是業,在20個不善的心和心所,整體也叫做業有。帕奧禪師在教導觀禪時,有教導這個部份。所以業隻是行的一部份。
文章轉自微信公眾號:南傳森林派的足跡
閱讀全文
下壹篇:返回列表
熱點文章更多>>
最新文章
-
6
熱門文章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