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宗法師:念佛人需要修助業嗎?(內附視頻)
助業,助成正定業。四者為警惕懈怠,策勵精進念佛,助發其念佛之心以行稱名之方法,故稱助業。
所謂“助業”,是相對於正定業,助成正定業的,有讀誦、觀察、禮拜、贊嘆供養。
這四種助業,有警惕懈怠、策勵精進念佛的作用。因為我們一般人不習慣隻念這句佛號。如果能夠從早到晚、從晚到早都喜歡念這句佛號,那是太稀有、太殊勝、太難得瞭。一般都是心慌慌亂亂的,有時候道理也不明白,信心也不堅定。那怎麼辦呢?就需要去讀誦經典,聽聞教法,心裡堅固。有的時候懈倦瞭,就可以拜拜佛,繞一繞,參加法事活動,唱個贊。這些都是做一點調劑,也可以策勵我們,在念佛的道路上走一走,停一停,坐一坐,但方向還是那個方向。
“助發其念佛之心以行稱名之方法”,四種助行是幫助我們發起念佛心,是幫助相續念佛的方法。如果你的心很勇猛,強健有力,相續念佛,即使這四種助業不做也毫無問題。
此四助業亦稱“同類助業”。相對於此,若是發菩提心、出傢等為五正行以外之諸行,則稱“異類助業”。
這四種助業稱為“同類助業”,就是和稱名是一類的,都是緊緊圍繞著阿彌陀佛極樂凈土,都是以彌陀凈土作為圓心來旋轉的。讀誦是讀凈土三部經,觀察是觀極樂凈土,禮拜是禮拜阿彌陀佛,贊嘆供養也是圍繞阿彌陀佛、極樂莊嚴,所以都是一個核心,是一個類型的,叫同類。隻不過在同類型當中,稱名是最主要的,是主幹,是“正定之業”,這四種是輔助的。
“助業”,並不代表稱名往生不定,需要這四種來扶持,不是這樣的。稱名往生確定,之所以要有助業,是幫助你的心。往生雖然確定,可是你的心不定,在搖擺,或者在懷疑、在動搖,或者需要一些調劑。這個“助”,不是助名號、助阿彌陀佛,是因為我們心還有空間,要通過這四種助業扶持我們的心,讓我們歸入正定之業。
一旦歸入正定之業,一旦歸命之後,這個心就很穩定,就像大樹,根深葉茂,很穩固。初栽的樹,還要在四邊搭架子,讓它穩定,讓它可以紮根。
六字名號挪到我們心中來,我們初步信仰還是不堅定的,就會動搖。有的蓮友很好奇,念佛法門沒紮根,還想去學學密、參參禪。我勸你最好不要去。一棵樹栽下去,還沒紮根,搖搖晃晃,就自以為是大樹啦。別說狂風一來,小風一吹就倒掉瞭。這個時候不僅不能晃,而且要加固。路邊栽樹,都是用四根木頭柱子,用鐵絲綁著紮在地上,它才能很穩當。
修學一定是有次第的。如果對各宗各派的法門也有好樂,也有喜樂心,暫時要忍耐一下。在本門當中,對於往生要確定、對於凈土的法義確實紮根之後,有一個定向,然後你再看其他的。這樣不僅不會有障礙,而且還會擴展你的視野。甚至其他的書都可以看一看,你看老子的書、孔老夫子的書,講的都是念佛。有一個宗旨,不論看到什麼,都匯歸到凈土宗這邊來。就好像一棵樹紮根之後,它的根越伸越遠,不管是泥啊、漿啊,它都能吸收過來作為營養。如果它的根沒有紮穩,不是自己長出來的根,你把這個樹根這裡放放、那裡放放,它就死掉瞭。所以一定要是它自己生長的。
除瞭同類助業之外,佛門中其他一切修行,比如發菩提心、出傢等等,這在《無量壽經》“三輩往生文”裡都有說到,這稱為“異類助業”。“異類”,不是同一類型,但是也是助業。
關於發菩提心、出傢等為什麼能成為助業,在《凈土宗概論》中有解釋。比如有的人在傢裡就沒法念佛,障礙很大,或心裡不安,就要出傢,到寺院裡去念佛才能安心,這不就是助業瞭嗎?稍微遠一點,寬泛一點,但也是助業。
如果這麼來看,佛門裡一切行都是念佛的助行,都有這種助的功能。不過有遠和近的不同,前面四種是特別近的助業。
選自:《阿彌陀經講記》
文章轉自微信公眾號:凈視界amituo
-
6